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69章 第一毒士賈詡

 第269章 第一毒士賈詡 

 三國的謀士,以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名聲最顯。 

 但有一個謀士是主播比較喜歡的,那就是曹操四大謀士之一的賈詡,只因他少有可以善終的奇人。 

 賈詡一生機變百出,用計無數,算無遺策,鬼神皆驚,有三國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稱。 

 時至今日,無論大家如何討論三國謀士,也很少有人將賈詡作為第一謀士的競爭者。 

 甚至連前三都進不去,大多都是什麼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荀彧什麼的。 

 難道真的是因為實力不夠嗎?顯然不是。 

 而是賈詡實在是太能苟了,一直在隱藏自己,不斷的降低存在感,連同樣能隱忍的司馬懿都比不過他。 

 縱觀賈詡的一生,身處亂世,審時度勢,冷靜地趨利避害,對人性有精準把握。 

 說話把握時機,關鍵時刻一字千金,聽者受益不聽受挫,是一個純粹的靠智謀安身立命的人。 

 作為一個謀士,賈詡真正做到了以追求謀略本身的完美為己任。 

 “離間馬超和韓遂,使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要是結親司馬家,萬一司馬家失敗了也會被牽連,看不清形式情況下,防守才是最佳策略。 

 “當時太尉段熲早年長期駐守邊疆,威震四方,所以賈詡借他的名氣來嚇唬氐人。” 

 “他是張繡的謀士,助張繡兩次擊敗曹操,卻勸張繡歸降了曹操,併為曹操出謀劃策。” 

 “192年,董卓被殺,牛輔又死,眾人恐懼。” 

 “如果事情不成,再走也不晚,眾人都認為他說的對。” 

 “他為李傕出謀劃策,卻救天子於水火之中。” 

 但好在賈詡一直牢記這一點,深居簡出,小心翼翼,這才得以善終,說是三國第一謀士都不為過。 

 在他看來,賈詡一個人看似不起眼,卻攪亂了整個三國,有點縱橫家的意思。 

 “官渡之戰前夕,他提出四勝四敗論,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這時賈詡對眾人說,如果你們解散隊伍回鄉,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賈詡的智謀高超遭人嫉妒恨,這是一定的,尤其是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舊部。 

 “他一生算無遺策,助曹丕成為曹操的接班人。” 

 “他本是董卓的部將,卻成為曹魏的開國功臣。” 

 李世民:三國謀士過百,賈詡絕對稱得上頂尖。 

 “賈詡說自己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埋我,我家一定會出重金贖回我。” 

 同時賈詡緊隨形勢發展,在亂世的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順從於命運的安排並巧妙地爭取個人利益,直至善終,堪稱由平民走向巔峰的教科書典範。 

 活著才是最大的贏家,反面例子就是陳宮。 

 “年少時沒有人賞識他,只有漢陽名士閻忠覺得他不一般,說他是張良、陳平那樣的奇才。” 

 陳宮也是個人才,卻早早赴死,還以為自己很聰明。 

 賈詡是個真正的謀士,懂得全身而退,不求功名,不求利祿,得以全善而終。 

 要是結親曹家,後來必然會被司馬家滿門抄斬。 

 他也分析過賈詡可以善終的原因,這要歸功於賈詡從來沒有得意忘形的忘記自己的身份。 

 “不如率兵向西,所到之處召集兵馬,從而進攻長安。” 

 “在返鄉途中走到開縣時,遇到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抓。” 

 “他在亂世中審時度勢,明哲保身,在77歲時去世。 

 “校尉李傕、張繼等人想要解散隊伍,炊嶧毓斯ΥА路返回家鄉。” 

 “賈詡被舉為孝廉任郎官,後因病離職。” 

 “他,便是謀士賈詡。” 

 賈詡自保在於看透了人性,這輩子很輕鬆的名利雙收壽終正寢,誰不羨慕這樣的人生。 

 “赤壁之戰前夕,他曾力勸曹操不戰。” 

 “賈詡善於隨機應變,像這種事情有很多。” 

 “氐人果然不敢傷害他,並把他送走,而其他一起的人全部被殺。” 

 “如果事情成功,則可以侍奉天子來征服天下。” 

 賈詡不是曹操的舊部,只是後面加入曹操的隊伍。 

 “雖屢立奇功,卻從不解結黨,閉門自守,子女嫁娶也不結高門。”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賈詡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輔的軍中。” 

 賈詡的深謀遠慮也讓他欽佩不已,就比如晚年的時候不讓兒女結親權貴,這一點太聰明瞭。 

 不出他所料,流傳到後世被眾人所知的謀士果然有賈詡。 

 “賈詡,字文和,武威人。” 

 “但曹操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於是赤壁大敗。” 

 “於是進攻長安,擊殺了王允等人,把持了朝政。” 

 “李傕等人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推辭不受。” 

 “後改任為尚書,主持官員選拔任用。” 

 賈詡:雖然我因為提出反攻長安之計被天下人罵作毒士,但我僅僅只是為了自保,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就要開始清算董卓餘黨。 

 而他在董卓女婿牛輔的軍中任職,要是再不採取行動,他也必然會被清算。 

 當時董卓死後,餘黨群龍無首,李傕等將領則打算逃亡涼州。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但要是如此的話,他也要踏上逃亡之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抓住清算了。 

 考慮到自身安全,他也不得不給李傕等將領出主意。 

 於是他造謠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要是他們將領拋棄屬下獨自逃亡的話,一個亭長就能把他們抓住。 

 與其逃亡天涯,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 

 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 

 如果失敗了,再逃走也不遲。 

 經過他的一頓忽悠和恐嚇,李傕等將領聽後彷彿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李傕等人收羅舊部急速攻佔長安。 

 可也正因如此,李傕等人禍亂長安,讓長安城像曾經的洛陽城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 

 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 

 這一切雖說是他的一個計謀導致的,但他僅僅是為了自保而已。 

 王允連與董卓沾邊的名士都殺了,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重點餘孽呢。 

 但他還是忽略了李傕等將領,儘管在長安想方設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利用手中職權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但時局的發展早已經超過了他所能駕馭的能力。 

 “賈詡做了許多扶持救助朝廷的事情,於是李傕等人對他又親近又害怕。” 

 “而李傕與郭斯在長安城中明爭暗鬥,相互猜忌,後又請賈詡為宣義將軍。” 

 “經賈詡的周旋後,兩人和解,放出天子,而賈詡也做了許多保護朝中大臣的事情。” 

 “天子被救出後,賈詡交還官印辭職。” 

 “當時將軍段威屯住在華陰縣,段威與賈詡是同郡人,賈詡便離開李傕依附了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