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0章 帝王夢的破碎

 第250章 帝王夢的破碎 

 封建帝制被推翻,中華民族正式進入共和政體。 

 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無數晚清老百姓感到歡呼雀躍,很多人喜極而泣,激動得不能自己。 

 腐朽的清政府和西方列強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讓他們老百姓深受其害。 

 在他們眼中,自己之所以生活悲慘,就是因為列強的霸凌,就是因為清政府的無能。 

 現在清政府被徹底推翻,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中華民族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老百姓徹底解放了,不用再承受那些不平等條約帶給他們的沉重負擔。 

 儘管中華民國還沒有成立,但他們老百姓眼睛中充滿了期待,時刻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他們老百姓希望袁世凱帶領著北洋軍趕緊結束這混亂的中華大地,帶領著他們走向共和,迎來全新的生活。 

 北洋時代的老百姓無不搖頭嘆息,對袁世凱倒行逆施的行為痛罵不已。 

 晚清時期的老百姓對彈幕上大罵袁世凱的行為感到不解,蘇晨很快就為他們解開了答案。 

 “待平息事件後,袁世凱表示,不是我不肯南下,只是目前的局面你們也看到了,實在是沒辦法。” 

 “而各國大使館的駐軍一看這陣勢也是紛紛戒嚴,表示袁世凱不能去南京,必須要留在北京鎮場子。” 

 袁世凱:我又不是三歲小孩,怎麼可能放棄大好優勢跑去南京上任呢? 

 他的勢力範圍在北方,尤其是京城是他的根據地。 

 別看孫中山使出了殺手鐧,他同樣有應對之策。 

 “與此同時,北洋將領也聯名通電全國,表示如果袁世凱走了,他們無法保證北京不會再有類似兵變發生。” 

 “袁世凱又不傻,到了南方萬一被軟禁了怎麼辦?” 

 “清朝滅亡後,中國就進入到了北洋時代。” 

 “袁世凱製造輿論說北京是傳統政治中心,首善之區,南京偏安江南,各方面都不如北京。” 

 “不管誰主使的,既然洋人反對,社會媒體反對,地方大員反對,甚至就連派出的特使也打了退堂鼓。” 

 到了那個時候,他再後悔也晚了。 

 只要孫中山的人來了北京,他布的局也就可以收網了。 

 “按照革命黨人的說法,袁世凱就是幕後主使。” 

 “孫中山按照約定宣佈辭去臨時大總統,並邀請袁世凱到南京就任大總統。” 

 “但也有革命黨人認為不是,比如徐永昌的回憶錄中就說,這事與袁世凱無關。” 

 “孫中山見袁世凱造勢,也使出殺手鐧,派蔡元培組成迎接團到北京請袁世凱到南下就職。” 

 “你不來,我不走,你有本事就一輩子都別來,看咱倆誰先讓步。” 

 “南方代表都來了,你袁世凱還好意思窩著不動嗎?” 

 “第一個階段是袁世凱時期,第二個階段是皖系時期。” 

 甚至情況再糟糕一些,他很有可能被孫中山發動的政變趕下臺。 

 “第三個階段是直系時期,第四個階段是奉系時期。” 

 要不然孫中山明明知道都城在北京,為什麼還要讓他去南京就任大總統呢! 

 所以面對孫中山的陽謀,他唯有主動出擊,要求把中華民國的都城依舊定為北京。 

 “1912年2月13日,也就是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凱聲明贊成共和。” 

 “孫中山見袁世凱不來,表示沒關係,反正中華民國已經定都南京了,你袁世凱啥時候來南京,我啥時候走?” 

 “南方代表都是文化人,哪見過這陣勢,當即嚇得頭冒冷汗,立刻就想走人。” 

 “然後,兵變就被袁世凱光速解決,北京街面又恢復安寧。” 

 “有幾個士兵甚至還闖入了蔡元培等人的下榻之處,舞刀弄槍進行威脅。” 

 “曹錕指揮的北洋第三鎮士兵炸開朝陽門,在北京城內大肆縱火劫掠。” 

 “僵持了幾天後,袁世凱決定先出招。” 

 “你孫文謀國事者,當規度利弊,顧瞻會勢,豈可以意氣爭也。” 

 “北洋總共16年,從1912年算起,到1928年結束,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正好4年。” 

 “思來想去,袁世凱決定不去。” 

 “眼瞅著事情鬧大,袁世凱出面彈壓。” 

 他要是傻乎乎的跑去南京,在孫中山的大本營,他會受到掣肘。 

 “如若不然,西方各國政府將不承認民國政府的合法性。” 

 “關於這場兵變是由誰主使的,目前不得而知。” 

 唯有在京城就任民國大總統,他才能安心,不用擔心孫中山搞些小動作。 

 “孫中山就是有一百個不願意,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這次又輸了。” 

 總之就是秉持一個原則,他要在北京就任大總統。 

 “袁世凱和孫中山都不退步,就這麼耗著了。” 

 倒也不是他杞人憂天,而是孫中山此舉就有這種把他趕下臺的意思。 

 “但就在蔡元培與袁世凱會晤的當天晚上,北京爆發了兵變。”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大總統。” 

 嬴政:幕後黑手顯而易見,分明就是袁世凱指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整件事情非常清楚明瞭,袁世凱和孫中山為了爭奪權力,各自施展手段積極應對。 

 孫中山派遣使者剛一到北京,袁世凱手下的北洋軍就發動兵變。 

 幕後黑手的身份清清楚楚,除了袁世凱指使,沒有其他人會這麼做。 

 清政府滅亡之後,袁世凱的北洋軍和孫中山的革命黨就進入了激烈的權力角逐。 

 在他看來,儘管袁世凱在第一輪鬥爭中取得了上風,也並不意味著權力鬥爭的結束。 

 毫無疑問,袁世凱和孫中山都對中華民國的權力虎視眈眈,兩人最後肯定無法避免進一步的衝突。 

 而且這種鬥爭還異常激烈,要不然北洋時期也不會有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袁世凱時期,這就足以說明袁世凱在和孫中山的鬥爭中最後落敗了。 

 “當然,孫中山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認輸的性格。” 

 “就在袁世凱宣誓就職的第二天,他拋出了草擬已久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這個臨時約法規定,民國的政體是責任內閣制。” 

 “所謂內閣制,就是內閣總理有權,大總統無權。” 

 “其實革命黨一開始的想法是效仿美國搞總統制,但面對眼下的局勢,如果繼續實行總統制,袁世凱必將獨攬大權,於是孫中山也只能出此下策。” 

 “在孫中山看來,就算袁世凱在北京做大總統也沒關係,只要搞內閣制控制住議會,他也只是個虛位傀儡。” 

 “面對孫中山的出招,袁世凱並沒有立即回應。” 

 “袁世凱知道憲法可以改,但權力的關鍵在於兵權。” 

 “所以袁世凱沒有第一時間與孫中山打嘴炮,爭論朝令夕改是否合理,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整頓軍隊上。” 

 “當時北方的軍隊挺多的,但派系複雜,袁世凱搞不清楚哪些人擁護自己。” 

 “為了理清基本盤,順便敲打異己,袁世凱將原來的北洋第一到第六鎮重新命名為陸軍第一到第六師。” 

 “除此之外,袁世凱又將明確效忠自己的幾支部隊編為六個師。” 

 “這十二個師師長大多都是北洋故人或是北洋旁系,反對革命,屬於袁世凱的基本盤。” 

 “理清了自己的基本盤,袁世凱隨即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將北洋系一眾將領全部高升。” 

 “其中趙秉鈞出任內閣總理,這是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段芝貴任拱衛軍總司令,掌握京城的衛戍部隊。” 

 “北洋三傑的段祺瑞出任陸軍總長,節制全國陸軍。” 

 “馮國章出任軍事處處長,執掌禁衛軍。” 

 “北洋之龍王世珍屬於保皇派,清帝退位後,為了表示忠於清政府,主動辭職回家歇著去了。” 

 “穩定了後方,袁世凱請梁啟超組建民主黨,負責即將到來的大選。” 

 孫中山:我拿出責任內閣制,就代表我有十足的把握控制議會。 

 既然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已經無法避免,那就只能從其他方面尋求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