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3章 賣國賊溥儀

 第253章 賣國賊溥儀 

 直奉大戰,最後以吳佩孚的失敗告終。 

 這個結果對於北洋時期的人來說,多少有些遺憾。 

 原因很簡單,就目前的亂世而言,吳佩孚是最有能力統一全國的。 

 大家早就受夠了連年戰亂,無時無刻不期待著有人能夠統一全國,讓他們能夠過上安定的日子。 

 現在最有希望橫掃天下的吳佩孚敗了,這也就意味著動盪的年代還將持續。 

 要是吳佩孚光明利落的敗在張作霖手中,那他們還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畢竟技不如人,也怪不得他人,只能說吳佩孚沒有那個能力結束戰亂。 

 可偏偏並不是吳佩孚的問題,而是馮玉祥背後捅刀子,使得吳佩孚慘遭大敗。 

 按照直奉雙方實力分析,要是吳佩孚沒有遭遇馮玉祥這一出,那張作霖肯定不是吳佩孚的對手。 

 “張作霖對此為何會生氣呢?這事說來話長。” 

 曹錕:我後悔沒有聽吳佩孚的話,沒有看出馮玉祥的不臣之心,結果導致如今這局面。 

 一想到馮玉祥的臨陣倒戈,從而導致直奉大戰失敗,而他也被馮玉祥軟禁起來。 

 “溥儀只是前清的退位皇帝,對張作霖並沒有提攜之恩,兩人貌似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張作霖:馮玉祥把溥儀驅逐出京城,完全打亂了我的部署,讓我如何能不生氣。 

 “為了能讓曹錕當選總統,他忙前忙後,大肆張羅,最終贏得了大哥曹錕對他的信任。” 

 “吳佩孚認為,與其把有限的資金浪費在競選總統上面。” 

 “關於馮玉祥和直系的矛盾,要從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後開始說起。” 

 “直系大敗奉系後,曹錕就對軍事不感一趣,開始專心參選總統。” 

 “還不如利用這筆錢去買軍火擴充武裝,為日後統一全國打基礎。” 

 可萬萬沒想到,他對馮玉祥有知遇之恩,卻還是被馮玉祥背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原本只是直系邊緣人物的馮玉祥站了出來,他對曹錕大獻殷勤。” 

 當初馮玉祥在他跟前鞍前馬後,為他競選總統跑上跑下。 

 “比如,吳佩孚故意找茬,免去了馮玉祥的督軍一職,改任為陸軍檢閱使。” 

 “因為這件事,吳佩孚和馮玉祥結了仇,也導致身為直系二當家的吳佩孚沒少擠兌馮玉祥。” 

 可他以為吳佩孚只是忌憚馮玉祥才這麼說的,就沒有當一回事,依舊我行我素。 

 “於是,兩人就此鬧掰。” 

 小日本雖然討厭,但實力確實強大,他不得不忌憚。 

 可現在馮玉祥把這一切都搞砸了,硬生生的把溥儀推向小日本,他自然生氣了。 

 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他才選擇拉攏溥儀,就為了應對那些遺老遺少和小日本聯手搞事情。 

 “一般認為,馮玉祥背刺直系是為了自己上位,但其實馮玉祥臨陣倒戈的原因並沒這麼簡單。”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在戰爭最為關鍵的時刻,背刺直系,臨陣反水,導致了直系的失敗。” 

 當他得知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了北京城,他對馮玉祥做的蠢事異常憤怒。 

 “而曹錕也是投桃報李,讓馮玉祥一飛登天,搞得吳佩孚很沒面子。” 

 “按常理而言,張作霖出身草莽,他的伯樂是徐世昌。” 

 所以千錯萬錯,都是馮玉祥這個臨陣倒戈的小人的過錯,害得他們還將持續更久的戰亂。 

 “馮玉祥丟了地盤,失去財政來源,手裡僅剩軍隊,被吳佩孚卡住命門,發展受到限制,這也是他後來要發動北京政變的原因之一。” 

 為了博得溥儀的好感,他不知道送了多少銀錢給溥儀補貼用度。 

 “比如說,張作霖就非常生氣。” 

 可問題是那些滿清遺老遺少勾結小日本,想要復辟滿清政府,這就讓他不得不警惕了。 

 那時候吳佩孚就告誡過他,說是馮玉祥這人品行不行,不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也正是這樣,他當選總統後,就對馮玉祥大加封賞。 

 他在東北稱王稱霸,可並不安定,還時刻面臨滿清遺老遺少的復辟威脅。 

 “而參選總統需要競選經費,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曹錕對此不以為然,堅決要選總統,曹、吳始終談不攏。” 

 雖然他沒有承溥儀的恩情,但溥儀對他有大用,必須要善待溥儀。 

 他此時此刻萬分後悔沒有聽信吳佩孚的忠告,要不然如今也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更是讓直系勢力的大好形勢付之一炬,徹底斷絕了統一中華的希望。 

 “吳佩孚一怒之下,不在北京待了,跑回洛陽大本營,讓曹錕很沒面子。” 

 “而馮玉祥倒戈後,為了立人設,選擇驅逐身在紫禁城的溥儀,造成的影響也非常大。” 

 當然了,憑藉他手中的兵力,他自然是不懼那些遺老遺少的。 

 他就後悔不已,痛恨當初固執己見,沒有聽吳佩孚的忠告。 

 “這件事站在吳佩孚的立場上想一想,貌似沒什麼毛病。” 

 “自家主公不務正業,自己做小弟的冒著被邊緣化的風險死諫。” 

 “結果這時候跳出來一個弄臣,誘導主公繼續在那條邪路上飛奔。” 

 “如此不靠譜的人,也難怪會修理馮玉祥了。” 

 “然而馮玉祥不這麼想,他不是吳佩孚的嫡系。” 

 “見吳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劃倒直。” 

 “於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馮玉祥就主動派人去聯絡張作霖。” 

 “而張作霖也知道,雖然奉軍這時候已經改頭換面,飛機、重炮、坦克、軍艦一應俱全,戰鬥力大大增強。” 

 “但真要打起來,奉軍未必有把握戰勝直軍。” 

 “在這種雙方都有需求的情況下,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關係。” 

 “接下來就有了戰場上戲劇性的一幕,當直奉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馮玉祥突然倒戈。” 

 “連夜帶兵殺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當年被他自己捧上了總統寶座的曹錕。” 

 “這一突如其襲來的變化,導致直軍全線潰敗。” 

 “吳佩孚戰敗後,馮玉祥和張作霖很快又產生了矛盾。” 

 “張作霖強勢入關,擺出一副以大欺小的架勢。” 

 “馮玉祥打不過張作霖,為了制衡奉系,拉攏革命力量。” 

 “便拿溥儀開刀,讓部將鹿鍾麟帶兵進宮,把溥儀給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我招誰惹誰了,憑什麼違背《清皇室優待條件》把我趕出去紫禁城。 

 想他堂堂一大清皇帝,如今虎落平陽被犬欺,現在更是連家都回不去了。 

 當初他的額娘和袁世凱談得好好的,只要同意退位,民國政府就優待他。 

 答應得倒是挺好的,可最後卻一再違反優待條件。 

 先是民國政府答應每年給與固定的銀錢養活紫禁城,可後面要麼拖延付錢,要麼減少額度。 

 而且優待條件規定紫禁城屬於他的家,可現如今他被趕出了家。 

 張作霖之前一直送銀子接濟他,讓他對張作霖的印象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