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6章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

 第276章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

 三國時期著名的十大謀士,曹魏有四人,孫吳有三人,蜀漢也有三人。

 屬於曹操手下的謀士,有司馬懿,賈詡,郭嘉,荀彧。

 在孫權手下任職的,則有周瑜,魯肅,陸遜。

 劉備手下也有三個著名的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

 法正的名望甚至要比龐統大,因為他活的時間比龐統長,尤其在領兵打仗的問題上。

 劉備對法正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甚至有一種說法,法正不死便無三國。

 法正的逝世就好像蜀漢斷了翅膀一樣,形式急轉而下。

 如果沒有法正,也就沒有劉備的立足點。

 劉備軍團遲早會被孫權或曹操吃掉,頂多二分天下,不可能有三分天下。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法正才被劉璋任命為新都縣令,出外任職。”

 得知自己入選三國十大謀士,儘管早有預料,可依舊欣喜不已。

 “後來又被劉璋召回成都,升任軍議校尉。”

 那時候天下饑荒,他不得不和同鄉孟達一塊兒入川投奔劉璋。

 在三國時期眾多謀士的矚目之下,蘇晨向大家公佈了最後一個著名的謀士。

 “法正返回成都,對張松表示劉備有雄才大略。”

 “勸其與曹操斷絕關係,轉而結交豫州牧劉備。”

 和他一起來益州的同鄉多多少少都在官場上小有名氣,同鄉見面會上他就是遭到冷嘲熱諷的那個。

 他非常清楚這份榮譽的意義,意味著自己的名字得以流芳百世,被後世人所銘記。

 北方的曹操勢力越來越大,劉璋派張松出使曹營找靠山。

 他的祖父法真有很大的學問,名聲自是不必說,非常受人尊重。

 再說如果法正還在,憑藉其才華智謀,東吳必敗。

 而他作為使者前去拜見劉備,經過和劉備的一番交談,他立馬就認定了雄才大略的劉備。

 法正:我的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正好和主公劉備的字完全相同,或許冥冥之中我和主公就有緣分。

 建安初年的時候,曹操剛剛統一北方。

 原因無他,因為他們倆人都覺得自己是天下難得的奇才。

 “建安十三年,劉璋派遣張松作為使者前往許昌拜見曹操。”

 “於是法正和同郡的孟達一起南下入蜀,依附益州牧劉璋。”

 “益州一官員張松和法正友善,私下認為劉璋不是有所作為的英主,常常為此暗自嘆息。”

 畢竟他出身書香門第,憑藉自己的才學,應該可以幹出一番事業。

 他們兩人都知道劉璋不是一個英明的主公,於是就有了另謀明主的想法。

 一是來益州避難,二是混個官做做。

 “劉璋聽從張松的建議,詢問張松可以派誰為使者前去拜見劉備,張松於是舉薦了法正。”

 “張松沒有得到曹操的禮遇,回到成都後就在劉璋面前詆譭曹操。”

 “認為法正品行不端,因此才會不得志。”

 “法正推辭不去,假裝不得已才接受了這個任務。”

 所以儘管他滿腹的才學,在劉璋面前也得不到任用,只擔任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法正,字孝直,陝西眉縣人。”

 但他很快發現,劉璋此人是一個不思進取的軟蛋。

 在張松的花言巧語之下,劉璋同意和劉備聯合一起對抗曹操。

 而且沒有伯樂的眼光,不識人才。

 也正因如此,便有法正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足可見法正的厲害之處。

 其次劉璋並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只想安居一方,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由於家學的薰陶,所以他從小的家教以及學問也是極好的。

 張松沒有得到曹操的重視,直接就放棄投奔曹操,轉而想要投靠劉備。

 亂世之下這個地位對於普通人綽綽有餘,但對他而言,實在是埋沒了自己的才華。

 不僅他對此很鬱悶,就連身邊的同鄉都嘲笑他。

 “法正的祖父法真氣節清高,頗有美名。”

 “當時法正在劉璋帳下既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又遭到本州縣一起客居在蜀地的同鄉非議。”

 他雖然覺得自己跟別人聊不到一塊兒去,但是偏偏和張松一見如故。

 “漢獻帝建安初年,恰逢天下發生饑荒。”

 “兩人暗中商議達成一致,願意擁戴劉備為君主,然而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機會。”

 “建安十六年,曹操進攻漢中張魯。”

 “劉璋聽說後,深感恐懼。”

 “張松就趁機向劉璋建議,不如迎接劉備前來益州。”

 “想讓劉備討伐張魯,協助抵抗曹操的大軍。”

 “劉璋聽取意見,又派遣法正為使者,率兵四千人前往荊州迎接劉備入川。”

 “法正見到劉備後,向他說明了劉璋的想法,又暗中向劉備獻計策。”

 “以劉備的雄才大略,對比劉璋的懦弱無用。”

 “倘若以張松作為內應,趁機攻佔益州。”

 “然後憑藉益州的殷實富裕,以及蜀中的山川艱險的優勢,成就帝業易如反掌。”

 “劉備對法正的分析深以為然,於是留下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

 “親自率領萬餘人逆江西進,前往益州。”

 “劉備率軍抵達涪城,劉璋親自率領部眾前往迎接。”

 “劉璋資助劉備糧草輜重,讓他率兵進攻漢中張魯。”

 “建安十七年,劉備的軍隊駐紮在廣元,收攬人心。”

 “恰逢曹操率大軍進攻孫權,孫權求助劉備,劉備向劉璋請求資助兵馬糧草。”

 “劉璋沒有滿足,劉備於是率軍進攻劉璋。”

 李世民:法正不忠不義,可謂罪臣,但劉璋也實在是愚蠢。

 不管劉璋有多麼愚蠢,但法正背叛舊主卻是不爭的事實。

 法正出使劉備之後,回來成都就和張松密謀要投靠劉備。

 要知道,當時劉璋控制下的益州最聰明的兩個人就是法正和張松。

 這兩人要是不忠,那劉璋的末日就不遠了。

 而在法正和張松決定投奔劉備之後,就打算把益州當作投靠劉備的誠意。

 在這兩人的努力之下,益州和荊州的關係已經好到了一個新高度,但是賣主計劃還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