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6章 北伐戰爭

 “8月30日,第四軍和第七軍一部攻打賀勝橋。” 

 “戰前,吳佩孚從後方調來兩個師增援,並再次下達死命令。” 

 “只許前進,不許後退,軍官退縮者,一律在陣前處以極刑。” 

 “吳佩孚打仗沒什麼技巧,一向靠蠻勁取勝。” 

 “正所謂不怕硬的就怕橫的,不怕橫的就怕不要命的。” 

 “別人蠻橫,他不要命,也正是因為敢玩命,所以他才被稱為名將。” 

 “然而,吳佩孚這次卻遇到了鋼鐵般的對手。” 

 “他吳佩孚敢玩命,第四軍和第七軍也敢玩命,而且比他還更橫。” 

 “在這場搏命之戰中,北伐軍表現出的驚人的英勇氣概讓吳軍膽寒。” 

 “戰鬥期間,吳軍督戰隊一連砍殺九名團、營長,但無濟於事。” 

 “見陣線崩潰,吳佩孚只得長嘆一聲,率殘部退至江夏部署防線。” 

 “1926年9月1日,北伐軍向江夏發起進攻。” 

 “江夏距離武昌也就五十里,不能再失,於是吳佩孚再次率督戰隊到前線亂砍亂殺。” 

 “吳軍上下早就恨透了督戰隊,見戰也是死,退也是死。” 

 “潰兵們心一橫,拔槍就向督戰隊射去,打死吳佩孚身邊的副官一人,打傷衛士二人。” 

 “吳佩孚看到人心渙散,自己的三板斧不管用了,只得帶著潰兵退入武昌城。” 

 韓信:打仗不怕死固然重要,但行軍佈陣也同樣重要。 

 在他看來,吳佩孚被稱之為名將,有些侮辱名將這個詞。 

 想要成為名將,指揮作戰絕非僅靠蠻勁,也並不是要把士兵培養成死士。 

 在戰場上敢玩命固然可以取得一時的勝利,但想要取得一世的勝利根本就不可能。 

 畢竟你作戰不怕死,總會遇到比你更加不怕死的對手。 

 到了那個時候,戰敗也就是可以預見的。 

 吳佩孚一味讓督戰隊到前線亂砍亂殺,更加讓他看不起,這是無能將領的表現。 

 如果打仗只靠督戰隊逼著將士死戰就可以勝利的話,那勝利未免太過容易。 

 士兵也是人,也同樣會害怕,尤其是戰場形勢不利的情況下。 

 要是在局勢本就接近潰敗的情況下,還要採取督戰隊這種高壓方式,那士兵臨陣倒戈也就是必然的。 

 所以吳佩孚手下的士兵臨陣造反,他絲毫不感到意外。 

 就以吳佩孚的統率能力來說,他是極為不看好的,斷定此人最後的結局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 

 “退守武昌之初,吳軍第八師師長劉玉春哭喪著對吳佩孚直言。” 

 “大帥,一切都不成了,您趕緊走吧,免得將來被俘受辱。” 

 “吳佩孚黯然說道,我絕不放棄武昌,我寧肯死在戰場上,也比死在床上好。” 

 “劉玉春見吳佩孚堅守不退,主動表示。” 

 “大帥不能死,您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劉玉春願代大帥死守武昌,為大帥戰死,死也瞑目。” 

 “也不知道吳佩孚是不是故意的,一通豪言後,他就帶著衛隊坐火車跑了,留下劉玉春在武昌等死。” 

 “9月3日,第四軍向武昌發起進攻,遭到吳軍頑強抵抗,傷亡甚重。” 

 “兩天後,蔣介石指揮第一軍第二師再次對武昌發動進攻,依舊無果。” 

 “見吳軍防線穩固,蔣介石只好對武昌採取封鎖圍困策略。” 

 “第四軍和第一軍攻打武昌受挫的時候,唐生智指揮第八軍渡過長江,拿下漢陽、漢口。” 

 “拿下漢陽、漢口後,唐生智飄了。” 

 “老蔣,你不行啊,一個小小的武昌城都拿不下,我看你那個總司令位置應該讓我來坐。” 

 “看到唐生智公開和自己叫板,蔣介石悔得腸子都青了。” 

 “自己當初幹嘛要把第四軍和第七軍交給那廝指揮,這兩支勁旅自帶攻城拔寨屬性,根本不需要另設總指揮。” 

 “這下好了,風頭都讓唐生智搶了。” 

 蔣介石:悔不當初,就不應該給唐生智崛起的機會,現在反倒讓他成了北伐最大的受益人。 

 他在蘇聯的扶持下,接手國民革命軍,成為總司令。 

 他也知道自己資歷尚淺,遠遠不能讓眾人信服。 

 於是他想借著北伐立威,讓大家知道他蔣介石是有能力領導國民革命軍的。 

 北伐的進展也很順利,接連取得戰場的勝利,打得敵軍潰不成軍。 

 他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影響力,但無奈的是風頭都被唐生智搶走了。 

 唐生智原本只是一個他毫不在意的小角色,可卻在北伐戰爭中取得一系列戰績,以至於聲望有隱隱超過他的跡象,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他是想在北伐戰爭中立威,贏得大家的敬重,可不是想給唐生智做嫁衣的。 

 現在唐生智公然挑釁他的權威,讓他下不來臺,他都後悔死了。 

 目前為今之計,就是用戰績提升自己的威望,把唐生智死死壓在下面。 

 “蔣介石吃了虧,一時半會又拿不出成績壓唐生智一頭,只好另謀他去,決定找孫傳芳出氣。” 

 “於是蔣介石便留下第四軍繼續圍困武昌,自己帶著第一軍和第七軍去江西收拾孫傳芳去了。” 

 “然而非常尷尬的是,蔣介石剛到江西沒幾天,武昌就被拿下了。” 

 “10月10日,武昌城內的守軍打開城門迎接北伐軍入城。” 

 “當日,獨立團首先攻佔蛇山。” 

 “北伐軍佔領武昌,兩萬多守軍投降,劉玉春被俘。” 

 “劉玉春這個人雖然是敵人,但作為軍人他是合格的。” 

 “所以事後,蔣介石以劉玉春不失為忠勇軍人,下令優待,無罪釋放。” 

 “兩湖之戰,吳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而原本只是小角色的唐生智則一飛沖天,成了北伐的最大受益者,其聲望竟然隱隱有蓋過蔣介石的苗頭。” 

 “眼看唐生智有了制衡自己的實力,蔣介石當然不甘心。” 

 “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蔣介石決定親自帶隊打孫傳芳。” 

 對於吳佩孚的主力被消滅,完全退出了爭霸天下的戰場,北洋時期的老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吳佩孚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都聽說過吳佩孚這個大軍閥。 

 現在這個聞名天下的大軍閥被打敗了,也就預示著戰亂很快將迎來終結。 

 北洋時期軍閥混戰,他們老百姓早就受夠了,無時無刻不期盼著戰亂快一點結束。 

 他們只希望有一個人能帶著大家結束軍閥混戰的時代,至於是誰就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而以現在的形勢來看,國民革命軍問鼎天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 

 如今蔣介石帶領國民革命軍打敗了吳佩孚,消滅剩下的軍閥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格外輕鬆,總算看到了戰亂結束的希望。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大家不知道等待了多少年,遭受了多少苦難,好在總算要苦盡甘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