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13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朱元璋:咱正因為知道棉花的重要性,才會如此費盡心力的推廣棉花,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讓大明百姓都不用挨凍。 

 只有親身體會過寒冷天氣挨凍的感覺,才知道棉花的重要性。 

 他不希望大明的老百姓也遭受那樣的窘迫,所以才把棉花的推廣工作列為大明政務的頭等大事。 

 不過還好,在他不遺餘力的推廣下,大明老百姓總算是用得起棉花了。 

 【紡車絕對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千餘年曆史。 

 它只有木架、釘子、繩輪和手柄四部分,易於操作,一直被廣泛利用,到現在也沒有被淘汰。 

 紡工坐在旁邊,一隻手轉動繩輪,帶動紗錠旋轉。 

 另一隻手拿住棉紗條,拉出一定距離後,棉條旋轉捲成紗線,力氣不能大,距離不能遠,這個動作叫加捻。 

 紡工一邊捻著棉花,一邊搖著紡車,搖到日落西山,搖到月影西斜,時光深處不緊不慢。 

 這種手搖紡車作為農業文明的象徵,悠悠鳴唱,陪著人類走過漫長的歲月。 

 它在不斷演變,首先是用連桿曲柄做成踏板紡車,用腳踏帶動繩輪轉動,完成加碾牽伸工作,約出現在東晉。 

 黃道婆改進的三錠腳踏紡車性能良好,操作簡易,被廣泛採用。 

 南宋後期出現以水為動力驅動的水轉大紡車,用於加工麻紗和蠶絲。 

 水流衝擊帶動紡車運行,大紡車上錠子數多達幾十枚。 

 更牛的是紗錠是可以一邊旋轉一邊退後抽線,加捻和卷繞同時進行。 

 這個功能比西方的珍妮紡紗機還厲害,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比西方水利紡織機械早了四百多年。 

 在手工機器紡織階段,東方到達了很高的水平,長期以來獨孤求敗。】 

 劉徹:快,把三錠腳踏紡車和水轉大紡車的圖紙記錄下來。 

 視頻中一邊演示紡車,一邊進行講解。 

 劉徹生怕慢了一步,趕緊讓等候多時的小吏記錄下來。 

 這些紡車雖然不是珍妮紡紗機,但也是大漢之後朝代出現的新物件。 

 不管是南宋,還是元朝,距離他的大漢有上千年曆史。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出現的紡車遠比他大漢的要先進很多,可以藉此機會提高他大漢的紡車工藝。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意外收穫,珍妮紡紗機還沒有出來,就已經收穫了兩種紡車的製作圖紙。 

 他找來的小吏在記憶力方面很有天賦,可以做到過目不忘。 

 小吏畫完之後,他仔細看了看,非常滿意,可以說是分毫不差。 

 南宋之前朝代的商人,無不驚喜連連。 

 紡車的圖紙出現那一刻,他們就讓人記錄下來了。 

 有了圖紙在手,想要製造出紡車輕而易舉。 

 尤其是那個以水為動力驅動的水轉大紡車,看得他們異常欣喜。 

 水流衝擊帶動紡車的運行,大紡車上錠子數多達幾十枚,光是想一想那種場景就振奮人心。 

 這樣的水力紡車製造出來,一定會受到很多人的瘋搶,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要不是等會還有重頭戲,珍妮紡紗機還沒有亮相,他們恨不得現在就開始著手製造紡車。 

 【可惜,紡織技術的第二次飛躍卻沒有出現在東方,而是發端於英國。 

 它以動力機器為特點,引發了近代工業革命。 

 中世紀時,英國興起了毛紡織業,英國毛呢製品深受各國歡迎,壟斷歐洲市場。 

 在利潤驅動下,商人大量投資到毛紡織業。 

 英國社會結構逐漸分化,出現著名的圈地運動。 

 很多失地農民變成了牧羊人,剪毛工、紡工,提供廉價勞動力,為後來工業革命打下基礎。 

 奧斯曼帝國阻隔海上貿易後,歐洲只好找新通道。 

 經過一番歷險,英國航船到達了鼎盛時期的印度莫臥兒帝國。 

 這時印度棉花大放異彩,佔全球紡織品貿易的四分之一,遠銷到美洲和日本。 

 年稅收達到一億兩白銀,是同時期明朝的十幾倍,控制著全球四分之一的經濟體量,被稱為印度最後的黃金時代。 

 精美的印度棉製品橫掃世界市場,英國陷入印度紡製品的汪洋大海中,經濟遭到致命的衝擊。 

 英國禁止在本國銷售印度棉布,徵收高額關稅,同時鼓勵本國商人投資棉織業,激烈的競爭由此開始。 

 歐洲不產棉花,勞動力也不夠,英國只好在生產效率上下工夫。 

 政府制定各種政策鼓勵發明,棉紡織業發明最多。 

 之後的一百年,英國棉紡織業不斷髮生技術革新,實現棉織業的工業化。 

 1785到1850年,英國棉製品產量提高了350倍。 

 英國在與印度的競爭中逐漸勝利,壟斷了整個棉製品的世界市場。 

 棉紡業的革新帶動了工業革命,百年的經營後,打通任督二脈的英國最終把印度變成殖民地,成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朱元璋:好傢伙,印度的年稅收達到一億兩白銀,是同時期明朝的十幾倍,這還了得,不行,不能再搞海禁政策了,咱的大明也要分一杯羹。 

 他之前下令海禁,不和海外進行貿易往來,主要是形勢所逼。 

 大明剛剛建立,北方還沒有徹底平定。 

 而此時東南沿海一帶又有倭寇橫行,雖然構不成大的危害,但總歸是一個麻煩。 

 所以為了集中力量掃平北方餘孽,就下令海禁暫時不予理會倭寇。 

 但現在既然知道海外的棉花紡織市場這麼驚人,那他說什麼也要參與其中,不能讓印度獨吞其中的利潤。 

 大明現在廣泛種植棉花,根本就不愁貨源。 

 只要開闢海外市場,把棉花銷往海外,那定然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以大明目前的實力,根本就不懼和印度競爭,肯定可以打敗印度,搶佔海外的棉花市場,給大明帶回來數之不盡的銀子。 

 甚至於英國都可以把印度變成殖民地,他們大明未必不可以。 

 他在世界地圖上面看到過英國的地理位置,遠比大明小得多。 

 就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就能殖民面積廣大的印度,他的大明也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 

 【1730年,約翰懷特發明的卷軸紡紗機不僅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也使得紡紗工作變得適合婦女和兒童,擴大了勞動參與的範圍。 

 1733年,英國工程師約翰凱創造了織布飛梭,使織布機的效率大幅提升,再次證明科技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然而,與這高效的織布技術相比,紡紗機的改進卻遲遲未能跟進。 

 傳統的紡車逐漸落伍,未能適應新的速度。 

 這導致棉紗的需求超過供應,市場需求急速攀升,而購買價格也相應上漲。 

 英國海外商品銷售不斷增加,但手工工廠的生產技術供應卻顯得力不從心。 

 為了提高產量,人們紛紛著手改進生產技術。 

 在棉紡織領域,飛梭織布工具的發明成為了突破口,極大地提升了織布速度,同時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十八世紀中葉,飛梭的發明加快了織布速度,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這時英國的紡紗機同中國的差不多,但是更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