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6章 近代史的開端

 “但很快英國國內紡織業迅速發展,同時工廠原材料需求飛速增長,大部分都流入英國本土,英國對中國貿易依舊處於逆差。”

 “於是英國將目光轉向鴉片貿易,由於控制全球最大罌粟種植區域印度、中亞,英國東印度公司又取得對華鴉片貿易的壟斷權。”

 “大肆通過旗下附屬的商船和走私商人向中國傾銷鴉片,致使大量白銀從清朝流出。”

 “截止1838年,英國對華貿易中鴉片出口額的比例已經佔據總出口額的一半。”

 “加上走私成本縮減,英國逐漸完成扭轉貿易逆差。”

 “1838年,鴻臚寺卿上書道光帝,詳細陳述吸食鴉片和鴉片買賣的危害,並建議嚴厲打擊鴉片走私和對吸食者處以重刑。”

 “道光帝隨後將此事交由各省督撫討論,各省督撫在禁菸一事上達成一致意見。”

 “同年六月,時任湖廣總督林則徐上書回覆奏摺,陳述鴉片的危害並根據自己在湖廣總督任內推行的禁菸政策提出六條禁菸的方案。”

 乾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朕早就知道歐洲那些國家沒有一個好東西。

 他對外國一直保持著警惕,特別是歐洲那些國家,所以不願意和他們接觸。

 現在看來,果不其然,他一點也沒有看錯。

 英國把鴉片傾銷到大清帝國,用心之險惡可想而知。

 罌粟這東西具有成癮性,用罌粟製成的鴉片把他的大清子民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他對英國痛恨的同時,也對皇孫道光氣不打一處來,有些恨鐵不成鋼。

 大清子民長期吸食鴉片,大清江山的根基也會被蛀空。

 這麼淺顯的道理,怎麼道光就一點也看不出來,反而放任英國對大清傾銷鴉片。

 雖說後來道光醒悟過來下令禁菸,但英國對大清的貿易總額中鴉片佔了一半,已經為時已晚。

 不過一想到那個時候英國的實力已經明顯超出清朝太多,能否拒絕已經不是大清說了算的,他就不免深深的嘆了口氣,一種無力在心中蔓延。

 “之所以英國和清朝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這還要從虎門銷煙開始說起。”

 “1838年11月,林則徐進京被道光帝授予欽差大臣一職,前往唯一的通商口岸廣東查禁鴉片並節制廣東水師。”

 “此時廣州私人商行為保障自身利益而共同成立公行,由於公行能減輕官府管理的負擔而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是廣東通商口岸負責對外貿易的壟斷組織。”

 “因此歐洲商人想要在廣東通商口岸進行正規貿易,就必須要找公行作為中介。”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到達廣州並與時任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廣東水師提督緊密合作,加緊督促禁絕吸食鴉片。”

 “同時照會英國等歐洲商人遏制鴉片走私,並且責令英國商人在時限內交出商船上攜帶的所有鴉片。”

 “但英商因繳煙期限已至而只交出少量鴉片,於是林則徐逮捕涉事英商。”

 “1839年4月,時任英國駐華最高領事、與林則徐商討鴉片貿易的義律被清軍困在廣州商館。”

 “義律被迫答應林則徐繳納鴉片,並向英商宣佈承諾交出所有鴉片,並由英國政府承擔商人損失。”

 “義律通過外交辭令將在中國走私的鴉片從商人私人財產轉變為英國政府的公共財產,為之後發動貿易戰爭埋下伏筆。”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接到道光帝的聖旨後會同廣東各級官員,在虎門海灘用海水浸化法銷燬收繳到的二萬二百八十三箱鴉片。”

 “廣東民眾、外國商人、領事、傳教士紛紛前往觀看,直到6月25日全部銷燬。”

 “之後林則徐請外商檢查銷燬情況,並照會此前有過鴉片貿易的英國商人,要求其出具保證書,承諾不再向中國出售或走私鴉片。”

 “義律出於保證英國利益的立場,發佈官方聲明拒絕出具保證書,並從廣州將大部分英國商人帶回澳門。”

 劉徹:林則徐是民族英雄,只可惜清朝實力太弱,完全不是敵人的對手,致使虎門銷煙曇一現罷了。

 林則徐為了老百姓著想,在虎門大肆銷燬鴉片,他還是非常看好此人的。

 但令他惋惜的是,清朝不給力,讓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努力付之東流。

 他看得很清楚,正是因為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才有了之後的英國和清朝的戰爭,要不然也不會叫第一次鴉片戰爭了。

 其結果不用想也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朝的慘敗結束。

 作為戰敗國,完全沒有話語權,鴉片貿易也會在清朝的土地上捲土重來。

 只怕這一次,徹底被打敗的清朝也無人敢禁菸了。

 而且既然有第一次鴉片戰爭,那就說明還有第二次鴉片戰爭。

 可想而知鴉片把大清的老百姓殘害成什麼樣子了,以至於大清明知道打不過還要打第二次鴉片戰爭。

 “1839年7月7日,英國商船到九龍尖沙咀村停靠並上岸酗酒。”

 “期間與當地村民發生鬥毆衝突,導致村民林維喜重傷,最後不治身亡。”

 “事發後林則徐照會義律,要求交出兇手,以清朝法律論罪,遭到義律拒絕。”

 “義律私設法庭對涉事水手進行了審判,並以涉案人員需在英國監獄服刑為由,拒絕提供林維喜案的涉事人員信息。”

 “林則徐隨後下令封鎖義律所在的澳門,並以官方命令停止一切向英國商人提供生活必需品,要求英國商人的中國僱工離開。”

 “1839年8月,清朝禁絕鴉片貿易和封鎖在華商人船隻的消息傳回英國本土。”

 “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在內閣會議上提議派出一支特遣艦隊前往清朝進行軍事報復,並重新確定中英兩國貿易條約和保證在華英國人的權力不受侵害。”

 “之後英國東印度防區艦隊總司令派遣裝有二十八尊炮的巡洋艦來到清朝海面,對大清沿海水師示以威脅。”

 朱棣:清朝戰敗這是一定的,就是不知道英國當時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在主播講述清朝晚期的歷史時,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局就已經註定,最終的勝利者肯定是英國。

 他比較好奇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清朝和英國雙方的實力是怎樣的。

 這一點對他比較重要,他想大致衡量一下英國的實力。

 畢竟大明出海遠洋已成定局,將在不久的將來橫渡到歐洲,屆時肯定是要和英國對上的。

 雖說打敗清朝的英國是十九世紀的,不是他這個時代的,但也能從側面做一個參考。

 從主播那裡搶購到一系列的好東西,大明朝的騰飛指日可待。

 等他把大明國內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要遠洋歐洲。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在瞭解英國的實力,他也好在心裡有個大致的判斷。

 “當時英國的軍事實力遠強於清朝,清朝的軍事武器早已經落伍了。”

 “那時清朝用的火槍是鳥槍,而英國用上了燧發槍和擊發槍。”

 “清朝的艦船是普通的水師船,但英國用的是蒸汽動力鐵殼明輪船。”

 “清朝當時用的火炮是加農炮,而英國用的是領先一百年的迫擊炮。”

 “戰爭於1839年11月爆發,英國遠征軍迅速佔領了廣東沿海的一些要塞,並北上直逼南京。”

 “清朝軍隊雖然在人數上佔有優勢,但在軍事技術和戰術上遠遠落後於英國,因此節節敗退。”

 “結果不言而喻,最終英國大獲全勝。“

 “清朝傷亡人數死約3100人,傷約4000餘人,英國傷亡人數死71人,傷400餘人。”

 “1842年8月,大清朝廷在南京的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四次,全部接受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

 “雙方於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上正式簽訂中英《南京條約,該條約為中國近代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清朝作為戰敗國損失慘重。”

 “一是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作為英國在華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