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7章 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第237章 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各朝的老百姓對於清朝晚期的老百姓更能感同身受,已經可以預料到清末老百姓過的是怎樣的苦日子。

 畢竟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朝作為戰敗國要賠償英國兩千一百萬兩白銀。

 原本清朝晚期就已經國庫見底,現在又要賠償鉅額錢財,可想而知清朝廷對老百姓的剝削將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別看清朝戰敗好像和老百姓沒關係似的,可最後戰敗的惡果全要由老百姓來承擔。

 甚至各朝一些聰明的讀書人已經可以預料到清朝晚期的大致形勢,老百姓的起義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他們看得很清楚,原本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過。

 現在大清朝廷為了賠付鉅額金銀,肯定會對老百姓收取重稅,必然會引得老百姓的反抗。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老百姓一旦被逼得活不下去了,造反是唯一的選擇。

 果不其然,主播接下來的話很快就證實了大家的猜測。

 “提到清朝晚期的歷史,就不得不說號稱中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讀完這本小冊子之後,洪秀全終於為自己多年不能得志的人生理想找到了奮鬥的方向。”

 “於是洪秀全開始把自己要當天王的這套理論向村裡的人講述,村裡的人們都以為他又瘋了。”

 “這本書讓李敬芳非常著迷,他勸洪秀全一定要看一看。”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同時自然災害嚴重。”

 他深深的嘆了口氣,知道大清朝要是再不改變的話,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恥辱遲早會重新上演。

 “生病期間,洪秀全一直處於一種癲狂的狀態。”

 “清朝被迫簽訂屈辱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賠償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等內容。”

 他們大清一直以來以天朝上國自居,看不起海外的這些蠻夷番邦。

 儘管他已經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了,可再次聽到英軍僅僅憑藉數千兵力就打贏了大清朝,他的臉色依舊有些難看。

 想到這裡,他的腦海中漸漸有了富強大清朝的構思。

 要知道英國距離大清萬里之遙,可就是這麼遙遠的距離。

 “洪秀全自稱上帝的次子,正式開始秘密的傳教活動。”

 “馮雲山是一名天才的組織家和宣傳家,於是洪秀全和馮雲山創立了拜上帝會。”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

 “同年的夏天,洪秀全的遠房表哥李敬芳來到家中。”

 可這些海外番邦卻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他,世道變了。

 “19世紀中葉,封建統治的腐敗無能,清王朝已經衰相盡顯。”

 “英軍遠涉重洋,以區區數千兵力,沿中國海岸線一路北上,打敗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王朝。”

 “他說他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到天上去了,一個老先生給他一把劍,說天下妖怪太多,你把它們殺掉,然後你去做天王。”

 “英國正在竭力擴張世界市場,掠奪殖民地。”

 “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也趁機勒索百姓。”

 “同時發誓從此以後再也不參加清朝的科舉,等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

 在他看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戰敗對大清朝來說,簡直是無法接受的恥辱。

 “根據後來太平天國的史書記載,當時洪秀全夢到的老先生就是上帝耶和華。”

 “在洪秀全第三次沒考上秀才之後,大病了一場。”

 “公元1843年,29歲的洪秀全完成了他人生中第4次科舉考試,這一次他仍然沒能考中。”

 雍正:英軍數千兵力就能打得大清丟盔卸甲,大清的實力何至於此。

 “相比之前,洪秀全顯得略為平靜,他只是把家裡的經書都丟在了地上。”

 英國派遣過來數千兵力還能輕而易舉的打敗大清帝國,這不得不說是對大清帝國的諷刺。

 “在洪秀全的書堆中,他找到了一本叫做《勸世良言的小冊子。”

 “但他卻說服了他的堂弟,名叫洪仁玕和遠方親戚馮雲山。”

 “同時鴉片的輸入導致滿清白銀大量外流,勞動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艱難,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洪秀全是廣東縣人,曾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可惜都沒有考中。”

 “折騰了20多天後,洪秀全清醒了過來。”

 “而是上帝的兒子,是太平天子。”

 “在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史稱鴉片戰爭。”

 “1846年至1850年,河南、湖北、廣西等地水災、旱災、蟲災等天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

 “此時的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方一些國家的工業革命蓬勃興起,憑藉著堅船利炮不斷向外擴張。”

 “書中關於反對偶像崇拜、強調信徒通過個人修行和日常的修行,而獲得皈依上帝等論述,給洪秀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並結合之前的夢境,洪秀全從此不再承認是他父親的兒子。”

 “這本《勸世良言,以神道、人道、國俗、天文、地理為主要內容,旨在宣講基督教教義。”

 李隆基:朕要是沒記錯的話,就是這個洪秀全上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他對這個洪秀全的印象很深刻,之前天幕有播放過關於落榜生的視頻。

 這個洪秀全參加科舉考試落榜,最終選擇造反,在中華大地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他之所以對洪秀全的事蹟這麼印象深刻,主要是洪秀全和黃巢的經歷一樣。

 大唐末年的黃巢參加科舉考試,最後也是落榜,回家之後就造反了。

 他算是發現了,這些讀書人一旦沒有考中就會怨恨世道不公,選擇用極端的方式報復。

 他對洪秀全造反倒是不感興趣,現在考慮的是怎麼避免黃巢的出現。

 可他思索片刻,無奈的發現這個問題是無解的,他不管怎麼做也影響不了子孫後代。

 除非大唐一直處於盛世,老百姓安居樂業,才不會出現農民造反。

 可好像這一點極難做到,月有陰晴圓缺是世間真理,想要大唐盛世萬古長存也不可能。

 “為了徹底向曾經的科舉考試決裂,洪秀全宣稱天下獨一真神是皇上帝,其他都是邪神,必須全部搗毀。”

 “兩人首先決定,拿私塾裡的孔子牌位開刀。”

 “一次上課時,洪秀全在眾目睽睽之下,砸掉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行為激起了強烈的反應,學生們紛紛從私塾退學。”

 “洪秀全也因此丟掉了私塾老師這一工作,而且在家裡也沒有招到什麼信徒。”

 “1844年春天,洪秀全和馮雲山被迫前往廣西謀生和傳教。”

 “在中華歷史上,北方中原地區的人民,因為戰爭和政治原因,曾經有過幾次大規模的南遷運動,大量中原地區的人南遷到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

 “這些客居異鄉的人群,保持著原來的方言、生活習慣和習俗,還保留著中原地區的生活傳統,因此被稱為客家人。”

 “作為當地的外來人口的客家人,不可避免的在選擇居住地和佔有耕地的問題上和原住民發生矛盾和衝突。”

 “隨著鴉片戰爭帶來的經濟蕭條,本地人和客家人的矛盾愈加尖銳。”

 “洪秀全和馮雲山都為客家人來到廣西后,洪秀全很快在這個遠離官府的山區發展了一百多名客家人信徒。”

 “為了加快傳教速度,洪秀全開始自己編寫傳教的小冊子。”

 “洪秀全自幼熟讀經書,其中禮記中所描繪的大同世界曾給他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大同世界描繪了一個人們沒有私產,沒有私心,社會沒有犯罪,老弱病殘都得到妥善撫養的理想社會。”

 “洪秀全將聖經和四書五經結合起來,寫出了《原道醒世訓等作品,加快了傳教的速度。”

 孔子:這後生可真有意思,前腳砸掉了我的牌位,後腳就用我的思想。

 對於洪秀全大不敬的行為,他很是無語。

 再怎麼說他是一代聖人,是萬世師表,深受讀書人的敬仰。

 洪秀全身為讀書人,自己科舉失利,卻把罪責怪在他身上,砸毀他的牌位,這哪裡有一點讀書人的樣子,也難怪沒有考中。

 還有洪秀全把聖經和四書五經結合起來的做法,不倫不類的,他已經無力吐槽。

 聖經講究信仰真神上帝,而四書五經講究子不語怪力亂神。

 他就很詫異了,洪秀全腦子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就把南轅北轍的兩個東西結合到了一起。

 至於大同世界也只是一種理想的情況,連他都不敢保證說可以實現這一終極理想,就更不用說洪秀全在清朝內外矛盾重重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理想。

 “1844年的年底,洪秀全搗毀了當地供奉的因唱戀歌而去世的男女的六烏廟,而惹怒了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