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25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

 喬治斯蒂芬森卻不斷摸索,一直拿到了鑄造鐵軌的專利。 

 當他發現鍛造鐵軌更優越時,立刻建議採用,損失專利收入也在所不惜。 

 比起手拿專利,打壓後輩的瓦特,他的境界要高很多。 

 他的兒子羅伯特斯蒂芬森也很能幹,他沒上過學,小斯卻接受了正規的教育。 

 小斯水平不亞於他,又有理論加成,父子配合相得益彰。 

 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達林頓到斯托克頓鐵路通車。 

 這是兩個不出名的小鎮,一個有煤,另一個靠近入海口,是當時礦山鐵路的常見形式。 

 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大力挖礦,這些附屬礦山的鐵路發展迅速。】 

 李世民:英國之所以發明創造不斷,恐怕和這個專利有很大關係。 

 專利這個詞,他已經聽到好多次了。 

 一開始沒當回事,不瞭解其中的含義。 

 現在提到的次數多了,他也就意識到了專利的重要性。 

 之前講到瓦特發明蒸汽機時,就有時不時的提到專利。 

 現在這個視頻,又有幾次提到專利一詞。 

 發明蒸汽火車的特里維西克放棄研究後,變賣了手中的專利。 

 現在喬治斯蒂芬森也說到鐵軌的專利情況。 

 看到這裡,他大致也明白專利是怎麼一回事了。 

 有人發明創造出一個新的東西后,就可以去申請專利,其他人就不能製造這個新東西。 

 專利的好處顯而易見,不僅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還能利用這個專利賺錢。 

 正可謂一舉兩得,令他都不得不佩服想出專利制度的人。 

 英國之所以有各種發明創造,其中專利起了很大作用。 

 正因為有專利的保護,英國的老百姓才能無所顧忌的施展自己的才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從而使得社會發展進步。 

 和英國專利制度一比,他的大唐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足。 

 哪個商人要是有什麼獨門絕技,保管藏得死死的,根本就不可能拿出來示眾。 

 為了鼓勵大唐老百姓也能大搞發明創作,他或許也可以制定屬於大唐的專利制度。 

 【喬治斯蒂芬森出生的時候,英國已經有幾百公里馬拉軌道。 

 斯蒂芬森多次拜訪投資者,在工程師和資本家的聯合推動下,決定採用蒸汽機車。 

 有許多人反對,認為這違反教義,火車黑煙會破壞農田,讓奶牛不出奶,要求用馬拉貨車。 

 作為妥協,鋪設軌道時沒用枕木。 

 而是將兩根鐵軌分別鋪在石頭基礎上,運留馬匹行走的空間。 

 斯蒂芬森為項目準備的蒸汽火車運動號,和他之前的前輩特里維西克的新城堡號相比,改進了很多。 

 連桿直接和車輪相連,省掉了齒輪組,採用兩個氣缸交替運動,避免了曲軸的死角。 

 省掉巨大飛輪,在鍋爐外包木材做了隔熱層,減少熱損失。 

 他發現把廢蒸汽排進煙囪,能夠更好的拔風。 

 他加高的煙囪,鍋爐燃燒更火爆。 

 隆重的通車儀式後,火車出發了,許多村民圍觀。 

 斯蒂芬森操縱運動號蒸汽機車,牽引著滿載煤炭、麵粉和450名旅客的列車,總重達90噸,浩浩蕩蕩的啟程。 

 路上除了兩次拋錨外,一切順利,最快時達到24公里每小時。 

 在火車剛出發時,一輛馬車試圖比比速度,沒過多久就被拋在後面。 

 這次鐵路總長不過40公里,影響也不大,但這是一次極好的練兵。 

 他積累了經驗,鍛鍊了隊伍。 

 一個投資更大,更有影響力的新項目在向他招手了。 

 蒸汽火車時代的大幕,正在徐徐的拉開。】 

 各朝的老百姓看到運動號蒸汽火車第一次試車就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不由得紛紛露出欣喜的表情。 

 每小時24公里的速度雖說和馬車的時速差不了多少,但要知道蒸汽火車可不是馬車需要休息。 

 蒸汽火車只要一直添加煤炭,就能一直行駛在鐵軌上,不知道疲累。 

 而馬車可遠遠不行,一般駕駛十多公里就需要休息一下,讓馬匹恢復體力。 

 這樣一對比的話,蒸汽火車的優勢遠比馬車大得多。 

 就好比從杭州到武漢,乘坐蒸汽火車的話,不用一天半就可以到達。 

 可要是乘坐馬車來往兩地,算上晚上睡覺休息的時間,怎麼著也需要三五天才能到達。 

 如此強烈的對比,讓各朝古人對蒸汽火車的前景非常看好。 

 而且蒸汽火車和馬車相比,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那就是運載量完全不是同一個層次。 

 運動號蒸汽火車可以運輸90噸的貨物,這得需要上百匹馬車才能完成。 

 而且更加關鍵的是,蒸汽火車可以一次性運送數百上千名旅客,這才是他們最看重的。 

 各朝的商人已經從蒸汽火車中看到了極大的商業價值,恨不得想要立馬開通蒸汽火車。 

 一旦可以開通蒸汽火車,不管是運輸貨物,還是運輸旅客,都可以帶來極大的便利。 

 【工業革命中,利物浦與曼徹斯特迅速發展,運輸量翻了幾十倍。 

 美國棉花先到利物浦,再用馬車轉運,成本很高。 

 運河被私人壟斷,價格長期談不攏。 

 利物浦最後提出修鐵路,斯蒂芬森受邀成為工程負責人。 

 這動了運河公司的蛋糕,他們各種造謠,諸如房屋燒燬、孕婦流產、奶牛發瘋等。 

 很多老百姓阻攔測量隊,他們只好晚上工作。 

 在技術報告會上,運河公司僱人挑毛病,發現斯蒂芬森報告中一座橋算錯了標高。 

 當時兒子不在,斯蒂芬森文化有限,把工作交給了小年輕,結果滿盤皆輸。 

 報告被否了,斯蒂芬森慘被掃地出門。 

 斯蒂芬森很鬱悶,寫信讓兒子回來。 

 好在達林頓鐵路的成功運營慢慢恢復了聲譽,鐵路公司又來請他。 

 斯蒂芬森父子終於重回項目,項目繼續進行。 

 一個沼澤地成了斯蒂芬森的心病,差點被逼瘋。 

 他窮盡辦法,甚至想到浮橋。 

 最後用原始手段,埋下大量焦油桶、灌木和石塊,總算解決了問題。 

 現代技術可以抽油換田,但在200年前確實很困難。 

 一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有大量的技術創新。 

 經過重重磨難,鐵路終於完工了。】 

 劉徹若有所思的看著這一切,一個新事物想要發展,就必然會觸動原有的利益團體。 

 就正如斯蒂芬森所面對的,想要修建鐵路,可卻遭到運河公司的阻攔。 

 畢竟鐵路和運河屬於競爭關係,修建鐵路必然會侵犯運河公司的利益,也難怪運河公司會橫加阻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