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94章 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看到一個個科學家被主播提及,最緊張的莫過於徐光啟。

 畢竟他也在科學領域有不小的成就,自然希望藉助主播的嘴名傳天下。

 而且他覺得自己的機會非常大,原因也很簡單。

 在清朝滅亡之前,科學並不被世人重視。

 也正因如此,整個古代中國搞科學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就更不用說做出一些重大成就了。

 而他恰恰就是那個信奉科學的少數人之一,而且也在科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功績。

 所以,他猜測主播有很大的可能提及自己。

 事實也正如徐光啟所猜測的那樣,蘇晨下一個介紹的科學家就是徐光啟。

 華夏文明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四大發明更是令國人自豪。

 但在明清時期,卻以天朝上國自居進而固步自封。

 實際上當時的中國,在數學、天文、曆法、火器、軍事等方面,早已遠遠的落後於西方。

 而那時卻有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他便是明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

 在晚明儒道佛三教普遍浸潤下的東方世界,出現一個具有近代自然科學傾向的士大夫,本來就是一個奇蹟。

 徐光啟的出現,固然得益於一個文化交融的大時代格局,但同時還有三個缺一不可的條件。

 一是,對自然事物的濃厚興趣。

 二是,對異族文化的平視與包容。

 三是,對事物本源的積極探究。

 有了這三個條件,作為儒家士大夫的徐光啟,這才成為信奉科學的徐光啟。

 要提及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就不得不提明朝的內閣大學士徐光啟。

 徐光啟在科學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直到如今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也正因為如此,現如今上海的徐家彙的名字來歷,便於徐光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徐光啟,於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於松江府一個貧苦的家庭當中。”

 “父親是個小商人,家裡有一點土地,但日子過得並不寬裕。”

 “所以徐光啟從小就從事農業生產勞動,這對他後來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徐光啟在20歲左右的時候進了縣學,成了生員。”

 “35歲時回鄉參加了本省的鄉試,一舉奪得了鄉試的第一名,中瞭解元。”

 “42歲時又到北京參加中央一級的考試,中了進士,後來在翰林院作了個小官。”

 “當時由於朝廷的**,徐光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

 “在總共只有七年的天啟年間,徐光啟在朝三進三出,雖說做到了禮部右侍郎的官位。”

 “但是奸臣當道,他一事無成,最後落職回家。”

 “這倒使徐光啟有了比較充裕的時間,能夠更加專心致志地從事科學研究事業。”

 “從萬曆到天啟之際,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在北京居住。”

 “這期間,徐光啟和利馬竇來往密切。”

 “兩人一起研究數學、天文、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學問。”

 “兩人合作共同翻譯了不少科學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幾何原本、測量法義等等。”

 “因此,徐光啟從而成了中國介紹西方科學成就的先驅者。”

 “1629年,崇禎皇帝繼位後,委派徐光啟負責重修曆法的工作。”

 “僅用了四年時間,徐光啟就編成了崇禎曆法。”

 “這部書共130多卷,雖是集體寫成的。”

 “但徐光啟作為主編,從思想方法到編輯體例等都是由他規劃決定的,而且全書大部分也由他修改審定。”

 “同時,這部書是中國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李鴻章:徐光啟主政的最大成就,應該就是編寫崇禎曆書了。

 縱觀徐光啟的一生,對清朝而言,最有用的成就還是崇禎曆書。

 由於欽天監推算日食不準,崇禎皇帝召回了已退休的三朝舊臣徐光啟,要他主持曆法改革。

 70歲的徐光啟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各種測量與編制工作中,一大批年輕官員擔任助手。

 由於專心過度,徐光啟還不慎從觀象臺上摔下來,腰部受了傷。

 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這部用西方天體理論指導的歷書,終於完成了。

 崇禎是明朝末代皇帝,國家已風雨飄搖,召回一個重臣,僅僅是為著一部曆書。

 而這部既不能打仗又不能救流民的歷書,竟成了徐光啟最大的政績。

 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天文曆法在中華傳統政治中,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地位。

 無論崇禎還是徐光啟,都是把它當做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看待的。

 因此,曆書編好後,崇禎皇帝讓大臣們充分商議,直到明朝滅亡之前才頒行天下。

 清朝入主中原後,順治皇帝也認為這部曆書非常好,直接改名後照樣頒行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當徐光啟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銜的顯赫身份去世時,因為家中沒有錢而被迫請求朝廷的撫卹。

 這在明末那個貪汙**的時代,為官清廉的徐光啟無疑是一個另類。

 這一點,尤為讓他敬佩,能做到這一點的在明末鳳毛麟角。

 “徐光啟以淵博的中西天文學知識,取長補短,互相參照,突破了傳統的範圍。”

 “使曆法的科學性達到了新的高度,向近代天文學和數學邁出了可貴的一步。”

 “徐光啟一生著述很多,除翻譯以外,他還有很多自己關於自然科學的學術著作。”

 “不過徐光啟用心盡力的,還是對傳統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總結。”

 “徐光啟先後花費了幾十年的工夫,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寫出了一部被後人稱為農業百科全書的科技著作農政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