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7章 千古第一相管仲

 管仲不僅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政治家。

 他實現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了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可以說,管仲是中華政治和經濟制度的開山鼻祖,被譽為是華夏第一相。

 他主導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經濟改革,很多經濟制度直到如今還在沿用。

 比如現在的國企和央企體制,就是兩千多年前的管仲發明的。

 同時管仲也是法家思想的先驅,他認為法雖然不可永遠堅持。

 但是法是存亡治亂的根源,是聖明君主用來作為天下最高標準的。

 而且依法治國是有據可依的,管仲列舉了古代的黃帝和堯帝,都是依靠法度來治國國家的。

 而周朝的禮樂制度,其實也是來源於法。

 管仲的法家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治國上,與其說他是法家思想的先驅,也可以說他是法家思想的實踐者。

 在治國上管仲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開創了很多治國先例,讓齊桓公成為了第一個中原霸主。

 “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導致管仲生活很貧困。”

 “為了謀生,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聯合好友鮑叔牙合夥做生意。”

 “遊歷許多地方,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當兵的時候,臨陣脫逃。”

 “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不久,齊襄公因與魯桓公的夫人私通之事暴露,索性將魯桓公灌醉並殺死。”

 “對此,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

 “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因此管仲就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

 “三年後,齊國內亂。”

 “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急忙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

 “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後,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後來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

 “管仲於是決定自請先行,親率三十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

 “人馬過即墨三十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

 “管仲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準射去。”

 “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

 “管仲以為公子小白已經被自己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

 “其實公子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製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

 “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

 “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裡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

 “於是公子小白就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孔子:不得不承認,儘管管仲的私德有虧,但他的才能確實沒話說。

 管仲有三處府邸,不懂得節儉,與國君享受同等禮遇,不懂得君臣有別。

 管仲在儉與禮這兩方面的表現,讓他最為詬病。

 按照他們儒家的說法,管仲是一個才能超過品德的人。

 鮑叔牙跟管仲一起做生意,鮑叔牙出的本錢多。

 每次獲利後管仲卻要拿大頭,理由是家裡窮,有老母要供養。

 在齊桓公當上齊國國君後,殺死了爭奪王位的公子糾。

 公子糾的兩名心腹大臣,一個自殺成仁。

 另一個則是管仲,不僅沒有自殺,反而去幫助逼死自己主公的敵人。

 這種行為,在崇尚春秋大義的時代,是被人所不齒的。

 後來位居相位,權傾齊國,生活奢侈、納妾甚多。

 在被人指責時,還一本正經地說是在為君主承擔惡名。

 如此種種,連他也不得不批評管仲的品德。

 不過儘管管仲私德有虧,但也有值得令他讚美和肯定的地方。

 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是披頭散髮,衣襟開在左邊的人了。

 因為有了管仲,齊桓公才能夠不使用武力就召集各諸侯國參加會盟,稱霸諸侯。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

 “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

 “六天後到齊國才得知,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

 “魯莊公得知齊國已有新君後氣急敗壞,當即派兵進攻齊國,企圖武裝干涉來奪取君位。”

 “雙方在乾時會戰,管仲建議當趁小白人心未定速攻。”

 “但魯莊公不聽管仲的話,結果遭遇伏擊。”

 “魯軍大敗,公子糾和管仲隨魯莊公逃回魯國。”

 “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國境內。”

 “齊桓公為絕後患,遣書給魯莊公。”

 “叫魯國殺公子糾,交出管仲,否則齊軍將全面進攻魯國。”

 “魯莊公得知後與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認為齊國要管仲不是為了報仇雪恨,而是為了任用他為政。”

 “因為管仲的才幹世間少有,他為政的國家必然會富強稱霸。”

 “假如管仲被齊國任用,將為魯國的大患。”

 “因此施伯主張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

 “但鮑叔牙用計稱齊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殺管仲。”

 “且魯莊公新敗,聽說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沒有聽施伯的主張。”

 “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擒住準備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這是鮑叔牙的計謀,於是讓押運工人快馬加鞭趕去齊國,最後平安到了齊國。”

 “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

 “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

 “齊桓公迎接管仲後,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

 “齋戒三日之後,齊桓公拜了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

 嬴政:管鮑之交,令朕羨慕。

 可以說管仲能成為齊桓公的座上之賓,多虧了鮑叔牙這個生死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好朋友,兩人友情很深。

 他們倆一起經商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

 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

 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

 管仲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鬥,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

 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

 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

 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

 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

 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

 鮑叔牙心裡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

 事情之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

 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

 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任誰都要羨慕,令他也是如此。

 “齊桓公二年,齊桓公想加強軍備,被管仲言辭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