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09章 玄武門之變

 第209章 玄武門之變 

 貞觀時期之後的各朝古人,紛紛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們知道,接下來的重頭戲要來了。 

 說起大唐,說起李世民,就不可避免的要說起玄武門之變。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玄武門之變是整個大唐歷史最重要的轉折點。 

 正是因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才有了之後的貞觀之治,才有了之後的盛世大唐。 

 各朝古人儘管知道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上臺的,但對這段歷史瞭解的不多,只是有個模糊的認識。 

 現在正好可以趁著這次機會,從主播開口詳細的瞭解玄武門之變的來龍去脈。 

 “主播接下來要說的是玄武門之變,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宮門血案,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李淵一生的噩夢,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忍提及的陰暗角落。” 

 “玄武門之變的波及範圍從文武百官到後宮嬪妃,弒兄,弒弟,逼宮,血戰,在僅僅幾個小時裡,就讓大唐的歷史強行拐了彎。” 

 “為了掩蓋這場宮變的真相,李世民甚至不惜去篡改史書。” 

 李世民:朕雖然不願提起,但是朕也絕不後悔,即便時光倒流,朕依舊會發動玄武門之變。 

 他的目光很複雜,回想起玄武門之變的一幕幕場景。 

 那個時候,他被逼上了絕路,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之變。 

 可儘管他是被逼無奈,但弒兄殺弟也是事實,這個無從抵賴。 

 他登基之後,之所以勤政愛民,兢兢業業,也是為了彌補這一切。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條,這樣百姓也不會非議他。 

 “公元620年,年僅二十二歲的李世民一戰擒雙王,只用一場戰爭便幫父親李淵蕩平了北境。” 

 “凱旋歸來那天,李世民身著黃金甲踏進長安城,身後綁著兩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反王頭子。” 

 “擁簇的將士和看熱鬧的百姓們無不是喜笑顏開,整個長安城都在為李世民狂歡。” 

 “李淵很開心,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並允許李世民開府,招攬屬於自己的勢力。” 

 “可有一個人,怎麼也笑不出來,他就是李世民的大哥,大唐的太子李建成。” 

 “此刻的李建成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焦慮的原因很簡單。” 

 “他是堂堂大唐帝國的儲君,卻徹底的淹沒在了二弟李世民的光芒之下。”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十歲,小時候父親李淵政務繁忙,弟弟李世民總喜歡跟在他屁股後面。” 

 “後來兄弟倆一起上了戰場,年近三十歲的李建成和十七歲的李世民兄弟齊心,並肩作戰。” 

 “對李建成來說,那些時光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那個曾經對他無比崇拜的小弟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如此遙不可及。” 

 “李世民贏得了多少榮譽,李建成就要承受多少詆譭。” 

 “在很多人眼中,李建成早就成了那個不成器的哥哥。” 

 “甚至有傳言說,父皇李淵已經私下允諾要改立李世民為太子。” 

 趙匡胤:一個戰功卓著的天策上將,一個大唐的太子儲君,兩人早已命中註定會走向你死我活的結局。 

 他身為皇帝,自然再清楚不過皇位的誘惑力有多大。 

 李世民通過一場場戰爭的勝利,幫助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完全可以說大唐能夠統一天下,全都是李世民一個人的功勞。 

 對於戰功赫赫的李世民而言,讓他放棄大唐的皇位之爭,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同樣的,李建成身為大唐太子,又是李淵的嫡長子,天然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要讓李建成放棄皇位,拱手相讓,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唐統一天下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玄武門之變也成了必然。 

 “焦慮的可不止李建成一個人,他手下的文管集團裡沒一個不焦慮的。” 

 “難道這只是太子李建成和二皇子李世民個人之間的戰鬥嗎?” 

 “不,這是李建成集團和李世民集團之間的戰爭。” 

 “贏的一方雞犬升天,輸的一方就只剩昇天了。” 

 “為了整個集團的明天,李建成集團裡一個人終於出手了,他就是時任太子洗馬的魏徵。” 

 “太子洗馬可不是給馬搓澡的,而是太子的助理加導師。” 

 “魏徵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後來還輔佐二皇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不過此時的魏徵還是李建成陣營的人。” 

 “魏徵給李建成出主意,想要穩住太子之位,主要分兩步。” 

 “第一步,搶軍功。” 

 “第二步,枕邊風。” 

 魏徵:雖說我現在是皇上的人,但當初是李建成的手下,自然也要幫助李建成出謀劃策。 

 他回想起給李建成擔任太子洗馬的時候,儘管欽佩當今皇上的卓越軍功,但也不得不出手對付皇上。 

 畢竟他那個時候是李建成陣營的人,理所應當的幫助李建成坐穩太子之位。 

 他給太子李建成出的兩個主意,可以說是正中要害。 

 那個時候秦王之所以如此耀眼,穩穩地壓過太子李建成一頭,主要是因為秦王軍功卓著。 

 所以他要太子李建成做的第一步,就是同樣要去立軍功。 

 唯有如此,才能讓老百姓看到太子李建成也可以建功立業,不輸秦王李世民分毫。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知道太子李建成就算立了軍功,也不可能在軍功方面的成就蓋過秦王李世民。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太子李建成要是不去立軍功的話,那就更沒有機會了。 

 “可這時候天下已定,沒有多少仗可打,根本就沒有機會立軍功。” 

 “好巧不巧,屬於李建成建功立業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當初李世民一戰擒雙王,把河北地區的反王竇建德抓回長安給殺了。” 

 “竇建德的老部下劉黑闥(ta)接替竇建德,在河北拉起了反唐大旗,誓要為竇建德報仇血恨。” 

 “李世民帶兵前去平叛,辛苦對峙一年以後,劉黑闥兵敗逃去了突厥。” 

 “不過這劉黑闥在突厥僅僅安生了一年,竟然聯合突厥一起捲土重來。” 

 “對於李建成來說,這是個好機會。” 

 “魏徵趕緊勸說李建成抓住這個天賜良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就沒有了。” 

 “李建成去向李淵請戰,李淵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當即就同意了李建成的請求。” 

 “於是太子李建成奪過了李世民的平叛總指揮之職,率領大軍去往河北平叛。” 

 “在魏徵的建議下,李建成採用剿撫並用的策略。” 

 “僅僅用了兩個月,就平定了劉黑闥之亂,河北之地重歸大唐。” 

 “李淵很開心,使勁誇讚了李建成一番。” 

 “就連長安城的百姓都說,原來不止二皇子李世民能打仗,太子李建成也很能打仗。” 

 “李建成自然是喜笑顏開,這次不僅向大家證明了自己,還意外的得到了一位強有力的政治盟友,也就是他的四弟李元吉。” 

 “李元吉當時也被派去河北平叛了,在這個過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達成了統一戰線,兩人一起聯手打壓李世民。” 

 李淵:老二去平叛,結果第二年敵人就捲土重來,就連老二都沒有徹底擺平的事,要是太子可以搞定,那戰功可就大了,也有助於老大坐穩太子之位。 

 隨著老二立下潑天大功,他自然知道太子肯定會慌張的。 

 畢竟老二越厲害,老大的太子之位就越不穩。 

 老大和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希望看到兩人兵戎相見的一天。 

 也正因如此,他才選擇讓太子去平叛,藉此機會立下戰功。 

 只要太子可以勝利凱旋歸來,憑藉著戰功可以制衡老二的威望。 

 “這下軍功有了,該第二步枕邊風了。” 

 “此時的李淵,已經年近六十歲了,不服老的他一茬一茬的搞起了黃婚戀。” 

 “不過李淵找的可不是老太太,他的小老婆們是一個比一個年輕,一個比一個漂亮。” 

 “這些小老婆們想的很明白,這李淵也活不了多少年。” 

 “等李淵死後怎麼安身立命是她們最迫切的,所以她們需要在皇子中押寶,給自己在未來找個新靠山。” 

 “這就給李建成創造了機會,他開始使勁討好李淵的嬪妃。” 

 “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李建成的小媽們開始在李淵面前使勁說李世民的壞話。” 

 “魏徵的兩步走起了不小的作用,李淵心裡越來越偏向李建成了,國家的大小事物都先交給太子處理。” 

 “李建成此刻是志得意滿,在他看來,皇位已經在向自己招手了。” 

 李淵:朕心裡原本就偏向太子,有沒有枕邊風都沒有影響。 

 太子是嫡長子,一直是他看重的儲君人選。 

 不管是為了江山社稷,還是為了正統禮法,他都會支持太子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