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93章 北宋神人沈括

 第293章北宋神人沈括

 要說到古代的科學家,那就不得不提宋朝。

 宋朝是中華歷史上存在感比較高的一個朝代,歷史名人多如繁星。

 比如一代文豪詞宗蘇東坡,精忠報國岳飛,憂國憂民的范仲淹,變法大家王安石。

 還有歐陽修、李清照、辛棄疾等等,那真的多得數不過來。

 但有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如皓月般輝煌,但卻不為人所知。

 他的名字叫做沈括,乃是一位全才,精通天文、經濟、軍事、文學、音樂、物理、化學、書畫……

 後世學者稱其為中國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其著作《夢溪筆談》乃是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然而就是這樣建立了卓越功勳,做出了巨大成就的人物,卻因為道德瑕疵而飽受詬病。

 沈括因病去世後,無人給他立碑,沒人給他撰寫墓誌銘。

 自古以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都是做人做官的基本要求。

 小時候的沈括是個熱愛學習的好孩子,十四歲就讀完了家裡所有的書籍。

 “沈括生於浙江錢塘,他的父親沈周是宋真宗時期的進士。”

 沈括對所有新鮮的事物都很好奇,不懂的事物一定要弄個明白。

 “次年,代理東海縣令,研究東海地理沿革,糾正《圖經》的錯誤。”

 “當時這些部門的官員對於天文幾乎完全不懂,沈括設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修造新曆法,向全國徵集觀測天象的書籍。”

 “大臣們就這兩件事上疏,宋神宗都不予回應。”

 “沈括說民間車輛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老百姓稱作太平車,也只能在太平日子裡用用罷了。”

 “宋神宗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話,第二天這兩件事都停止了。”

 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沈括晚年開始審視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對過往的從政經歷萌生出一絲悔意。

 為了弄清楚這個奇特的現象,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

 朱元璋:沈括如此小人也能被後世人敬仰嗎?不過也是,要是以科學方面才能來看的話,沈括確實當之無愧。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私井很多,無法做到完全禁絕。”

 “沈括二十歲時,父親沈周去世。”

 “非要禁絕就得加強警戒的投入,可能得不償失。”

 “第一次按照《南郊式》籌辦,就節省出數以萬計的費用,宋神宗非常滿意。”

 但為時已晚,沒有人可憐他,落到這步田地,只能令人扼腕嘆息。

 不過一想到沈括在德方面令人不齒,但在才方面確實令人歎為觀止,他就釋然了。

 “青年時代的沈括親歷了吳中大饑荒,看到了范仲淹救濟災民的過程。”

 從這一點就足以看得出來,沈括能有之後的博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卻遭如此冷遇,全因沈括官場所為,令君子不恥。

 “沭陽縣靠著沭水,沈括修堤疏渠,分導節制沭水主流支流,治理出上等好田七千頃。”

 沈括的興趣十分廣泛,不僅讀四書五經,對醫藥、軍事等方面的雜書也廣泛涉獵。

 沈括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不但父親博學多才,就連母親也是才女。

 “當時國家大規模登記民間車輛準備作戰車使用,市易司因為無法禁止私販四川井鹽,於是將四川的私井全部填封而用解池的鹽代替。”

 例如沈括在讀到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裡說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無論文治,還是武功,以及自然科學,沈括取得的成就都很突出。

 “十七八歲時,因為燈下讀書患上眼疾,治癒後對醫藥產生興趣,開始研習醫藥收集良方。”

 “北宋慣例,皇帝每三年一次前往南郊圜丘祭祀,負責的吏員為謀私利,羅列不必要項目和故意鋪張。”

 四月的山上,乍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

 “因見到了畢昇的活字印刷,於是進行深入研究、改良和推廣。”

 沈括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遲。

 年輕的沈括隨父親遊歷了不少地方,每到一處沈括就仔細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不管是鄉野村夫還是知名學家都前去拜訪。

 “沈括查閱南郊祭祀的歷史沿革,撰寫出一部《南郊式》,皇帝命他掌管以後南郊祭祀事務。”

 “公元1063年中進士,任館閣校勘,刪定三司條例。”

 他對沈括的德行是看不上的,但對其才華確實佩服不已。

 不禁讓沈括產生了疑惑,為什麼這裡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

 “沈括從八歲開始,根據父親任職地方變動,跟隨前往泉州、金陵等地遊歷。”

 畢竟按照主播的要求,只要在科學方面的成就斐然,那就能流芳百世。

 “公元1053年宋仁宗時期,因父蔭任職沭陽縣主簿。”

 “並在司天監招用文人,將方技科分為五項,這些措施均被採納予以施行。”

 開始聽到沈括名字的時候,他還有些意外,這樣的小人怎麼也能名垂千古。

 而且沈括有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面記錄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每個地方的農作物種的是什麼,人們靠什麼維持生活,每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是怎樣的,都是沈括的記錄對象。

 沈括從小體弱多病,家人常常抓來中藥湯劑。

 沈括病癒後就對醫書產生了興趣,有空就找一些醫書來看。

 沈括學識淵博,24歲時就踏上了仕途,33歲時考中進士。

 在沈括被推薦到昭文館編校書籍時,接觸到很多關於天文的書籍。

 一年四季,斗轉星移,為了更好地記錄北極星的位置。

 沈括連續三個月都沒睡過好覺,每夜起床三次觀察天象,用來記錄星星的位置。

 能每天按時按點地來做一項工作,要多大的動力才行啊!

 也難怪沈括能用三個月的時間,畫了兩百多張星空圖。

 沈括在才華方面的體現數不勝數,這也是無可爭議的地方。

 但可惜的是,只有才沒有德,註定沒有好下場。

 “宋神宗熙寧三年,沈括守母喪期滿回京,被宋神宗和宰相王安石器重,協助王安石實行新法。”

 “熙寧六年,沈括開始參與王安石變法決策,比如淮鹽法,改革陝西鹽鈔法。”

 “著述《論錢荒八因說》,主張根據市場需要,調節貨幣流通量。”

 “熙寧七年,朝廷派沈括赴淮南巡查饑荒災情。”

 “給災民發放錢糧,查看當地水利設施,疏通河渠。”

 “讓荒廢的農田重新變為良田,變救濟為解決根本問題。”

 “赴兩浙巡查水利和農業生產,發現很多政策執行中的問題。”

 “熙寧八年,沈括任河北西路察訪使。”

 “按照慣例,凡是銀冶的地方,轉運使就收取銀冶的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