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11章 玄武門之變的魔咒

 他現在有些能理解自己後來為什麼會造反了,腿瘸的話確實會把他逼到這一步。 

 歷史上從來都沒有腿瘸的皇帝,一旦他的腿瘸了,他的太子之位恐怕也保不住。 

 既然皇位要失之交臂,那學著老爹謀反逼宮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現在倒是不用謀反了,以後只要不騎馬,就可以避免歷史重蹈覆轍。 

 畢竟他要是腿瘸了,唯一的可能就是他騎馬造成的。 

 儘管他平時沒事最喜歡的就是騎馬,但現在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他不得不暫時放棄騎馬,以免歷史悲劇重新上演。 

 即便是非要騎馬,至少也得等到順利即位後才行。 

 到了那時,他就是皇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就算是腿摔瘸了,那也是皇上。 

 “李世民得知李承乾的情況後氣壞了,漸漸的開始把關注點轉移到自己的另一個兒子李泰身上。” 

 “李泰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第二子,嫡次子,是李承乾同父同母的弟弟。” 

 “李泰打小也聰明,除了太子,最得寵的就是他了。” 

 “可以說李世民對李泰寵到沒邊了,給年僅九歲的李泰冊封了很多官職。” 

 “揚州大都督,越州都督,接著兼任了雍州牧,左武侯大將軍,福州大將軍,相州大都督,封地多達二十二州。” 

 “而且李世民不捨得讓李泰離開自己身邊,所以這些官職都是掛名,屬於只拿俸祿不用上任。” 

 “相比於李承乾的不務正業,李泰可積極主動多了。” 

 “在李承乾忙著裝突厥人時,李泰決定出本書,一本裝進大唐的山川古蹟、風土人情的地理書。” 

 “李世民可太高興了,說這麼大的工程可別把我兒累著了。” 

 “於是,李世民下令允許李泰開文學館,自主招募天下才俊一起寫書。” 

 “要知道,李世民當年還是秦王的時候也開過文學館,後來幫李世民搶皇位的房玄齡、杜如晦都是當時文學館裡的學士。” 

 “因此大家紛紛傳言,李世民這是有改立李泰為太子的想法了。” 

 李世民:這麼一看,是朕考慮不周了,給大家傳遞了錯誤的信號。 

 他之所以對李泰這麼寵愛,也是為了補償而已。 

 畢竟老大已經是太子,以後註定要繼承大唐江山,也不需要他再怎麼優待。 

 因此他想著補償一下李泰,才給李泰冊封那麼多官職和地盤。 

 至於後面允許李泰開設文學館,以他目前的心態來看,八成是考慮不周了。 

 即便太子腿瘸了,他也不會輕易更換太子之位。 

 畢竟太子事關重大,關乎大唐的江山社稷,一旦更易太子容易造成江山社稷不穩。 

 聽到這裡,他已經有些明白太子為什麼會冒著風險造反了。 

 嚴格說起來,也有他的一部分原因。 

 要不是他過度寵愛李泰,也不會對太子造成那麼大的壓力,以至於最後鋌而走險。 

 “這些傳言,當然也傳到了李承乾和李泰耳中。” 

 “李承乾急了,李泰飄了。” 

 “李泰覺得自己當皇帝那是早晚的事了,對大臣們開始趾高氣揚。” 

 “哪個大臣要是遇到他沒有下車行禮,他就會覺得是對他不夠尊重,就跑去給李世民告狀。” 

 “李世民就對群臣說了,你們對李泰尊重一點,人生無常,萬一哪天太子出點意外,沒準李泰就是你們的新主子。” 

 “如果伱是太子,聽到這話你會作何感想?” 

 “於是李承乾想著與其乖乖等著被廢,不如向老爹學習,先下手為強。” 

 “可惜太子的謀反計劃還沒落地,就被人舉報了。” 

 “李承乾被李世民流放去了四川,沒過多久抑鬱而終。” 

 李世民:哎,太子有此下場,朕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 

 他不知道後來的自己為什麼會說出那樣的話,以他現在的眼光看來,極為不合適。 

 萬一太子出了意外,李泰就是大唐新的主子。 

 這樣不經大腦的話說出來,簡直就是把太子往死路上逼。 

 他猜測後來的自己可能是有廢太子的想法,因此才說那樣令人浮想聯翩的話。 

 不過就算是再怎麼想要廢太子,也不能冒失的宣之於眾。 

 想到此處,他對太子有些愧疚,沒有照顧到太子的感受,以至於太子做了錯事。 

 不過好在知道了這些,他也可以及時彌補,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李承乾被廢后,這時的李泰別提多高興了,心想自己的皇位屬於十拿九穩。” 

 “但半路殺出個李治來,李治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最小的兒子,李承乾和李泰的一奶同胞。” 

 “長孫皇后去世時,李治還小,李世民就親自撫養。” 

 “李治是李世民唯一親手帶大的孩子,可因為李治年紀小,這時候才十六歲,一直沒有在皇儲的考慮範圍內。” 

 “就在李泰以為皇位穩了時,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臣長孫無忌站出來說話了。” 

 “他不建議立李泰為太子,覺得應該立李治為太子。” 

 “原因並不複雜,李泰是有一幫自己的班底的。” 

 “等李泰上了位,長孫無忌等這幫老臣,估計都得靠邊站。” 

 “李治就不一樣了,年紀輕輕無幫無派,只能重用他們這幫老臣。” 

 “李世民正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冊立誰為太子,李泰卻跑去做了一件蠢事。” 

 長孫無忌:除了主播所說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二皇子品性不好,不適合成為太子。 

 想要成為太子,成為大唐未來的帝王,品性方面是要過關的,最基本也要做到德才兼備。 

 可他偏偏看不到二皇子的德行在哪裡,反倒是仗著皇上的寵愛對他們這些大臣趾高氣揚。 

 還不是太子,二皇子就對他們這些大臣不尊重。 

 這要是成了太子,恐怕根本就不會把他們大臣放在眼裡。 

 要是將來成了皇上,估計要對他們這些老臣動輒打罵。 

 就這樣品性的皇子,不管是為了大唐江山考慮,還是為了他自己個人利益考慮,都不是太子之位的合適人選。 

 “有一天,李泰拉住小弟李治放狠話,讓李治小心點自己的腦袋。” 

 “李治是個老實孩子,嚇壞了,如實把這件事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聽了以後很難過,他最忌諱的就是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 

 “看到李泰的戾氣這麼重,李世民總算下定了決心,把太子之位傳給了老實孩子李治。” 

 “這要是真讓李泰當了皇帝,這幫皇子兄弟們恐怕都得跟著遭殃。” 

 “李世民時代的儲君危機就這樣平息了,可玄武門之變的影響仍在繼續。” 

 “大唐前期的許多位皇帝,在皇位的繼承之路上都擺脫不了武裝鬥爭的影子。” 

 李治:朕也是運氣好,太子之位才能落到當初朕的頭上。 

 那個時候,到真不是他打小報告,向父皇告狀。 

 他純粹是被二哥嚇的,這才把二哥威脅他的事情如實告訴父皇。 

 他選擇告狀的時候,就連二哥那時候也被嚇到了,顯然二哥也沒有料到他會直接告狀。 

 不過不得不說,也正是二哥的愚蠢,太子之位才落到他的頭上。 

 “這次的家庭關係危機給李世民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他瞬間老了很多歲。”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大唐的藩屬國,遠在朝鮮半島的高句麗鬧事叫囂,表示不想聽大唐的話了。” 

 “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壓抑久了,想趁機出去轉轉,竟然宣佈自己要親征高句麗,這是李世民登基十八年來第一次御駕親征。” 

 “太子李治依依不捨的把老父親李世民送到定州,然後哭著和李世民告別。” 

 “李世民告訴了李治親征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治剛當上太子,想讓李治鍛鍊鍛鍊,也讓李治跟群臣有個單獨相處的機會,展示一下李治自己的風采。” 

 “李世民臨出發前還指著自己身上的戰袍對太子說了,在他換下這身戰袍之前肯定回來。” 

 李治:朕那時候真的不想父皇出征,可無奈勸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