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92章 祖沖之

 第292章祖沖之

 張衡能得到後世的敬仰,這是各朝各代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在各朝古人看來,張衡最大的成就就是文學造詣,畢竟漢賦四大家的名號還是非常響亮的。

 至於張衡在科學方面的成就,大家並沒有在意。

 可現在聽主播的意思,張衡之所以能夠名垂千古,全在於大家所忽視的科學成就。

 而且令大家最羨慕的一點,就是後世人以張衡的名字來命名星星,這是何等的殊榮。

 如此一來,各朝各代很多對科學方面有所造詣的人瞬間激動起來。

 既然魯班和張衡能被後世人銘記,從而流芳百世,那他們會不會也有這個千古留名的機會呢?

 想到這裡,各朝一些對自己很有信心的人在彈幕上詢問主播。

 蘇晨大致掃了一眼,特別注意到一人,正是他接下來要介紹的祖沖之。

 儘管如今已無從知道《綴術》的具體內容,但從該書在唐代官學中的學習年限及史書中相關的零星記載,仍然可以想見其學術價值。

 “由於受父輩的恩蔭,祖沖之少年時進入國子監讀書,還跟隨他祖父的朋友天文學家何承天學習天文學知識。”

 《綴術》五卷,據史書記載,有數十篇。

 “祖沖之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爺爺給他講斗轉星移,父親領他讀經書典籍。”

 “也正是在總明觀任職期間博覽群書,才有了後來延續數百年的鉅著《大明曆》。”

 “同時,主張決不把自己束縛在古人陳腐的錯誤結論之中,並且親自進行精密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

 祖沖之作為他的前輩,他是非常敬重的。

 “家庭的薰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奮。”

 其二是由面積差求邊長或圓的直徑,由體積差求邊長或球的直徑等內容。

 用後世的話來說,他和祖沖之都是科學方面的頂級人才。

 該書內容分為三部分,其一是確定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準確到小數點後六位。

 “在這裡,祖沖之接觸了大量國家藏書,包括天文、曆法、術算方面的書籍,具備了借鑑與拓展的先決條件。”

 “他把從上古時起直至他生活的時代止的各種文獻、記錄、資料,幾乎全都蒐羅來進行考察。”

 祖沖之在圓周率π方面的這一成就,領先西方一千多年,可見祖沖之有多麼厲害了。

 “祖沖之後來又到總明觀任職,當時的總明觀是全國最高的科研學術機構,相當於古代的中國科學院。”

 也正因為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人們以祖沖之來命名月球背面發現的一個環形山谷。

 孝武帝劉駿去世後,然後是殘暴荒淫無道的劉子業繼位。

 其三是天文曆法中的有限差分法,他對天文的很多研究就是借用這一方法。

 “由於祖沖之博學多才的名聲,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當時朝廷的學術研究機關華林學省,從事文史撰述和歷算研究工作。”

 “西晉末期至十六國時期,北方發生大規模戰亂。”

 祖沖之所在的整個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

 “父親祖朔之頗有學識,常被邀請參加皇室的典禮和宴會。”

 儘管祖沖之很早就編撰出了《大明曆》,但可惜南北朝時期君主無能,一直被耽擱了。

 但要說祖沖之最為人所熟知的,那必然就是祖沖之推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圓周率π。

 “使祖沖之對自然科學和文學、哲學,特別是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青年時代就有了博學的名聲。”

 內容深奧,隋朝掌管天文和數學的官員都看不懂,是自漢魏至隋唐水平最高的數學著作。

 “祖氏家族世代掌管曆法,家學淵源頗深,對天文曆法的學習和研究十分重視。”

 到了唐朝,《綴術》被列入官方的“十部算經”之中,成為國子監的必讀教材,需學習四年,是學習期限最長的算書。

 “祖沖之的曾祖父祖臺之,曾做過東晉的侍中、光祿大夫。”

 徐光啟:可惜了,祖沖之的數學專著《綴術》失傳了。

 是祖沖之在註解《九章算術》的基礎上和兒子共同完成,包含了祖沖之關於圓周率的計算方法等。

 尤其是彙集了祖沖之數學研究成就的數學專著《綴術》,更是讓他欽佩。

 “祖沖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說,從很小的時候起便愛好數學和天文。”

 朱棣:《大明曆》在祖沖之生前一直沒有被朝廷採納,想必祖沖之臨死前都是充滿遺憾走的。

 唐朝以後,戰亂不斷,算書散失很多,《綴術》也在北宋時期失傳。

 一年後,十七歲的劉子業被叔父劉彧殺死。

 “總明觀內分設文、史、儒、道、陰陽五門學科,實行分科教授制度,請來各地有名望的學者任教,

祖沖之就是其一。”

 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主要成就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個領域。

 “429年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出生於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丹陽郡建康縣。”

 “祖沖之的先輩從范陽郡遒縣遷徙到東晉國都建康,並定居下來。”

 “祖父祖昌做過南朝的大匠卿,管理朝廷的土木建築工程。”

 成功篡位後的劉彧,和侄兒劉子業一樣,殘暴無道。

 政局隨時更替,江山動盪不穩,君主也昏庸無道。

 使得祖沖之的《大明曆》在有生之年,便一直未獲朝廷頒佈施行。

 或許那時的祖沖之,面對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的昏君,早已斷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想。

 直到祖沖之去世十年後的梁天監九年,祖沖之之子向梁武帝蕭衍上書三次。

 才最終實現了祖沖之的生前願望,《大明曆》正式被朝廷採用。

 那一年,離祖沖之編寫《大明曆》已過去整整48年了。

 這部由梁武帝蕭衍下令啟用的《大明曆》,後來歷經陳、隋、唐、宋數朝,陸續被沿用達近八百年之久。

 直到南宋時期,楊忠輔創制更精確的《統天曆》之後,《大明曆》才正式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