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3章 鳳雛龐統

 “下計是退回白帝城,聯絡荊州兵馬入蜀,對益州徐徐圖之。” 

 “如果猶豫滯留,就會陷入困境,不可長久如此。” 

 “劉備採取了龐統提出的中計,於是用計斬殺楊懷,再回軍進攻成都。” 

 “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劉備在涪城召開慶功大會,飲酒作樂,志得意滿。” 

 “席間劉備對龐統說今日聚會,十分快樂。” 

 “龐統卻表示,攻佔別人的國土而以此為樂,這不是仁者之兵。” 

 “劉備醉而發怒,說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就不是仁者之兵嗎。” 

 “並言明龐統所說不對,應該立即離席出去,於是龐統就退席而出。” 

 “很快,劉備感到後悔,又請龐統回來。” 

 “龐統回到原位,並不理睬劉備,只管像開始那樣吃喝。” 

 “劉備就問他,剛才的談論,算是誰的過失。” 

 “龐統回答,是他們君臣都有錯。” 

 “劉備聽後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朱棣:龐統給劉備獻上中下三條密計取益州,最好的選擇是中策,而不是上策。 

 劉備之所以沒有選擇上策,而是選擇中策,原因也很簡單。 

 劉備勞師動眾,帶著部隊千里迢迢從荊州進入益州,目的就是想佔據益州。 

 所以要是讓劉備毫無所得,兩手空空就退回白帝城,然後在慢慢策劃進取益州的辦法。 

 這個下策,劉備當然不能採納,也不願意採納。 

 而劉備在上策和中策之間,之所以最終選擇了中策。 

 是因為在劉備看來,龐統的上策其實是虛的,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地方。 

 在上策中,龐統讓劉備暗中挑選精兵,這容易做到。 

 但劉備當時能挑選出多少精兵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劉備入蜀時,帶了一萬兵力。 

 入蜀後,劉璋又給了劉備一些兵力。 

 兩者合在一起也不到三萬,所以能選出的精兵少之又少。 

 其二,成都是劉璋的治所所在地,駐屯有大量的兵力。 

 即便是後來在劉璋部下不斷向劉備投降的情況下,成都城內仍然還有三萬守軍。 

 在龐統建議劉備挑選精兵直取成都時,到底要挑選多少精兵才能成功拿下成都,這也是一個問題。 

 挑選的精兵少了,帶個一兩千人去,就想拿下成都,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而如果挑選的精兵多了,帶領著數萬人浩浩蕩蕩前往成都,沿途的劉璋部下肯定會察覺。 

 如此一來,就無法實現龐統所說的乘其不備的作戰效果。 

 還有第三點原因,那就是龐統的上策,師出無名。 

 劉備帶兵入蜀,劉璋不僅下令沿途郡縣好生招待,給錢給糧。 

 還親自從成都跑到涪縣迎接,與劉備一起歡宴百餘日。 

 又是給劉備增兵,又是撥給劉備大量軍用物資,對劉備可謂仁至義盡。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不去攻打漢中張魯也就罷了。 

 若在此時還要調轉槍頭突然襲擊成都,攻打劉璋,未免太不仁義,太不厚道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向來很在意這一點。 

 如果劉備採納了龐統的上策,之前所努力樹立起來的仁義形象,必然要毀於一旦。 

 上策、下策都不行,唯有龐統的中策最合適不過。 

 楊懷和高沛忠於劉璋,反對劉備入蜀。 

 這種人放著不除掉,對劉備將來佔據益州肯定是不利的。 

 而要除掉楊懷和高沛,劉備可以找出一萬條理由。 

 且每一條不會像上策那樣師出無名直接襲擊成都,而讓劉備揹負不仁不義之罵名。 

 再者,除掉楊懷和高沛,劉備還可以趁機吞併他們的部下,壯大自己的勢力。 

 並逼迫劉璋首先與自己翻臉,讓劉璋去揹負不仁不義的罵名。 

 總之,在龐統關於奪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中,採納下策劉備不甘心。 

 採納上策,劉備又認為不切實際,且不可取。 

 而採納中策,卻是可以一舉多得,劉備何樂而不為。 

 不過客觀說一句,劉備有令他欽佩和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龐統提出奪取益州三策之後,劉備能夠冷靜分析判斷,權衡利弊,不急功近利。 

 迅速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還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劉備的這一點,尤為值得他學習。 

 “建安十九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包圍西川。” 

 “龐統率軍攻城時,在落鳳坡被亂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對此感到痛惜,一提到此事就流淚。” 

 “為表彰龐統的功勳,劉備任命龐統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諸葛亮親自去拜會。” 

 “龐統後來被追賜關內侯的爵位,並於景耀三年秋九月,被追諡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 

 “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 

 張居正:要是龐統沒有急功近利,也不至於英年早逝。 

 眾所周知,臥龍鳳雛得一便可以得天下。 

 臥龍便是諸葛亮,鳳雛便是龐統,而龐統最後也被劉備所納入。 

 龐統的才華雖然與諸葛亮可以相提並論,但是龐統跟諸葛亮外表卻大不相同。 

 龐統長得又黑又醜,長相奇特,衣著十分隨便。 

 而諸葛亮非常高,而且皮膚白暫,長相也非常英俊,風度翩翩,一表人才的君子。 

 但是龐統很可惜,最後還沒為劉備立下大功,就死在落鳳坡。 

 諸葛亮曾經說過,龐統的才華不在他之下,可見龐統的能力有多強。 

 而龐統之所以會如此輕易死在落鳳坡,原因很簡單,龐統太過大意。 

 以龐統的才華,想要取下一個西川易如反掌。 

 但是龐統非常自傲,也是為了立功心切。 

 當時諸葛亮瞭解西川的地勢之後,發現西川路段十分複雜。 

 而且山勢崎嶇,是一處可以設下多處伏兵之地,所以寫信告知龐統。 

 龐統見諸葛亮告知自己,心裡非常不爽。 

 因為龐統可是跟諸葛亮齊名的人物,顯然他自己也能看得出西川的地勢。 

 但是龐統一氣之下,為了儘快立功,便低估了西川的武將。 

 所以龐統便選擇小道率兵進攻,最後果然被伏擊,死在了落鳳坡。 

 這一切都是因為龐統的大意和任性,所以才在落鳳坡被張任一箭射死。 

 龐統英年早逝,不論是因為一時的大意,還是沉不住氣想要奪取功勞。 

 鳳雛龐統的死,對於劉備和蜀軍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不過這樣一位睿智如諸葛亮的能人,最後葬在了落鳳坡,也算是死有所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