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3章 鳳雛龐統

 曹操果然採信了鐵索連環,並下令督造鐵鏈。 

 將自己的水軍戰船以排為單位,用鐵鏈釘鎖在一起。 

 結局可想而知,黃蓋詐降,一把大火將曹軍燒得丟盔棄甲,赤壁之戰也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 

 連環計其實是一條鋌而走險的計謀,不僅需要用對時間,更需要好的運氣。 

 環環相扣,環節多了,出紕漏的機會也就多了。 

 所以,連環計一半是計,一半是運氣。 

 但不管怎麼說,龐統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劉備佔據荊州領荊州牧時,龐統以州從事的身份代行耒陽縣令。” 

 “因為在任期間不處理縣政,被免除官職。” 

 “東吳魯肅為此寫信給劉備,表示龐統不是治理百里縣城的人才。” 

 “唯有讓龐統擔任治中的職位,才能施展他的才能。” 

 “諸葛亮也向劉備提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交談。” 

 “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劉備對待龐統的親近僅次於諸葛亮,於是龐統就和諸葛亮共同擔任軍師中郎將。” 

 “後來諸葛亮鎮守荊州,而龐統則隨劉備入蜀。”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宴會談話。” 

 “詢問龐統擔任周瑜的功曹時,他自己到達吳地,聽聞周瑜曾經秘密上報勸孫權扣留自己,是否有這件事。” 

 “並說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讓龐統不要隱瞞。” 

 “龐統直言確有此事,劉備嘆息自己當時處境危急,有所求不得不前往吳地,差點就落入周瑜的手裡了。” 

 “並表示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 

 “諸葛孔明那時也勸他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他。” 

 “他當時卻認為孫權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他做孫權的援手。” 

 “所以才堅持去見孫權,一點也沒有疑慮。” 

 “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李隆基:龐統要是一早就拿出舉薦信,也不至於被劉備隨意打發了。 

 就他所瞭解的,龐統在去見劉備的時候,身上雖然準備著魯肅和諸葛亮寫的兩封舉薦信,可卻並沒有拿出來。 

 而劉備在見到龐統時,也非常嫌棄龐統的醜陋樣貌,並直接將其打發到了一個小縣城。 

 結果,龐統還沒做多久的官,就被人舉報了。 

 劉備派張飛去查看,發現龐統用少量的時間處理了一個月的政務,並在其後拿出了魯肅的舉薦信。 

 雖然那時龐統有諸葛亮和魯肅的舉薦信,但只是拿出了魯肅的舉薦信。 

 在他看來,多少也能猜得到龐統此舉的用意。 

 無非就是在世人眼中,鳳雛與臥龍齊名的存在。 

 如果就這樣拿出了諸葛亮的舉薦信,怕是會低人一等,這才僅僅將魯肅的舉薦信亮了出來。 

 “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 

 “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 

 “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當時龐統向劉備進言,表示荊州荒蕪殘敗,而東有吳國孫權,北有曹操,想要三足鼎立難以成功。” 

 “現在益州國富民強,有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 

 “如果真能奪取益州,以為根基,可成就大業。” 

 “而劉備有所顧慮,認為曹操與自己勢同水火,曹操急切,自己就寬和。” 

 “曹操暴虐,自己就仁義。” 

 “曹操詭譎,自己就忠厚,什麼都和曹操相反,才可成事。” 

 “如今為了益州而失信義於天下,不是可取之道。” 

 “龐統再次進言,如今正值權利交替之時,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應變才行。” 

 “況且吞併弱小,實乃常見之事。” 

 “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 

 “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就沒有什麼有負信義一說。” 

 “現在不攻取益州,終究會被別人佔了先機。” 

 “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 

 “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這樣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取得益州。” 

 “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 

 “劉璋推劉備任大司馬,領司隸校尉。” 

 “劉備也推劉璋為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 

 “劉璋為劉備增兵讓他攻打張魯,還讓劉備督領白水軍,給他很多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 

 “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蘇軾:龐統的建議和劉備的拒絕,依我之見,劉備是正確的。 

 劉備與劉璋在涪城首次見面回到營寨後,謀士龐統前來詢問劉備對劉璋的看法。 

 劉備認為劉璋為人真誠,龐統卻認為正好可以利用劉璋的這一弱點在下次見面的宴席上暗藏刀斧手。 

 這樣一來就可以趁機將劉璋殺掉,兵不血刃拿下益州。 

 謀士法正也認為龐統的計劃可行,建議劉備依此行事。 

 不過,劉備對於龐統和法正的建議並不贊同。 

 在隨後與劉璋的見面中,阻止了龐統和法正採用的殺害劉璋的行動。 

 他非常清楚,龐統為何會提出刺殺劉璋的建議。 

 原因非常簡單,擒賊先擒王。 

 想除掉劉璋造成益州群龍無首,趁機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益州。 

 不過,好在劉備對於龐統的這一速勝論並不贊同。 

 果斷地否決了龐統的建議,要不然肯定會引發不可控的後果。 

 在當時的益州雖然有張松、法正、孟達等人為劉備的內應,但也有不少人對於龐統的決定表示了強烈反對。 

 這就說明在益州還是有一大批文臣武將,對劉備的態度是非常敵視的。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若採用龐統的建議貿然除掉劉璋,勢必引起公憤。 

 到時候事情就麻煩了,以劉備入蜀的兵力將難以對抗。 

 從中看得出來,劉備的思路還是冷靜和高明的,反倒是龐統操之過急。 

 “建安十七年,張松暗中聯繫劉備的事情被其兄長張肅告發。” 

 “劉璋處死張松,劉備和劉璋之間的關係決裂。” 

 “於是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 

 “上計是暗中挑選精兵,讓他們晝夜兼程,抄小道偷襲成都。” 

 “劉璋既不具備武力,也沒有準備,大軍一到就能拿下。” 

 “中計是在達到白水關之前,派人欺騙據守白水關的名將楊懷,說荊州危急他們要回去救援。” 

 “等楊懷等人上當率輕騎來見,就把他們拿下,順勢攻向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