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195章 取消農業稅的導火索

 第195章 取消農業稅的導火索 

 整個華夏曆史主要有三次農業稅改革,大明,大清,後世。 

 大明的農業稅改革隨著張居正的死亡而人亡政息,大清的農業稅改革隨著乾隆的妥協而大打折扣。 

 唯有後世的農業稅徹底取消,讓種地的老百姓不再有負擔,這種成就不可謂不大。 

 各朝古人非常清楚取消農業稅意味著什麼,可以說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在他們的記憶中,老百姓上繳農業稅天經地義。 

 就好比人需要吃飯一樣,這是與生俱來的,就像農業稅也同樣如此。 

 哪怕是最抗拒農業稅的老百姓,心底想的也只是朝廷可以降低一些農業稅,從來沒有想過取消農業稅,做夢都沒敢這麼想。 

 也正因此,他們得知後世徹底取消農業稅才會如此震驚。 

 即便張居正和雍正這兩人也同樣如此,震驚得無以復加。 

 他們不管是實施一條鞭法,還是大搞攤丁入畝,只是希望可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可從未想過取消老百姓的農業稅。 

 要是老百姓不上繳農業稅,那朝廷財政怎麼辦,朝廷還怎麼運轉? 

 他們兩人是農業稅改革的先驅,清楚的知道改革農業稅有多麼困難,勢必會遭到利益集團的阻撓反對。 

 連稍稍改動一丁點農業稅就會遭遇重重困難,更別說像後世一樣大刀闊斧的改革。 

 也正是清楚農業稅改革的水有多深,他們兩人才會對後世取消農業稅感到不可思議。 

 於是乎,他們兩人萬分專注的接著往下看視頻。 

 他們迫切想知道後世是如何成功取消農業稅的,期望可以從中借鑑一二。 

 【星中華成立之後,雖然經歷了土改,把土地重新分配給勞動人民,但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稅收結構依然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從一九四九年星中華建立一直到改革開放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農民貢獻的農業稅和人頭稅一直以來都是推動工業化建設的主要來源。 

 四九年至兩千年的五十餘年裡,農民給朝廷繳納了7000多億公斤的糧食。 

 從五三年開始到八三年取消統購統銷政策,農民對工業化貢獻超過6000億元,這都是通過工農產品“剪刀差”實現的。 

 除了要比城裡人多繳稅多納糧以外,賺的還比城裡人少。 

 這是由於當時的中華糧食定價體制,仍然採取朝廷調控與市場供求相結合的方式。 

 這導致糧食價格上漲幅度,遠遠落後於農資的工業產品價格上漲幅度。 

 當然,剪刀差並不是中華特有,它是全世界每一個工業化朝廷,在工業化進程中所產生的必然現象和必經結論。 

 英國的圈地運動、西班牙的殖民掠奪,本質上也都通過某種形式犧牲某些人的利益,來獲得工業化初期的資本。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改革開放逐漸深化,中華其實已經度過了工業化早期階段。 

 剪刀差按理說應該取消了,但是不巧的是,八五年開始的財政制度,讓地方官府,又有繼續提高農民負擔的動力。 

 而九四年的稅制改革收入大幅減少的地方官府,更是不得不繼續從農民身上想辦法。 

 農村基層各種亂收費現象層出不窮,比如說三提五統。 

 三提指的是農戶上交給村級的三種費,包括公積金、公益金和村管理費。 

 五統指的是農民上交給上面官府的五種統籌,包括教育附加費、計生費、民練費、鄉村道路建設費和優撫費。 

 這些開支,城裡人可能完全都沒有聽說過。 

 中華農民所承受的壓力,最終在九十年集中爆發出來了,一時間全國上下都在討論農業稅的收取問題。】 

 嬴政:農民五十年時間,上繳了7000多億公斤的糧食,簡直是不可思議。 

 聽到如此龐大的數字,嬴政整個人被震驚得目瞪口呆,心中驚駭欲絕。 

 他在心裡算了一筆賬,老百姓五十年上繳7000億公斤的糧食,平均算下來每一年就要上繳140億公斤的糧食。 

 按照100斤為一石糧食來計算,後世的老百姓每一年就要上繳兩億八千萬石糧食。 

 這是什麼概念,他光是想一想就頭皮發麻。 

 他們大秦老百姓每年上繳的糧食不過幾百萬石而已,連後世的一個零頭都不到。 

 這差距之大,令他觸目驚心,不忍直視。 

 他也知道後世各方面的條件都比大秦好,上繳的糧食理應比大秦多。 

 可這也太多了吧? 

 簡直可以用雲泥之別來形容,讓他備受打擊。 

 要知道,新中華四九年才成立。 

 剛剛建立的朝廷一片破敗,老百姓都還沒有從戰亂中恢復過來,就可以向朝廷上繳上億石糧食,這簡直令他難以置信。 

 任憑他想破了腦袋,也想象不出那種場景。 

 神州大地,山河破碎,歷經百年戰亂,中華大地被打得面目全非,老百姓死傷無數。 

 就是在這種中華大地和老百姓都奄奄一息的情況下,新中華成立了。 

 然後星中華剛一成立,死傷殆盡的老百姓就上繳了上億石糧食。 

 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可除了這種猜測又沒有合理的解釋。 

 他雖然不知道星中華成立的那段歷史,但通過之前的視頻可以知曉一二。 

 從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館就能大致猜得出來,中華大地在清朝末年遭受了外國侵略者的洗劫。 

 大英博物館那麼多的中華文物,足可見當時中華大地面臨的災難有多絕望。 

 在雙方實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中華兒女用了一百年時間才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去,併成功建立了新中華。 

 就是在中華大地被打得支離破碎的情況下,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死傷慘重的老百姓是怎麼上繳上億石糧食的。 

 他記得很清楚,高產的糧種是後來才研究出來的。 

 剛剛成立的新中華除了一片破敗,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他思索片刻,想到了唯一一個可能靠譜的推測。 

 那就是後世的人口數量極多,多得超出他想象,很大可能有上億人口。 

 唯有如此多人口數量,才可以在新中華成立之初,給朝廷上繳上億石的糧食。 

 各朝的老百姓深深嘆了一口氣,不管到了什麼時代,官府亂收費的現象始終存在。 

 本以為只有他們朝代才有亂收費,沒想到即便到了後世,老百姓也有諸如三提五統的亂收費。 

 他們老百姓的生活已經很艱難了,可官府還是對他們各種加徵賦稅,簡直要把他們老百姓往死裡逼,所承受的壓力都快把他們壓塌了。 

 可各朝的老百姓此刻顧不得傷感,而是集中全部注意力,屏住呼吸認真的聆聽接下來所發生的。 

 因為視頻中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後世的中華農民承受的壓力太大,最終在九十年代集中爆發出來,使得全國上下都在討論農業稅的收取問題。 

 他們非常清楚,這可能就是後世取消農業稅的契機,最終討論過後就全面取消了農業稅。 

 各朝古人迫切的想知道,後世的九十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才導致延續幾千年的農業稅被取消。 

 這一刻,各個朝代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皆是全神貫注的盯著天幕。 

 他們知道,之所以能取消農業稅的答案即將揭曉。 

 尤其是各朝的普通老百姓,對此更是大氣都不敢喘,眼睛都不眨一下。 

 畢竟接下來的答案將關係他們每一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他們倒想看看九十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才使得取消農業稅的契機得以出現。 

 唯有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老百姓才好從中借鑑學習。 

 他們不指望所處的時代也取消農業稅,只希望借鑑後世九十年代的經驗,讓他們的農業稅可以降低一些。 

 【九九年,在江西鳳城有一位周姓農民。 

 他鑑於當時農民生活艱苦,不僅要勞作,還要承受繁重的農業稅。 

 於是就自費整理了當時朝廷有關減輕農民負擔的文書,並將其散發到每一個人手裡。 

 同時他鼓勵農民爭取自己的利益,去抵制一些不合理的費用。 

 當地的官府得知之後,就以妖言惑眾、擾亂民心的罪名將周姓農民抓走。 

 問題卻是僅在兩天後,周姓農民就死亡了。 

 得知消息的周氏家屬糾結了50多人鬧到當地官府門口要求給一個合理的說法,當地的官府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繼續敷衍了事,把這些人趕出了官府。 

 這種行為徹底惹惱了農民,好好的人不明不白的死了,再聯想到那些年當地官府為了完成交代的任務不顧農民的死活,當時在早已經變質的官吏中還流傳著一個順口溜。 

 上吊不解繩,喝藥不接瓶,投河不拉人,要敢打人,就抓你的人。 

 很快,這件事迅速在四個周邊地區發酵,總共數萬百姓拿上自家的農具,一大幫人浩浩蕩蕩的來到當地官府門口,一心想著報復的農民已經被衝昏了頭腦。 

 他們衝進衙門,把縣長和一個官吏從二樓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