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84章 黑衣宰相姚廣孝

 第284章黑衣宰相姚廣孝

 縱觀整個明朝歷史,有兩個和尚特別厲害。

 一個和尚自然是大明的開創者朱元璋,從一個皇覺寺的小和尚一直做到了九五之尊。

 另一個有名的和尚便是幫助明成祖朱棣,由藩王造反奪得天下的道衍和尚,也就是姚廣孝,也是著名的黑衣宰相。

 朱棣之所以能成為唯一的,以藩王身份謀反併成功的人。

 不僅在於朱棣能力強悍,時機把握得準,更關鍵的是身邊有姚廣孝這位妖僧。

 姚廣孝去世後,朱棣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併成為唯一一個入大明祖廟的文臣。

 “元末年間,姚廣孝出生於蘇州相城的一個醫學世家,其祖父、父親和長兄皆行醫為生。”

 “因幼年目睹家境貧困,姚廣孝不喜歡從醫。”

 “曾立志讀書考取功名,光耀門楣,若是落榜則出家從佛。”

 姚廣孝非但沒有淡泊名利,反而野心勃勃的想要建功立業。

 “洪武十六年夏,姚廣孝答應眾多弟子的請求,親自講解《心經》中難懂的部分和不曾註解的部分,還講述了自己以前讀《心經》時的所見所學。”

 封侯拜相,太子少師,死後配享太廟。

 為了鞏固統治,他必須要完全否定姚廣孝,將靖難之役定義為叛亂,將姚廣孝定義為亂臣賊子。

 最終的結果,姚廣孝成功了。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每年都詔請高僧到首都南京舉辦法會。”

 “往後,姚廣孝輾轉不同佛寺,先後在杭州天龍寺、留光寺和普慶寺擔任住持。”

 乾隆:姚廣孝終其一生,譭譽參半,稱其為妖僧倒也不算太壞。

 “席應珍精通三教,這讓姚廣孝得以在交往的過程中吸收道家之長,豐富自己的學識。”

 “洪武八年,朝廷下詔命通曉儒學的僧人出仕為官。”

 “經此推廣,佛法經學在當時社會大受歡迎。”

 “姚廣孝涉獵廣泛,對儒、道乃至兵家之學都頗感興趣。”

 “兩人情誼深厚,交往長達二十餘年,姚廣孝也將席應珍視為至交好友。”

 稱姚廣孝為妖僧,有運籌帷幄,鬼神莫測之才華的讚許。

 一個和尚,不愛青燈古佛,不穿僧袍法衣。

 “姚廣孝雖未受官,但此次赴京讓他得以與不少官宦和高僧結交,增添了其成就事業的雄心。”

 “之後姚廣孝又為《心經》整理圖注,並將其編成圖冊。”

 正因如此,姚廣孝在同為讀書人的史官或者士大夫眼中,其實是妖魔化的異類。

 程朱理學近兩百年的鼓吹讓家天下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姚廣孝卻瘋狂地在上面砍了一刀。

 有人說姚廣孝忠心為主,也有人說姚廣孝貪慕名利。

 “隨後,姚廣孝前往杭州徑山寺師從愚庵智及,進修禪學。”

 一心想在名利場上獲得一席之地,為此不惜鼓動朱棣起兵造反。

 而士大夫稱其為妖僧,實則為貶低的意思。

 雖然姚廣孝贏得了生前身後名,不過代價卻是靖難之役裡累累的白骨。

 卻學儒參道,結交王侯,看似跳出三界,卻心在紅塵。

 “彼時正值元末紅巾軍起義爆發,但姚廣孝並未受到影響,隻身前往古剎北禪寺,不久便離開。”

 作為一個讀書人,鼓動王爺窮兵黷武,生靈塗炭。

 “智及認為姚廣孝天資聰穎,對他頗為賞識,並向他傳授了諸多佛學知識,姚廣孝也因此深得佛法。”

 因為姚廣孝離經叛道,鼓動王爺造反,不守君臣之道。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詔命高僧趕往南京。”

 “姚廣孝受命赴南京考試,最終不願出仕,朱元璋只好於次年春天賜以僧服讓他繼續為僧。”

 不僅僅是姚廣孝離經叛道地發動了叛亂,更在於動搖了士大夫們用心維護的皇權天授的正統性。

 “洪武十年,為統一思想,明太祖朱元璋令高僧註釋《心經》《金剛經》《楞伽經》並推廣,姚廣孝於是遵令依照《心經》指導弟子習禪。”

 “由於家庭再難供姚廣孝讀書,年僅十四歲的姚廣孝選擇進妙智庵,成為一名僧人,法名道衍。”

 不變的是姚廣孝一直不曾被儒家主流讀書人所接納,甚至被稱為妖僧。

 “年近而立之時,姚廣孝與道士席應珍結為忘年交。”

 “洪武九年,姚廣孝隨智及在蘇州居住,每日在一間名為蓮花室的房間裡修習禪學,唸經修行。”

 姚廣孝如此離經叛道,這和儒家仁愛所牴觸。

 “但姚廣孝因病臥床不起,只能推辭。”

 雖然史書對姚廣孝靖難功臣的形象給予了肯定,但到了如今的乾隆年間,姚廣孝的功臣形象徹底顛覆。

 畢竟長驅京師,幫助朱棣問鼎天下,絕對是首功。

 “洪武十五年

八月,馬皇后逝世。”

 “當時諸王赴京奔喪,奏請明太祖朱元璋選取名僧為馬皇后誦經祈福。”

 “在高僧的推薦下,朱元璋親選姚廣孝住持北平慶壽寺,並令其跟從侍奉燕王朱棣。”

 “姚廣孝受命後,除在慶壽寺誦經祈福、唸佛修禪之外。”

 “還經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後世推測密談內容或與靖難奪位相關。”

 雍正:姚廣孝好好的和尚不當,卻偏要造反,其目的恐怕更多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

 可以說,姚廣孝是以陰謀家的的身份入明史的。

 靖難之役的成功既有建文帝君臣無能,也有朱棣的運氣,更大幕後的功勞則屬於姚廣孝的謀劃。

 朱棣奪取天下的第一功臣就是姚廣孝,所以對姚廣孝頗為看重。

 不僅沒有對姚廣孝卸磨殺驢,反而把最器重的嫡長孫朱瞻基交給他來培養。

 朱棣還讓姚廣孝留頭髮還俗,分給他房產,送給他各種美女妻妾,金銀財寶。

 但姚廣孝拒絕了一切的福利待遇,統統不要。

 由此可見,姚廣孝對於這些功名利祿是毫無興趣的。

 他認為姚廣孝之所以要造反,其目的就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姚廣孝和三國的賈詡很像,看透了一切名利權勢。

 姚廣孝知道一旦造反,無論成敗都是千載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