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25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

 第225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 

 各朝古人瞭解完蒸汽機的來龍去脈之後,對接下來的蒸汽火車更為感興趣。 

 瓦特的蒸汽機雖然是提供動力的核心部件,但以蒸汽機為動力製造的蒸汽火車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知道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後,各朝一些聰明的人大致明白蒸汽火車是怎麼一回事了。 

 畢竟從理論上來說,蒸汽機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得蒸汽火車的創造成為了可能。 

 他們已經瞭解了後世高鐵的樣子,蒸汽火車的樣子估計也是大同小異的。 

 前面一個車頭,後面帶著一節又一節的車廂。 

 甚至他們可以想象得到蒸汽火車的大致模樣,在車頭的位置安裝一個蒸汽機。 

 然後通過添加煤炭,使得車頭向前開動,車頭的後面跟著一節節的車廂。 

 不過雖然他們大致明白蒸汽火車是怎麼一回事,但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奧妙,還需要主播給他們播放關於蒸汽火車的視頻。 

 唯有如此,他們才能明白其中的道道,進而研製出屬於他們時代的蒸汽火車。 

 蘇晨在播放完瓦特蒸汽機的視頻後,緊接著就給各朝古人播放蒸汽火車的相關視頻。 

 特里維西克被迫賣掉了專利,以維持生活。 

 紡織業促進了英國社會變革,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加速進行,城市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口和工廠。 

 1804年,他造出新城堡號,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火車。 

 雖說兩者都是馬拉著貨車,但最大的不同。 

 還別說,馬拉著貨車在兩條鐵軌上行駛,確實可以加快速度。 

 哪一個運送貨物的速度更快,不用細想也知道。 

 等蒸汽火車視頻播放完後,他們相信朝廷肯定會組織人員研究蒸汽火車的。 

 【瓦特讓人們認識到蒸汽的力量,很多人都向這個目標發起挑戰,特里維西克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 

 後來為了耐磨,包上了鐵皮。 

 他出身富貴,才華橫溢,卻並不踏實。 

 就是一個只是單純的馬車運送貨物,而另一個則是鋪設了馬車專門行駛的鐵軌。 

 1768年,一家鐵廠老闆把鐵板鋪路上,後來改成兩根鐵軌,發現馬車在這種鐵軌上效果更好,很快推廣開了。 

 這些運河由私人公司運作,已經形成市場壟斷,貨運增加讓他們掙得盆滿缽滿,不肯降低運價。 

 他不準備解決鐵軌問題,去幹別的了,做了一堆失敗的生意,最後被困在南美洲。 

 1828年,特里維西克帶著別人資助的五十英鎊回到英國,五年後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儘管他們還沒有試過這種方法,但稍微一想就知道,馬拉貨車的方式要比他們現在的辦法好得多。 

 當時社會對新技術極度渴望,酒館裡有很多打聽消息的工業間諜,都是礦山老闆派出來的。 

 【16世紀,英國礦山業的運輸方式是馬拉礦車到港口或運河邊裝船水運。 

 英國的這一辦法倒是啟發了各朝的礦主,他們在思考要不要採用這種方法。 

 他認為用高壓蒸汽能製造出功率大、體積小的蒸汽機車。 

 在蒸汽火車發明之前,為了運送煤礦貨物,特意修建兩條鐵軌,讓馬拉著貨物在鐵軌上行駛。 

 各朝目前運送礦石的辦法很原始,由礦工挖出礦石後,再架著馬車運送礦石去指定地點加工。 

 這種煙囪是後來火管的雛形,用鉛製鉚釘做安全閥門。 

 各朝古人恍然大悟,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蒸汽火車的原型來自馬拉礦車。 

 可惜,為馬車準備的鑄鐵軌道承受不住這個鐵疙瘩,軌道全部壓壞,投資人沒了信心,潛在客戶也跑了。 

 不過隨即他們就打消了這個想法,原因很簡單。 

 一旦聽說有革新辦法,馬上就推廣。】 

 瓦特蒸汽機出現後,人們把蒸汽機固定在地面,用繩索幫助車輛爬坡。 

 畢竟只是鋪設兩條鐵軌,就能大幅度的提高運輸效率,怎麼看都划算。 

 馬拉貨車的辦法雖好,但馬上就要有更高效的運輸方式。 

 他採用圓柱體鍋爐,使氣壓均勻分佈,能承受三個大氣壓。 

 在南美,他遇到喬治斯蒂芬森的兒子羅伯特斯蒂芬森,他是特里維西克的鐵桿粉絲。 

 到了那時,他們只需要慢慢等待蒸汽火車的誕生就行。 

 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煤和貨運需求,幾十倍的增加。 

 人們發現軌道可以減小阻力,一匹馬就可以拉很多煤車,於是木製軌道開始流行。 

 首創火筒,提高了燃燒效率,改進了煙囪的設計。 

 1789年,英國工程師威廉傑索普設計出凸形鐵軌和外輪緣突出的車輪,成為輪軌的標準形式。 

 傳統的馬拉貨車和運河的運輸體系不堪重負,運河裡總是堵船,速度很慢。 

 後來瓦特的蒸汽機出現後,就用蒸汽機來代替馬匹運送貨物,進而創造出蒸汽火車。 

 昂貴的運費成為發展瓶頸,運輸行業的革新成為迫切的社會需求。 

 嬴政:有點可惜了,雖然第一個發明了蒸汽火車,但顯然這個視頻的主人公另有其人。 

 在瓦特發明出蒸汽機後,有人能夠想到用蒸汽機造出蒸汽火車,這一點也不奇怪。 

 就正如特里維西克利用蒸汽機,創造出了新城堡號蒸汽火車。 

 但是有些可惜,只因為鐵軌被蒸汽火車壓壞了,就自暴自棄放棄了蒸汽火車的研究。 

 這明顯不是蒸汽火車的問題,而是鐵軌的承受能力問題。 

 只要把鐵軌造得更加堅實,能夠承受住蒸汽火車的重壓,說不定最後可以成功。 

 到了那個時候,蒸汽火車成功了,榮譽和金錢也會紛至沓來。 

 但誰讓自己放棄呢,白白錯過了一飛沖天的機會。 

 這怪不了其他人,要怪只能怪自己沒有持之以恆的決心。 

 這讓他不禁感慨,人生的際遇就是這般奇妙。 

 明明名利財富觸手可得,只要再堅持一會兒就能名利雙收,但輕易放棄只能導致前功盡棄。 

 他要是沒有猜錯的話,最終因為蒸汽火車名垂千古的應該是斯蒂芬森父子兩人。 

 畢竟視頻中不可能無緣無故提到這對父子,八成是這對父子受到了特里維西克的點撥,最終才得以研製出蒸汽火車。 

 【喬治斯蒂芬森是最後摘得蒸汽火車桂冠的人,他比特里維西克小十歲。 

 他很勤奮,苦孩子出身,各種崗位都幹過,經驗豐富,做事情也非常專注。 

 特里維西克的火車壓壞軌道,拉投資失敗,就不再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