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195章 取消農業稅的導火索

 隨即就挖了一個很大的坑,把兩人貨賣。 

 而前來調解的當地捕頭和一個捕快也被當場打死,捕頭的實體被釣在樹上示眾。 

 當天晚上,江西調派大批捕快進駐鳳城,這件事才逐漸平息。 

 不久之後,朝廷召開緊急會議,通報了多起因為農民負擔過重而噬人的重大群體事件。 

 鑑於事態的嚴重性,強調了全國立即停止以強制手段徵收上繳農業稅。 

 兩千年三月,朝廷果斷髮布了關於進行稅費改革農業工作的試點通知,並正式在江西開始了第一個農村稅費改革的試點,取消了農業稅。 

 零三年,朝廷再次發佈通知,全面推進農村試點工作稅費改革在全國進一步推廣。 

 到零五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取消了農業稅。 

 零六年一月,在中華有著2600年曆史的農業稅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取消農業稅一定程度上確實要歸功於江西鳳城事件,讓朝廷看到了農民的困境和迫切的需求。】 

 各朝古人看到這裡,無不內心震撼,目瞪口呆。 

 尤其是各朝的老百姓,此刻的情緒極為激動,面色潮紅,內心澎湃不已。 

 原來答案是這個,超乎他們老百姓的想象。 

 原本他們還以為是後世的朝廷主動取消農業稅的,可沒想到居然是這麼一回事。 

 要是後世老百姓自己沒有抗爭到底,估計這個農業稅是永遠不可能取消的。 

 各朝一些頭腦靈活的老百姓對於此事沒有絲毫的意外,因為他們知道世上的任何變革是不可能不經歷流血犧牲就能成功的。 

 這一點是歷朝歷代總結下來的規律,哪怕是後世也不能避免。 

 但凡改革,尤其是取消農業稅這種史無前例的改革,肯定會有流血犧牲的。 

 歷朝歷代的改革,從秦國的商鞅變法,一直到清朝的雍正改革,都會伴隨著流血事件。 

 他們深刻的明白,從來都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每當朝廷加徵賦稅,逼得他們活不下去,沒有任何人站出來救他們老百姓,最終只能通過自救。 

 從大秦到大清,無不如此。 

 在這一刻,各朝的老百姓無不內心躁動,心思各異。 

 他們從後世的鳳城事件中大受啟發,覺得找到了一個方向,可以讓他們的生活負擔大為減輕。 

 後世的農業稅之所以能夠取消,全都是後世老百姓努力抗爭的結果。 

 要是他們也能站起來,和苛捐雜稅鬥爭到底,是不是也可以迫使朝廷降低賦稅? 

 此時此刻,各朝老百姓心中頓時湧現向後世學習的念頭。 

 他們從後世子孫身上學到了一點,遭遇朝廷不公正的對待,要學會抗爭。 

 處於王朝末年的老百姓見到如此煽動性的一幕,心中本就憤恨的情緒瞬間釋放出來,大聲嚷嚷著要抗爭。 

 並且這種星星之火有愈演愈烈的跡象,時刻處在火山爆發的邊緣。 

 估計這個時候有誰振臂一揮,就能得到萬千老百姓的響應。 

 各朝的統治者得知了取消農業稅的緣由,一個個不禁臉色大變。 

 其中各個朝代前中期時候的皇帝還要好點,頂多是感到有些頭疼。 

 但處於各朝晚期的皇帝,無不臉色驚恐,一副天要塌下來的架勢。 

 他們朝代的形勢原本就不好,現在天下老百姓知道後世的例子,恐怕要有樣學樣。 

 此時此刻,他們萬念俱灰,已經預感到天下即將戰亂四起。 

 李世民:這天幕哪都好,就是不適合給老百姓看,太容易煽動老百姓了。 

 他從天幕得到的好處不知道有多少,不管是未來的信息,還是各種驚豔的商品,都讓他甘之如飴。 

 可唯有一點,天幕有時候播放的一些視頻極容易引得老百姓心思躁動。 

 不過對他而言,他倒是不用擔心。 

 他的大唐本就處於上升期,而且很快就會迎來史無前例的盛世,根本就不用擔心老百姓發生暴亂。 

 【這一次,小農經濟語境下的農業稅之所以沒能像過去幾千年那樣,對商品經濟稅產生徹底的絞殺,反而是後者輕輕鬆鬆對農業稅完成了反殺。 

 是因為新中華在當時攢到了一把王炸,準確的說是三個歷史級別的重大機遇。 

 首先是在建國之初打土豪、分田地,進行土改的時候完全把寄生在農業上的地主階層徹底清除掉了。 

 並且把土地全部收為國有,只向公眾開放了承包經營權,用來防止曾經的土地兼併再次發生。 

 這樣一來,過去幾千年來商品經濟稅落地的最大阻力,農業地主階級徹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第二個機遇是是中華決定解放思想,擁抱商品經濟,走向改革開放之路。 

 對於商業行為和商業思維的汙名化活動被迅速從生活中剔除出去。 

 一系列試點工程和項目的展開,不斷證明著商業繁榮帶來稅收繁榮的可能性。 

 商品經濟第一次在官方口中有了比小農經濟更高的待遇。 

 第三個機遇就是零一年底中華成功加入wto世貿組織。 

 加入了國際商品經濟大循環的中華,爆發出了更加巨大的能量。 

 商品經濟帶來的利稅規模,也已經遠遠把農業稅甩在了身後,農業稅收對於朝廷財政的貢獻已經微乎其微。 

 尤其是再考慮到徵收農業稅背後巨大的成本,從朝廷角度來看農業稅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王莽:把土地全部收為國有,只向老百姓開放使用權,用來防止土地兼併再次發生,後世的這個土地改革,不就是朕如今在推行的土地改革嗎? 

 他深刻明白大漢出現的問題在哪裡,歸根結底就是豪強大肆兼併土地造成的。 

 也正因此,他篡漢建立新朝後,就下令把土地收歸國有,以此來解決土地兼併的頑疾。 

 沒想到後世也是實行這樣的土地政策,也不知道是不是參考他的做法。 

 只不過有些可惜的是,從原先歷史得知,他的土地改革一敗塗地,並且還丟了江山,丟了性命。 

 他汲取了歷史教訓,沒有大刀闊斧的進行土地改革。 

 而是採取溫和的方式,一點一滴的推行土地國有化,想要使用潤物細無聲的策略麻痺反對派。 

 到了那時,等反對派回過神來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確定這次土地改革能不能成功,擔心會重蹈覆轍。 

 他不禁有些羨慕後世朝廷的同時,也很欽佩後世朝廷能取得土地改革的成功。 

 他深知想要成功推行土地改革,遇到地主階級的阻力有多大。 

 可偏偏後世朝廷能夠成功,這讓他羨慕無比的同時,也期待自己也能取得成功。 

 各朝的地主階級看完之後,內心無不膽戰心驚。 

 後世為了把土地收歸國有,強行清除了地主階級,這讓同樣身為地主階級的他們難免有些感同身受的傷感。 

 不過讓他們慶幸的一點,就是這事沒有落到他們頭上,和他們關係不大。 

 而且他們的朝代不同於後世,後世可以成功清除地主階級,強制把土地收歸國有,但他們的朝代想要如此做是絕不可能成功的。 

 要是他們朝代的皇上想要效仿後世強行實施土地改革,他們地主階級會讓皇上知道改朝換代的滋味。 

 各朝的皇帝此刻只有對後世朝廷的佩服,做到了他們想做不敢做的事。 

 他們身為皇帝,自然非常清除土地兼併的弊端。 

 歷朝歷代王朝的滅亡,無不是因為土地兼併大行其道,導致老百姓走投無路之下造反引起的。 

 他們也想要進行土地改革,強行把土地收歸國有,然後重新分配給老百姓,一勞永逸的解決土地兼併的弊病。 

 可他們也只敢想一想,根本就不敢實施。 

 別說不敢實施,就是透漏一星半點這種跡象,恐怕就會引得天下戰亂四起。 

 土地是地主階級的命根子,強行把他們的土地充公,他們一定會聯合起來造反的。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這個皇帝也走到了盡頭,根本不會有半分生機。 

 要知道一個地主不可怕,一個地主階級才可怕。 

 嚴格說起來,他們身為皇帝,手中的皇莊無數,他們自己就是全國最大的地主。 

 土地充公的土地改革,那他們廣袤無垠的皇莊也要充公嗎? 

 即便他們願意,這個土地改革也實施不下去。 

 畢竟朝廷的文武大臣,可全都是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而且各地的官員,讀書人,鄉紳等等,他們都是地主。 

 他們要是真是的推行土地充公的改革,就會發現朝堂上的官員會強烈抵制,手握重兵的將軍也會強烈抵制,全天下的讀書人也會強烈抵制。 

 這麼一看的話,除了身為皇帝的自己,周圍的人全都強烈抵制。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推進土地改革。 

 要知道,不管是推行一條鞭法的張居正,還是推行攤丁入畝的雍正。 

 他們兩個土地改革者也只敢向地主階級徵收賦稅,可從不敢打地主階級土地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