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6章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

 後來時機終於來了,曹操宣佈西征漢中,借道關中去打張魯。

 曹操派出精兵強將,不僅讓關中害怕,讓千里之外的益州也感受到了震動。

 如果曹操攻下漢中,以漢中做跳板,隨手揮師南下就能把益州也滅了。

 如果曹操收編了張魯的力量,那後果更不堪設想。

 劉璋急的直冒汗,法正心裡則是樂開了花,期盼已久的機會終於到了。

 於是張松忽悠劉璋,可以請劉備這個外援一起對抗曹操。

 劉備和劉璋同屬於漢室宗親,而且那時益州和荊州關係還不錯。

 在法正和張松兩人天花亂墜的花言巧語之下,劉璋稀裡糊塗的就答應了。

 而法正帶著四千人去荊州請劉備,一見面就直截了當的投奔劉備。

 話裡話外,都是要把益州送給劉備,以便作為劉備的基業,最終成就霸業。

 法正的一番話把劉備說的是怦然心動,更何況益州土壤肥沃資源豐厚,於是乎就下定了決心要奪取蜀。

 在劉璋的熱烈歡迎下,劉備帶兵來到益州。

 真實的目的是藉著攻打張魯的旗號,吃掉益州地盤。

 成功進入益州的大門之後,劉備沿途還收了不少好處。

 以劉備當時的實力來說,反攻益州的實力已經是有的了。

 但劉備平生行事最為穩妥,喜歡搞以德服人。

 況且劉璋如此熱情好客,大大出乎劉備的意料,搞得劉備都不好意思對劉璋下手了。

 後來劉備藉著劉璋給予的軍事物資作為基礎,穩紮穩打,由北向南一步一步的直取成都。

 之後曹操率大軍進攻孫,孫權向劉備呼救。

 劉備打算先回荊州一趟,臨走之際順便找劉璋討點兵力和物資。

 劉璋請劉備過來就是為了對抗曹操的,現在劉備要落荒而逃,還要獅子大張口。

 這一番操作讓劉璋有點明白過來自己引狼入室被騙了,於是和劉備撕破臉。

 “劉備誘斬劉璋的部將楊懷和高沛,進佔涪城。”

 “劉璋的部下鄭度向他建議,劉備孤軍深入,兵力不滿萬人,手下的人還未真心擁護他,軍隊完全沒有糧草輜重,只是憑藉田野之中的穀物作為軍糧。”

 “如今之計,不如堅壁清野,將巴西、梓潼兩郡的百姓全部遷到涪水以西地帶。”

 “然後燒燬當地糧倉和田野之中的莊稼,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劉備的軍隊前來,不與他作戰。”

 “長久下去,劉備的軍隊缺乏糧草,不出一百天自然就會撤退。”

 “到時再以大軍追擊,必然能夠擒獲劉備。”

 “劉備聽說了鄭度的計策,很是擔心。”

 “詢問法正如果劉璋果真如此,應該怎麼辦。”

 “法正表示劉璋一定不會採用鄭度的計策,無需擔心。”

 “果然如法正預料的一樣,劉璋向屬下表示抵禦敵人是為了安定百姓,豈能遷居百姓以躲避敵人。”

 “劉璋於是罷黜鄭度,不採納他的計策。”

 “建安十八年,劉備率軍包圍廣漢。”

 “法正寫信給劉璋,向他分析形勢。”

 “如今益州巴東郡、廣漢郡、犍為郡都被劉備佔領,巴西郡也即將被攻破。”

 “劉璋所能倚仗的只剩下蜀郡,如果劉璋不投降,蜀郡的百姓也將遭受戰亂之苦。”

 “此時,劉璋僅剩下廣漢城和成都兩座城池,能抵抗劉備的進攻。”

 “在此存亡的關鍵時刻,不如審時度勢趁早投降,以安百姓,以保後嗣。”

 “劉璋深思熟慮之後,並沒有回信。”

 “建安十九年,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溯江而上,攻佔巴郡。”

 “同年夏天,劉備攻破廣漢城,與諸葛亮、張飛等人合兵一處,兵臨成都城下。”

 “劉備圍城數十天,劉璋投降,劉備佔據益州。”

 曹操:我收攬天下聰明而有才略的賢能之士,幾乎招攬了全天下的英才,唯獨沒能得到法正這個人。

 曹操:法正能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成敗,有奇謀妙算,但是不以品德清白著稱。在我眾多謀士之中,法正大概能與程昱、郭嘉二人相當。

 劉備:法正腹中有良策,能夠預料世道興衰,投身在我的手下,為我提供建議和諮詢,無論是臨時考慮還是長期謀劃,都能把事情的道理和關鍵看得很透徹。

 孫權:法正首鼠兩端,懷有二心,為劉璋謀劃卻不忠不義,可謂罪臣。

 劉璋雖然愚蠢,但能堅持採納下屬的建議,不算是昏庸的君主。

 法正雖有君臣之義但行為不端,身為臣下而名不副實。

 進不能明確分析形勢發展,如韓嵩進諫劉表那樣。

 退不能斷絕關係直接逃走,像陳平、韓信離開項羽那樣。

 “當初,劉備兵圍成都時。”

 “蜀郡太守許靖打算翻牆出來投降,事情敗露沒有成功。”

 “劉璋因為眼下危亡的局勢,沒有誅殺許靖。”

 “後來劉璋投降,劉備因為這件事而看不起許靖,不想任用他。”

 “法正勸諫劉備,認為許靖雖然是徒有虛名但沒有實際才德的人。”

 “但是如今益州才安定下來,任用許靖這種有虛名的人能夠讓當地士族迅速歸附。”

 “如果不禮待許靖,反而會被天下人誤認為不尊重賢才。”

 “劉備聽取了法正的建議,於是對許靖愈加厚待禮遇。”

 “劉備既定益州,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兼任揚武將軍。”

 “在外負責治理成都地區的事務,在內則倚仗為主要謀臣。”

 “法正掌權後,對過去幫助過自己的人,報答恩德。”

 “對過去得罪自己的人,加以報復,還擅自誅殺詆譭自己的幾個人。”

 “有人向丞相諸葛亮控告法正放縱野蠻,作威作福。”

 “諸葛亮卻表示,當初劉備在荊州時。”

 “向北畏懼曹操的強大,向東忌憚孫權的威逼,近處還擔心孫夫人制造變故。”

 “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法正前來輔佐。”

 “數年時間就讓劉備攻佔益州,得以馳騁天下。”

 “法正功勳卓著,難以駕馭制約,又如何能禁止他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呢。”

 “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寵信的肱股之臣,勞苦功高,因此不加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