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13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第213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次日,各朝古人對於今天上午的時光格外期待。 

 原因無他,只因為再過不久就可以見識到珍妮紡紗機的絕妙。 

 主播如此吹捧珍妮紡紗機,足可見珍妮紡紗機的厲害之處。 

 自古以來,各朝古人最關心的就是有飯吃和有衣穿,這也是各朝的統治者致力追求的。 

 現在大家已經不擔心有飯吃的問題,再過不久各朝每一個老百姓都可以吃飽飯。 

 畢竟之前搶到那麼多的高產糧種,隨便種植一點都可以讓一家老小吃撐肚子。 

 估計要不了幾年,家家戶戶都能種上高產的糧種。 

 吃飯的問題已經無須擔心,接下來就要考慮穿衣的問題。 

 隨著大家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生活越來越好,布匹的需求必然將迎來井噴式的發展。 

 而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由於技術落後,生產的布匹將遠遠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這個時候,主播信誓旦旦誇讚的珍妮紡紗機就派上了大用場。 

 按照主播所說,珍妮紡紗機可以極大的提高紡紗的效率,比原先的提高几十倍。 

 紡紗多了,相對應的,織布自然也會大增,解決大家的穿衣需求。 

 而且更關鍵的是,高產的棉花種子也有,要不了幾年就能種遍大江南北。 

 到了那個時候,原材料棉花多了,珍妮紡紗機生產的紗線多了,織的布也就多了,人人都能有衣服穿。 

 相比於其他人,各朝的商人則對珍妮紡紗機更為期待。 

 他們深深的明白,珍妮紡紗機一旦面世,必然有極大的需求,會引得無數老百姓哄搶。 

 他們已經找好了技藝高超的工匠,等珍妮紡紗機的視頻播放完,就立馬組織人手開始生產。 

 這麼好的賺錢時機,各朝沒有一個商人願意錯過這次暴富的機會。 

 沒多久功夫,在大家萬眾矚目的期待下,珍妮紡紗機的介紹開始了。 

 【起初,祖先發現用草或者細小的樹枝可以捻成繩子。 

 可以用來做漁網,捆紮物品,蓋茅草屋,做獨木舟,繫住草裙或是獸衣,文字誕生以前可以用來記事。 

 人們選取鳥獸皮毛以及葛麻這些植物,把繩子捻的越來越細。 

 他們將繩子繞來繞過去,終於編成一片,而不是揉成一團。 

 人們的勤勞探索獲得了回報,終於可以擺脫樹葉獸皮,有簡陋的衣服穿了,編織時代就此開啟。 

 在原始社會後期,隨著農牧業的發展。 

 人們逐漸學會了種植麻,養羊取毛,養蠶取絲,出現骨針,紡輪等原始織具,這是紡織的原始階段。 

 紡織歷史上的第一次飛躍是手工機械化,以繅絲、紡紗、紡織等手工機器為特點,中國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完成,領先勢頭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 

 把一團蓬鬆松的羊毛團、麻團或者棉花團碾成線,這個過程叫紡紗。 

 如果是蠶絲,這個過程叫繅絲。 

 蠶絲柔軟而有彈性,光潔雅緻,物理性能優秀。 

 斷裂強度甚至接近於鋼絲,耐磨性也好,容易染色,就是耐久性差一些,害怕暴曬。 

 蠶寶寶吐絲時候很實在,頭搖來搖去不停歇,所以蠶絲很長,能有一千多米,直到把自己包裹成橄欖球形狀的蠶繭。 

 蠶繭晶瑩剔透,用開水煮了後就散開了。 

 蠶絲的端頭泡開可以直接拉出來,幾個蠶絲豎成一股,可以直接引到轉輪上做成絲線,這個機械叫做繅車。】 

 雍正:照這麼說,中華紡織一直領先世界,直到朕的大清才被西方超越。 

 繅絲、紡紗、紡織等手工機器領先勢頭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也就是正好到他的時代才被超越。 

 這讓他心裡多少有些不痛快,好像被西方超越的責任在他身上一樣。 

 儘管視頻中沒有明說,但他也多多少少猜得到一些。 

 他對西方的情況有一些瞭解,知道西方現在正在經歷大變局。 

 西方此刻發生的動盪,他始終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只要不影響大清,不影響他的統治,他並不想理會西方。 

 但是現在恐怕不行了,要真讓西方的紡織業超過了大清,這對大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通過之前的一些視頻透露出來的信息,他也大致知道西方正是這個時期慢慢超越大清,以至於最後西方不遠萬里跑來侵略大清。 

 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新上演,他必須採取一些措施應對才行。 

 而現在就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可以直接把珍妮紡紗機拿來使用就行。 

 這樣一來,就可以時刻領先西方,以免將來西方的紡織業對大清造成衝擊。 

 想到此處,他看了看下方早已準備好筆墨紙硯的官員,這才放心許多。 

 珍妮紡紗機可以極大的提高紡紗效率,他特意讓官員做好記錄準備,以便到時候可以大規模推廣到全國。 

 【更有意義的是棉花,它起源於南亞、東非和美洲中部,印度人最早從棉花纖維中織成棉線。 

 棉花種植逐漸傳到全世界,也傳到中國。 

 十八世紀,中國的棉產業僅次於印度,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棉花產業中心。 

 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黃道婆和朱元璋。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人,著名的棉紡技術改革者。 

 黃道婆在海南居住時,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技術。 

 返回故鄉後,積極傳授技藝,革新工具,推廣棉花種植。 

 在棉紡產業的彈、紡、織的各個流程中都做了革命性的創新,對促進長江流域的棉紡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長三角地區成為棉花種植基地和紡織中心,逐漸形成城鎮群,對明清兩代江南的經濟繁榮產生深遠影響。 

 明朝建立之初,從小捱過凍的朱元璋大力推廣棉花。 

 朱元璋頒佈法令,要求全國自耕農必須有一定量的棉花地,推出免稅政策。 

 用種植棉花成績考核地方官員,印刷推廣農書,恨不得去手把手教。 

 在朱元璋在位期間,每年棉花都豐收,棉花開始突破地域限制,種到大江南北。 

 明初的這場棉花總動員影響深遠,棉紡製品由奢華品變成老百姓的日常品。 

 開國之初那個民生凋敝的大明王朝,逐步實現了民富國強的輝煌。】 

 黃道婆:我不過就做了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沒想到還能被歷史銘記。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天幕中,黃道婆詫異之餘,倍感激動。 

 能夠出現在視頻中,就意味著被歷史記載,意味著青史留名。 

 她沒想到自己普普通通一個老婦人,居然也有流芳百世的待遇,多少讓她有些受寵若驚,不敢想象眼前的一切。 

 黃道婆身邊的人紛紛向她表示祝賀,那羨慕的小眼神看得黃道婆滿心歡喜。 

 這種被大家尊敬的待遇,她以前可從來沒有過。 

 她之前向大家傳授棉紡織技藝的時候,都沒有像今天這般受人尊重。 

 這一刻,他感覺以前不計回報的傳授技藝一切都值了。 

 她此刻暗下決心,要在接下來的歲月更加積極傳授棉紡織技藝,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