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6章 北伐戰爭

 “隨後又在湖南安仁北面的露田、龍家灣地區,擊退吳佩孚軍四個團的進攻,穩住了防線,先遣隊旋即轉守為攻。” 

 “7月初,葉挺獨立團、第七軍第八旅和第八軍在安仁、衡陽地區集結後,分三路向長沙挺進。” 

 “此後幾天,婁底、湘鄉、寧鄉、瀏陽、李陵、湘潭陸續被攻克。” 

 “7月11日,也就是廣東北伐軍主力正式開拔的第三天,先遣隊進佔長沙,迫使葉開鑫率殘部退守汨羅江北岸。” 

 李世民:這個唐生智之前碌碌無為,沒想到加入北伐軍之後直接起飛了,轉眼間成了戰無不勝的名將。 

 吳佩孚隨便派來的人馬就把唐生智打得找不著北,他還以為唐生智此人甚是平庸。 

 不曾想加入北伐軍後,彷彿激發了鬥志一般,直接崛起了。 

 短短數天,接二連三的攻克城池,哪裡有一點之前庸碌的樣子。 

 照這種情況下去,他覺得唐生智此人的潛力還不止於此,大概率還會取得更高的戰績。 

 到了那個時候,北伐軍內部怕是會出現新一輪的內鬥。 

 畢竟唐生智有反叛自立的前科,就說明此人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 

 現在要是唐生智取得一系列的戰績,在北伐軍中的威望也將急劇攀升,必然會助長唐生智內心深處的野心。 

 當然了,他非常清楚,唐生智的野心有多大,這要取決於其接下來在北伐戰爭中的表現。 

 但是按照唐生智越打越猛的現狀來看,他猜測唐生智接下來恐怕會取得更大的戰績,從而為唐生智膨脹的野心增添更多的籌碼。 

 “就在北伐軍高歌猛進的時候,吳佩孚還在北方與馮玉祥的國民軍死磕。” 

 “面對湖南傳來的告急電,吳佩孚不為所動,表示南口一日不下,則本總司令一日不南返。” 

 “對此,曹錕很不能理解,就派人勸說吳佩孚放棄南口軍事,早日回武漢部署湘鄂防務。” 

 “但吳佩孚不買老大哥的賬,堅持不南下。” 

 “吳佩孚認為國民軍已經扛不住了,只要自己再加一把力,定能取得大勝。” 

 “事實上,吳佩孚的判斷沒錯,國民軍真的堅持不住了。” 

 “8月,在吳、張、閻三路大軍40萬人猛攻下,國民軍放棄張家口退往綏遠。” 

 “然而,吳佩孚忘了一點,國民軍控制的地盤戰略縱深很大,一時半會兒不可能被圍殲。” 

 “而同時期的北伐軍已經完成了休整,正在籌劃第二階段戰役。” 

 “見自己玩脫了,吳佩孚只好留下一部分兵力與奉軍、晉軍繼續追擊國民軍。” 

 “然後抽身南下,回武漢部署防務。” 

 “吳佩孚南下期間,給孫傳芳拍去電報。” 

 “催促孫傳芳動員閩、贛兩省軍隊進攻廣東,另派一支精兵由贛入湘,以撫長沙之背。” 

 “在吳佩孚看來,孫傳芳是他的小弟,他對孫傳芳有知遇之恩。” 

 “要是沒他的提拔,孫傳芳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現在他讓孫傳芳來幫忙,這小子不敢不來。” 

 “然而孫傳芳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吳佩孚雖然重用過自己。” 

 “但如今之成就,是自己打下來的,自己與吳佩孚僅有互相利用的關係,無所謂知遇之恩。” 

 “現在曹錕倒了,吳佩孚又一蹶不振,此後直系便唯他獨尊了。” 

 “所以孫傳芳收到電報後,便選擇了按兵不動,對兩湖戰場一副坐觀成敗的態度。” 

 朱棣:現在越看越覺得反馮玉祥聯軍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僅身為主帥的吳佩孚看不清戰場形勢,就連聯軍盟友孫傳芳也是目光短淺。 

 作為聯軍主帥,判斷戰場形勢是最基本的。 

 戰略縱深這種問題在一開始就應該重點留意,而不是到了危急關頭才想到此事。 

 都快要陷入敵方的兩面夾擊之中,還不能看清形勢。 

 如此做派,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根本就不可能。 

 當然了,相比於吳佩孚,他對孫傳芳的短淺目光更為不屑。 

 雙方原本就是盟友,都有同一個敵人,在這種危急關頭更應該齊心協力才對。 

 可偏偏到了如此地步,還要選擇坐山觀虎鬥,按兵不動看著盟友遇難。 

 如此愚蠢的行為,他都已經可以預料到孫傳芳最終的悲慘結局。 

 北伐軍剛剛到來,正是根基不穩的時候。 

 這時候吳佩孚和孫傳芳雙方要是通力合作的話,很有可能會扭轉乾坤,可偏偏目光短淺的孫傳芳錯失了絕佳時機。 

 “這時候的吳佩孚手上還有十餘萬人,孫傳芳約二十萬人。” 

 “如果兩家聯手,趁北伐軍立足未穩,是有可能逆轉戰局的。” 

 “但孫傳芳選擇做觀成敗,這對北伐軍而言,只能用撞了大運,形勢一片大好來形容了。” 

 “8月12日,北伐軍總司令部移駐長沙,蔣介石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分三路進軍。” 

 “第四軍、第七軍、第八軍組成中路軍,由唐生智指揮,直取武漢。” 

 “第二軍、第三軍組成右翼軍,在醴陵、攸縣集結,由朱培德指揮,負責警戒江西的孫傳芳軍。” 

 “第六軍和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師組成左翼軍,由蔣介石指揮,為總預備隊。” 

 “三天後,戰鬥打響,中路軍突破汨羅江防線,然後一路北上攻克岳陽。” 

 “吳佩孚軍潰不成軍,紛紛退入湖北。” 

 “8月22日,葉開鑫殘部萬餘人和吳佩孚急調來的一個混成旅。” 

 “在粵漢鐵路上的丁四橋要隘佈置防線,企圖憑險固守。” 

 “8月26日,北伐軍第四軍集中六個團的兵力向丁四橋發起攻擊。” 

 “激戰期間,雙方互有勝負,丁四橋幾度易手。” 

 “吳佩孚擔心丁四橋守不住,親臨前線督戰,下令退卻者殺無赦。” 

 “同一天,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張發奎抵達前線,也下達了決一死戰的命令。” 

 “8月27日拂曉,張發奎親率第四軍第三十五團從正面奮勇衝殺。” 

 “北伐軍視死如歸,前仆後繼。” 

 吳佩孚:孫傳芳實在是可恨,忘恩負義也就算了,目光也如此短淺,害得我面臨如今的窘境。 

 要不是他的知遇之恩,孫傳芳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可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絲毫不知道感恩,他當初的提拔都餵了狗了。 

 再說了,他讓孫傳芳行動並不僅僅只為了他自己,也同樣是為了孫傳芳。 

 可孫傳芳這小子絲毫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就為了獨尊直系勢力,選擇袖手旁觀,以至於錯失了聯手對付北伐軍的絕佳時機。 

 要是他和孫傳芳聯手,北伐軍肯定不會像如今這般順利推進。 

 而他也不會遭遇大敗,被曾經的小弟打得潰不成軍。 

 一想到曾經的小弟紛紛和自己作對,一個不顧及往日情分選擇作壁上觀,一個加入敵軍往死裡攻打他,他就氣不打一處來。 

 “恰在此時,葉挺獨立團迂迴至吳軍側後,突然發起猛攻。” 

 “吳軍腹背受敵,被俘2000多人,餘部狼狽退守賀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