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6章 近代史的開端

 “二是清政府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2100萬銀元。”

 “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

 “三是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允許英國在這些地區派駐領事,英商及其家屬可自由居住。”

 “四是英商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關稅,由兩國商定。”

 “五是清朝政府廢除公行制度,允許外國商人自由選擇與中國商人進行貿易。”

 “六是英國在通商口岸擁有領事裁判權,英國公民在中華涉訴案件中,由英國領事裁決。”

 聽到南京條約的相關內容,雍正一個站立不住,搖搖晃晃。

 要不是身後的一眾太監及時攙扶,雍正差點栽倒在地。

 現場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說話,全都感受到了皇上渾身散發的寒氣。

 雍正痛苦的閉上了雙眼,可哆嗦的嘴唇依舊顯示內心的驚濤駭浪。

 又是割讓領土,又是鉅額賠款,大清帝國的顏面被敵人狠狠蹂躪,這讓他如何能夠接受。

 儘管他知道戰爭失敗不會有好果子吃,但南京條約的內容依舊讓他觸目驚心,不忍直視。

 祖宗辛苦打下來的江山,他好不容易充盈的國庫,可最後就被不肖子孫這樣給敗了。

 饒是他再沉穩的性子,此刻也忍不住想要破口大罵這些不肖子孫。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戰敗後,英國侵略者通過《南京條約以及其他後續條約迫使清政府割讓香港等領土,致使中華的領土主權受到嚴重損害。”

 “英國殖民者在中國取得領事裁判權,導致中華在司法方面的主權受損。”

 “中華的關稅稅率被英國殖民者控制,清政府的關稅自主權受限,使清朝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殖民者通過支持傀儡政權、利用清政府內部的矛盾等手段。”

 “進一步控制了中華政治走向,中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年後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為阻止英國一家獨大,紛紛與大清簽訂更多不平等條約。”

 “相繼迫使清政府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更多不平等條約,規定美國、法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和傳教權等。”

 “之後比利時、瑞典、挪威、葡萄牙等西方國家相繼來華脅迫中華訂立類似條約,葡萄牙甚至於1849年8月25日強佔澳門。”

 “但從側面來看,中華傳統的天朝體制也在西方侵略者的侵略下開始崩潰。”

 “中華傳統的夷夏觀念從客觀上受到了近代國家平等理念的衝擊,開始形成近代外交體制。”

 崇禎:你們滿清也有今天,真是報應。

 看到清朝被外國一個個列強打得丟盔卸甲,他心中瞬間暢快不少,原本壓抑的內心也釋放了許多。

 滿清一直是大明最大的威脅,時刻想要越過山海關佔據中原神器。

 哪怕他有主播提供的幫助,知道大明末年的一些歷史走向。

 但想要徹底清除關外虎視眈眈的滿清,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辦到的。

 而且即便是重來一次,他也不敢保證一定可以避免歷史重蹈覆轍。

 所以這些時日,他對關外的滿清搞得心神疲憊。

 現在看到滿清遭遇大敗,一個個列強把滿清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他這段時間以來的提心吊膽總算是舒緩了許多。

 不過他也知道兩個時空的滿清不一樣,清朝晚期的滿清再怎麼孱弱,也影響不到此刻山海關外的滿清。

 唯有徹底消滅關外的滿清,他才可以徹底高枕無憂。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華國內市場被迫開放,列強向中華大量輸出商品。”

 “導致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致使中華的白銀儲備不斷流向外國,加劇國內經濟困境。”

 “商品交易中鴉片貿易逐漸合法化,鴉片的種植和吸食造成農村貧困和農民身體素質下降,致使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由於列強對中華市場的控制和資源掠奪,如開礦、築路、辦廠等。”

 “中華民族工業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中華逐漸淪為世界市場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銷售地。”

 “對外依賴程度加深,中華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實現工業化。”

 “導致國家經濟長期處於落後狀態以及在國際經濟體系中處於被動地位,難以實現自主發展。”

 “此外清政府為償還戰爭賠款,不得不大量發行鈔票以至於引發通貨膨脹。

 “同時列強在中華設立銀行,進一步控制了中華金融命脈。”

 “第一次鴉片戰爭和後續條約制度的衝擊,也使得中華開創了具有近代性質的新的經濟形態。”

 “傳統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通商口岸和租界成了傳播西方近代文明的基地。”

 “客觀上打破了中華社會長期封閉的狀態,加強了同世界的交往。”

 “並且刺激了中華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近代文明的擴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華社會的發展。”

 趙頊:這就是戰敗國的悲劇,原本大清國力就孱弱,現在戰敗被外國殖民,形勢只會越來越差。

 戰敗是一個連鎖反應,不僅僅是割地賠款那麼簡單,後續對國家的危害更大。

 僅僅只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把大清帝國徹底打趴下了,外國列強相繼瓜分大清帝國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大清帝國的命運可想而知,那些老百姓的命運更是悲慘。

 他不禁想到了大宋如今面臨的局勢,要是被金兵攻破,恐怕也會遭遇大清的困境。

 甚至局勢遠比大清更加嚴重,到時候大宋將面臨亡國的危機。

 他把目光看向下方的王安石,現在所有的希望都在王安石身上了。

 唯有王安石變法成功,才可以避免大宋最終被金兵攻破的亡國危機。

 “鴉片戰爭失敗之後,部分中華知識分子開始覺醒並意識到國家實力的差距和民族危機。”

 “知識分子開始反思傳統文化和制度,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一批有遠見卓識的愛國人士如林則徐、魏源開始接觸西方文化、科技和思想並尋求改革。”

 “傳播新思想的同時,提倡學習西方科技和制度,推動國內的教育改革和科技進步以振興民族。”

 “林則徐領導編撰的《四洲志、魏源受林則徐委託編撰的《海國圖志成為近代中華瞭解和認識世界的最初的窗口。”

 “鴉片戰爭期間,西方傳教士隨著侵略者進入中華,傳播基督教等西方宗教。”

 “部分中國人開始接觸並信仰這些宗教,從而引起了中華宗教觀念的變化。”

 “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傳統宗教信仰,促使中國人對宗教進行重新審視。”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華的大門,迫使中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尋找各種救國救民的真理,以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壓迫和國內封建專制統治。”

 清朝晚期的老百姓神色尤為複雜,他們老百姓飽受戰亂之苦。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戰敗之後,大清的局勢一天不如一天,全國的戰亂持續了數十年。

 而他們老百姓生在這樣的時代,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出現一個人結束動盪,讓華夏重新恢復太平,讓他們老百姓過上安定的日子。

 可這樣一個人什麼時候出現,這樣動盪的日子什麼時候是一個頭,他們對此一無所知。

 唯一讓他們充滿希望的是,動盪的局勢終有結束的一天,最終他們的子孫後代可以過上後世的幸福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