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195章 取消農業稅的導火索

 即便是他們兩人向地主階級徵稅,都遭到了極大的阻力,就更不用說強制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了。 

 恐怕他們兩人一旦提出沒收土地的想法,下一刻就會被周邊的人撕得粉身碎骨。 

 【中華全面取消農業稅,意味著我們幾千年來第一次成功突破了小農經濟思維下重農抑商的本能思考與思維慣性。 

 在剷除了既得利益集團五十多年後,中華從官方到百姓終於獲得了擁抱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能力。 

 然而擁抱商品經濟只是開始,真正的難點在於維持,在於隨時提防開改革開放倒車的思維。 

 雖然維護小農思維的地主階層早已消亡,但是它們所留下的認知慣性,依然刻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隨時準備著反撲。 

 西方人他們從幾百年前就搞商品經濟這一套,早就習慣了,所以根本沒有倒退的擔憂。 

 但是我們有,而且還很重。 

 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中上,經商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行詐,因為賺差價有悖於儒家禮法。 

 而且商人居無定所,相比於農民更加有管理。 

 所以商人幾千年都是被文人和官員共同鄙視的存在。 

 漢朝時期商人不能穿絲織品衣物,也不能做官。 

 晉朝規定商人必須穿一黑一白兩色鞋,用來專門羞辱商人。 

 哪怕是唐宋明這種商業氣息比較濃厚的朝代,對於商人的限制依然較多。 

 不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不能出入哪些場合,都有著明文規定。 

 這一切都是源於小農經濟思維下,對於自由商品經濟本能的鄙視哼唾棄。 

 因為亞洲農業文明不像西方海盜殖民文明,餓肚子出去搶一把就行。 

 在小農經濟的思維看來,中華人要都是去經商、沒人耕作,全國就要一起餓肚子,所以社會整體性的厭惡除了農業生產之外的一切行為。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這是錯了,商業繁榮會反哺科技,科技就會促進糧食產量。 

 幾千年下來,我們最終達成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共識,而商人被排在了士農工商的最後一名。 

 這樣的心態,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然根深蒂固的紮根在我們不少人心中。 

 我們總是要求商人展示完美人格,否則就轉而成為唾棄和抨擊他們的工具。 

 這其實就是小農經濟思維和商品經濟思維雜糅在一起的一種異化思維,是一種亞洲所有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朝廷都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 

 比如我們常常聽到諸如“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些帶有冷嘲熱諷的評論,來貶低一些不從事生產的文娛行業。 

 這說明即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沒能擺脫小農經濟思維所帶來的認知慣性。 

 還是在有意無意的根據幾千年前所謂的上下九流排名,來隨意打擊商業活動的生存環境。 

 戲子也是商品經濟,而且還是附加值不低的商品經濟。 

 比如美國迪士尼公司,一年的收入就接近6000億人民幣。 

 而作為貴州全省的納稅主力茅臺的年收入也不過是1300億。 

 迪士尼公司單是繳稅金額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果迪士尼公司開在中華,把稅交給中華,那這些錢就可以像農業稅一樣被拿去搞發展搞基建,補貼農民和造福民生,更別提還能進行全球文化輸出甚至輿論宣傳。 

 就像美國好萊塢電影所做的一樣,英雄都是美國人,壞人都是外國人。 

 當年中華的一部《十面埋伏》,頂了不知道多少個孔子學院的效果。 

 但是我們在做什麼呢? 

 當初李小龍讓幾代外國人瞭解了中華功夫,然而直到今天,我們依然還可以看到有些人在批評說李小龍不會真功夫,只是一個被吹上天的演員。 

 這正是小農思維不斷的要求所有人都擁有完美人格的體現,否則最終都難逃汙名化的歸宿。 

 因為小農經濟思維從不看可能帶來的利益,最典型的就是網絡遊戲產業,它曾經在不少國人口中是堪比電子鴉片的東西。 

 而今天我們才意識到,當年西方對於遊戲畫質的追求,最終竟然成了人工智能大腦gpu誕生和壯大的溫床。 

 站在今天的視角來看,當初滿口正能量去抵制的那些人,和清朝末年滿嘴“西洋玩意兒不過是奇技淫巧,中華還是要看重禮法”的守舊大臣並沒有本職的區別。 

 他們的思維決定了認知上限,根本意識不到燒開水頂開的鍋蓋最後可以推著火車跑。】 

 各朝的商人無比羨慕後世的商人,能夠得到後世朝廷的身份認可。 

 後世朝廷親自下場給商人群體站臺,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要知道,在他們所處的朝代,不管上到朝廷官員,還是下到黎民百姓,對他們商人都是抱著歧視的心態,總是動不動就辱罵他們。 

 他們商人也是為社會做出了貢獻的,不僅互通貨物,還給朝廷繳稅,可大家常常對此視而不見。 

 他們雖然相比於普通老百姓更加富有,生活也過得更好。 

 但他們商人的社會地位是最低的,誰都可以罵上兩句。 

 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提高社會地位,和普通的黎民百姓有同等的地位。 

 可僅僅只是這一點,就永遠也無法做到。 

 他們商人群體甚至願意多給朝廷繳稅,以換取朝廷對他們商人的一視同仁。 

 但朝廷根本就不願意給他們這個機會,甚至會嗤笑說他們痴心妄想。 

 對此,他們商人除了無可奈何抱怨兩句,什麼也做不了。 

 他們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當今皇上看完這個視頻後,知道商人的重要性,願意提高商人的地位。 

 【好好學習才能成材,成材了才能去幫助社會發展。 

 所以為了最終的結果,在最開始就必須要戒掉干擾因素去專心學習,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樸素認知。 

 結果主導行為,這能符合農耕文明的思想。 

 要想有個好收成就得從春天開始努力,朝廷要想財政充盈就得收稅。 

 而農業稅最好收,至於商人這個干擾因素就需要時時打壓和貶低,好讓大家絕了經商的想法,都去老老實實的種地交稅。 

 這種保守的小農經濟思路,在當今的全球化貿易時代,給我們商業經濟帶來的隱藏危害極大。 

 不過這也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改革開放以及取消農業稅等改革的重大挑戰和現實意義。 

 商人不是聖人,我們不能再用小農經濟的視角去要求所有人。 

 確實,商人天性是貪婪的,但是我們的法律就是限制他們貪婪的工具。 

 商人如果肆意作亂,那不應該只怪罪商人,而是應該反思立法的進步空間。 

 朝廷只需劃好監管紅線,剩下的舞臺全部交給企業自由發揮,對金錢的渴望會自發驅動商人去追逐利潤,然後轉變成為稅款進入國庫。 

 所以經商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只要能替朝廷財政賺錢就行,這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而不能一聽到蟈蟈叫就嚇得不敢下地種莊稼。 

 小時候我們都會嘲笑刻舟求劍裡面那個對著刻痕找劍的人,長大了我們會發現,單單是不要用有色眼鏡用原罪論看待合法商人,就已經花費了我們兩千年時間。 

 因為現實和意識等種種原因,尤其是對於我們一個上千年小農經濟思維深入骨髓的朝廷,廢除農業稅無比艱難。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時代。 

 總有一種錯覺,認為商品經濟佔據主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其中從改革開放到今天也不過短短45年。 

 而一條鞭法從試點到全國推開,就持續了51年之久。 

 一條鞭法改革看起來已是木已成舟,但是張居正死後一生心血付諸東流。 

 如果從取消農業稅算起來到今天也不過17年時間,很多人心中仍然有著小農經濟的心魔,開歷史的倒車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萬幸二十一世紀初的中華懷著破釜沉舟的勇氣,可以說是以最快的速度永遠把農業稅封印了起來。 

 而這也證明了我們堅定繼續擴大開放,維護商品經濟市場繁榮的決心。】 

 李隆基:無農不穩,無商不富,朕自然知道商人的重要性,朕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商人的貢獻。 

 會不會抑制商人,這要看當時的農業情況。 

 畢竟民以食為天,只有先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才能談其他的。 

 如果連老百姓的吃飯都成問題,這個時候自然要打壓商人的,否則會出亂子。 

 相比於其他朝代的皇帝,他對商人更加友好,也制定了很多支持商業活動的政策。 

 他之所以大力支持商業活動,正是因為大唐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接下來就需要大力發展商業讓大唐繁榮昌盛。 

 所以他對視頻中的一些觀點非常認同,只要制定好政策,商人會給朝廷帶來積極的影響。 

 也正因如此,在他對商人的大力支持下,大唐才會迎來萬國來朝的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