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7章 袁世凱的崛起之路

 第247章 袁世凱的崛起之路 

 對於清政府的滅亡,不僅各朝的統治者心有所感,就連晚清時期的老百姓也有同樣的預感。 

 要說誰最清楚清政府命不久矣,自然要數他們這些晚清時期的老百姓了。 

 畢竟他們老百姓身處這個時代,可以非常清楚的感受到清政府就快支撐不住了。 

 況且這並不是他們老百姓危言聳聽,而是全天下中華兒女都這麼說。 

 要說討論得最激烈的,對於清政府滅亡的消息言之鑿鑿的,就屬整個社會上的知識分子了。 

 自從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之後,社會上的知識分子紛紛揚言清政府距離倒臺不遠了。 

 而他們老百姓自然樂意聽到這樣的話,早就受夠了的他們期盼著清政府快一點滅亡,這樣他們老百姓也能擺脫目前悲慘的境遇。 

 晚清時期的很多知識分子向主播詢問後面的事,清政府最後是否滅亡了? 

 他們雖然認為到了如今地步,清政府的滅亡已經不可挽回,但還是希望從主播那裡聽到確切的答案。 

 蘇晨感受到大家急迫的心情,輕輕點了點頭,給了大家一個放心的眼神。 

 “由於日本陸軍師承德國,而淮軍中又有許多德國軍事顧問。” 

 “不過,即便士兵們平時高喊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這樣的口號,也不意味著袁世凱就能操控北洋六鎮。” 

 “因為晚清的團練武裝都是這麼練兵的,曾國藩訓練湘軍時是這麼操練的,李鴻章訓練淮軍時也是這麼操練的。” 

 一想到清政府滅亡後,他們老百姓的日子也能慢慢好起來,無數人喜極而泣。 

 他們老百姓雖然不知道清政府滅亡後,自己的命運會如何,但想來總不會比現在還差。 

 “後來袁世凱能權傾朝野,甚至逼迫清帝退位,憑藉的就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北洋新軍。” 

 以至於主播後面說的話都沒有聽到,大家此刻陷入驚天好消息的瘋狂歡喜中。 

 “這樣的事情,應該確有其事,是晚清時期確確實實發生的。” 

 慈禧:一步錯,步步錯,到底還是讓袁世凱擁兵自重了。 

 “這點只要看看當時的《大帥練兵歌》就知道了。” 

 “甲午戰爭期間,淮軍、湘軍以及各地練軍糟糕的表現,讓清朝統治者意識到,傳統的團練武裝在近代化的新式陸軍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 

 可千防萬防,還是沒有防住袁世凱,讓這個逆臣鑽了空子。 

 “那麼具體怎麼改?參照哪國軍隊改革呢?” 

 “很明顯,報效君主排在報效長官的前面。” 

 “如果袁世凱當時敢把自己放在朝廷的前面,想必無論他有幾顆腦袋都不夠砍的。” 

 “而要說到這支北洋新軍是怎麼來的,我們就要從甲午戰爭說起了。” 

 期盼了數十年,這一天終於被他們等到了。 

 “練兵歌的第一段就是,朝廷欲將太平大局保,大帥統領遵旨練新操。” 

 “定武軍誕生之初,訓練採用西法,裝備也進行了革新。” 

 整個中華大地陷入一片歡樂的海洋,全國各地洋溢著節日般的喜慶氛圍。 

 從那時起,他們老百姓就時刻盼望著無能的清政府快點滅亡,有人能夠帶領他們老百姓奔向希望的未來。 

 “在歷史現實中,士兵們高喊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 

 “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在這種環境下自然也是一樣的。” 

 “所以沒過多久,不大熟諳軍事的長蘆鹽運使便被調離崗位,定武軍改由袁世凱接管。” 

 “主播之所以介紹袁世凱,只因為袁世凱是清末到北洋時期最為重要的人物,也是清朝滅亡過程中的關鍵性人物。” 

 “但編制仍然是舊式的,也就是仍然以營為平時最高編制單位。” 

 “這種半拉子練兵成果,顯然不能讓人滿意。” 

 “第一立志要把君恩報,第二功課要靠官長教。”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開始,他們老百姓的就沒有過一天好日子。 

 儘管大家已經知道清政府命不久矣,但不敢百分百確定清政府會滅亡。 

 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後,她就時刻擔心袁世凱擁兵自重,正想辦法削弱袁世凱的軍權。 

 “1894年年底,長蘆鹽運使在天津馬場用西法編練新軍,稱定武軍。” 

 “也就是說,北洋軍平時灌輸的思想首先是忠君,其次才是報效袁世凱。” 

 晚清時期的老百姓聽到清政府滅亡的準確消息,無不歡呼雀躍,恨不得載歌載舞表達內心的喜悅。 

 “於是還沒等戰爭結束,聘請洋人教習,完全使用西式軍制訓練以及裝備,進行全方位軍事改革的計劃,便被清政府提上了日程,確定了軍改的目標。” 

 如今主播給了他們準確的答案,徹底打消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此刻他們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 

 “朝廷知道這麼練兵才有戰鬥力,所以沒意見。”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袁世凱操練北洋新軍時,士兵齊聲吶喊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 

 “因而清政府便接受了德國軍事顧問漢納根的建議,參照德國陸軍編練新軍。” 

 “想必有人疑惑北洋新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也會好奇這支北洋新軍是如何產生的呢?” 

 聽到主播說袁世凱後來權傾朝野,甚至逼迫清帝退位,使得大清國滅亡,她的臉色徹底陰沉下來。 

 不過最糟糕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一切都來得及阻止。 

 只要及時除掉袁世凱這個禍害,大清帝國就還可以延續,不至於斷送在她的手裡。 

 想到這裡,她當機立斷給李鴻章下達旨意。 

 慈禧:李中堂,哀家要你即刻趕赴山東捉拿袁世凱。 

 李鴻章面色猶豫,但面對暴怒的太后,他儘管不願意,還是硬著頭皮接旨了。 

 他倒不是想要為袁世凱求情,而是此時此刻想要捉拿袁世凱怕是不太可能。 

 經過八國聯軍侵華一戰,大清現在能用的兵力不多。 

 而此刻在山東擔任督撫的袁世凱手上可是握著重兵的,他現在去山東恐怕也無濟於事,一個弄不好怕是要逼反袁世凱。 

 可太后的懿旨又不能不執行,他此刻是左右為難。 

 “袁世凱到任後,首先擴編了規模,增募士兵2250名,將定武軍擴充至7000人,並將番號更名為新建陸軍。” 

 “隨後,袁世凱又完全依照德國營制,大刀闊斧的變革軍制。” 

 “在營之上設立左右兩翼,每翼1554人,並將馬兵、炮兵、工兵等兵種單位混合編入。” 

 “經過改編,新建陸軍相當於一個混成旅,下設兩個步兵翼,相當於團,另轄炮營、馬隊營、工程營各一個。” 

 “這種新編制已經具備了合成軍隊的雛形,較之從前的綠營和湘軍、淮軍有了明顯進步。” 

 “就這樣,中國的第一支近代陸軍便誕生了。” 

 “袁世凱編練新建陸軍的同時,署理兩江總督的張之洞也在江南編練了一支2000人的新軍,名為自強軍。” 

 “自強軍的軍制、訓練和裝備與新建陸軍差不多,也是近代新式合成陸軍。” 

 “另外,當時的直隸提督聶世成聘請德國顧問對其麾下的武翼軍也進行了改編。” 

 “改編後的武翼軍官兵合計15000人,分為總部機關和五個戰鬥單位。” 

 “總部機關下設總理營務處、教習處、糧餉局、軍械局、軍醫局等後勤單位。” 

 “另有馬隊五營、工程隊兩營,由總部直轄。” 

 “五個戰鬥單位,其中前、後、左、右四軍,每軍下轄炮隊一營、部隊四營。” 

 “中軍規模稍大一些,下轄炮隊一營、部隊六營。” 

 “相比於新建陸軍和自強軍,武毅軍的橫向組織結構採用西法,形成了多兵種和各部門相互配合的完整作戰體系。” 

 “但縱向組織結構還是淮軍舊制,改革不夠徹底。” 

 “從確定改革到多支新軍編練完成,清政府的效率並不低。” 

 袁世凱:誰能想到,朝廷當初讓我編練新軍,卻是給了我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