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4章 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第244章 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對於戊戌變法最終的結局,各朝的統治者早已經預料到。 

 他們身為統治者,最是清楚推動變法的難度有多大,說是舉步維艱也不為過。 

 畢竟一旦要變法改革,就勢必會觸碰到很多人的利益,引來眾多反對派的阻擾。 

 他們身為各朝的統治者,想要改革變法都尚且困難重重。 

 而維新派一沒有實權,二沒有政治經驗,三沒有足夠多的支持者。 

 就這樣劣勢的條件,想要戊戌變法成功無異於痴人說夢。 

 變法改革可不是兒戲,而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維新派很顯然不是反對派的對手。 

 不過儘管戊戌變法最終慘淡收場,但各朝的統治者非常清楚也並非毫無收穫。 

 至少戊戌變法激起了晚晴老百姓對清政府的不滿,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運動進程。 

 各朝的皇帝隱隱有一種感覺,隨著晚晴老百姓越發不能忍受清政府的懦弱無能,遲早有一天會群起而攻之的。 

 “康有為的的狂妄讓自己遭受了額外的保守派的憎恨,康有為已經成了保守派官員的眼中釘。” 

 “光緒發佈了《明定國是詔》,定下了國家改革方針。” 

 “在政治方面,建議廢除婦女纏足,開資政院,立憲法,設議會。” 

 “光緒很激動,覺得康有為說的很有條理。” 

 如此狂妄無知,除了引來保守派的憎恨,沒有其他任何好處。 

 嬴政:果然是不懂政治的書生鼓吹家,如此大言不慚,也難怪最終失敗。 

 “這讓光緒更加放開了手腳,光緒和康有為此時內心無比興奮。” 

 “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廢科舉,譯新書,派留學生,開新校。” 

 “在軍事方面,廢止拉弓等武試,要求重練陸海軍,全面向日本、德國學習。” 

 “在經濟方面,要求保護工商業,獎勵創新,鑄鐵路。” 

 不說其他的,僅僅廢除科舉制這一條,就要引得萬千讀書人口誅筆伐。 

 “住在頤和園的慈禧也表達說,沒有違反祖宗制度,你可以自己定奪。” 

 雖有一片變法救國之心,但沒有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這也算是喜歡空談的書生的通病了。 

 “康有為譏諷道,殺幾個一二品大員,這個法就變了,榮祿聽完臉色大變。” 

 雖然學習敵人的優秀知識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身實力沒什麼問題,但康有為恰恰忽略了政治方面的覺悟。 

 原本康有為等變法派就已經面臨那麼多官員反對,不想著怎麼在其中斡旋推動變法的開展,反而大言不慚的要砍殺別人。 

 對於康有為提出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不禁失望的搖了搖頭。 

 “這時也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康有為在等待光緒召見時,和榮祿有過談話。” 

 “榮祿三十多歲就已經是朝中大官,是有些看不起康有為的。” 

 “在康有為和保守派兩方心中,這場改革就是一場你死我亡的鬥爭。” 

 “榮祿詢問康有為,以你的大才,有什麼補救時局的方法嗎?” 

 他也明白康有為廢除科舉的用意,無非就是想要學習西方的教育知識。 

 原本康有為的維新派沒有什麼實權,就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即便想要除掉反對派實行變法改革,但也不能明著說吧,尤其是當著一品官員的面。 

 他從這裡就能看出,康有為的政治能力極低,成不了大事。 

 “這段話雖然是謠傳,但在當時廣為流傳。” 

 可如今看來,他高看了這個口不擇言的書生。 

 李世民:廢除科舉?這怕是要捅婁子了。 

 “光緒還積極召見改良派成員,聽取建議,基本上按照康有為的建議,在經濟、軍事、文教各方面廢舊立新。” 

 “整個古老的中華帝國被希望之光所籠罩,前方敞開的是輝煌的走向強國的道路,然而保守派把他們從美夢中拉了下來。” 

 還以為康有為有什麼高明的見解,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此後康有為不斷上奏摺,在短短三個月中提出了改革方案,包括和政治、經濟、軍事、文教各方面。” 

 “康有為說非變法不可,榮祿說一兩百年的變法,怎麼可以一夜之間瞬變。” 

 “康有為向光緒陳述,中國在外國的逼迫和分割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非變法不能自強。” 

 “康有為順勢提出辦銀行,廢八股,譯新書,養人才,並推薦任用年輕人來實行改革。” 

 “光緒皇帝在此階段也非常勤政,當時幾乎每天都有新政的頒佈,表現了光緒變法救國的迫切和決心。” 

 “六天後,光緒終於見到了康有為,也是唯一一次召見。” 

 他原本還對康有為抱有好感,畢竟是為了拯救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他從未見過如此愚蠢之人,在一個一品大員面前狂言要殺一品大員。 

 “此後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馭萬國,以皇上之聖明,下決心變法,那富強輕而易舉。” 

 “變法之後,西方各國經過了三百年才富強起來,日本維新三十年就強了,中國完全三年就可以自立。” 

 結果現在直接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這完全就是自尋死路。 

 直接把上千年的科舉廢除了,那些寒窗苦讀的讀書人怎麼辦,這不是直接斷了他們的仕途嗎? 

 可想而知,康有為等維新派宣佈要廢除科舉的那一刻,肯定會引起全天下讀書人的圍攻。 

 變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推進,尤其是像廢除科舉這種干係重大的政策改革。 

 即便想要廢除科舉,也應該給天下讀書人過渡的時間才行。 

 就他總體感覺,康有為變法操之過急,完全沒什麼政治經驗。 

 “光緒和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其實並不完全一致,特別是要把中國變向何處去的關鍵問題上有著嚴重分歧。” 

 “光緒當然清楚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當然不想做亡國之主。” 

 “但是對於清政府,國家危亡的國不是中國人民的國,而是滿清政府。” 

 “光緒要保的是自己的統治,並非中國人民。” 

 “當時農民暴動頻發,會黨鬥爭,回民起義,還有革命派的廣州起義,清朝統治搖搖欲墜。” 

 “從這個角度出發,光緒想要拉攏當時的改良派鞏固自己的權力。” 

 “而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宣傳的民權,開議會這些,完全不在光緒的考慮範圍之內。” 

 “康有為的變法是要變封建的中國為資本主義的中國,而光緒只是在封建的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革,沒有想把中國引進資本主義。” 

 “在用變法來維護清朝統治的層面上,光緒和慈禧是一致的。” 

 “從這個意義上,維新變法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部分守舊官僚妥協的產物。” 

 “而即使是這種妥協,也遭遇了守舊派官員的激烈抵抗。” 

 “雖然光緒雞血滿滿,想要大幹一場。” 

 “但是地方官員,除湖南巡撫認真辦理外,其餘都找各種藉口並不執行,或者做做樣子,或者持觀望態度。” 

 “當時廢八股令下,那些醉心科舉苦讀幾十年的士子們立即出來反對。” 

 “裁撤冗官,就是斷了大量官僚的生存路。” 

 “裁軍節銀,那些封建軍閥就不會幹。” 

 “而從光緒的角度看,你們這些人,都把我的話當成什麼東西了,我已經要求國家團結一心,一起改革,但這些人只是應付。” 

 “隨著改革條例的不斷髮布,改革派和光緒越發感受到守舊派對改革的阻擾和掣肘。” 

 各朝的統治者很能理解光緒的想法,國是統治者的國,而不是老百姓的國。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他們身為王朝的統治者,最要緊的是考慮如何保住屬於皇家的國。 

 身為封建王朝的皇帝,他們天然就和光緒站在一邊。 

 畢竟在皇權至上的王朝,和老百姓分享手中的權力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至於康有為宣傳的民權和議會,無疑是在瓜分統治者手中的權力,自然不會獲得統治者的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