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98章 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

 第298章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

 中國是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擁有著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成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科技水平領先於世界。

 提到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那麼四大發明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是古代中國最具代表性,也是對世界文明發展最有影響力的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當中,造紙術優化了文字的載體,更有利於思想的保存和傳遞。

 指南針為人們指引方向,成為了大航海時代人們尋找航路的重要工具。

 火藥擁有巨大的威力,日後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印刷術方便了文字付諸紙張的效率,加快了思想的傳播。

 總的來說,它們都是非常優秀的發明,其中造紙術的貢獻更是深遠而持久。

 說到造紙術,就不能不提東漢的著名宦官,蔡倫。

 雖說當宦官代表著要斷子絕孫,是非常丟人的一件事。

 事實證明只要自己敢想,又肯下功夫,總會有押對寶的時候。

 以士農工商為等級劃分的社會中,他們一家作為工匠世家地位並不算高,要辛苦勞作才能換口飯吃。

 “蔡倫很會看人眼色,也很會討人歡心,做事更是十分麻利。”

 未知的人生在等著自己,置身宮牆內的他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

 “而剛剛進了宮的蔡倫並沒有這麼幸運,能夠到主子身邊服侍。”

 “也就是在此時,蔡倫在皇宮內出入的頻繁了,被更多的人所認識。”

 他們一家因為冶鐵事務和當地官員關係很好,在官員的推薦下,年輕的他得以被送到宮裡。

 “直至今日,造紙術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仍舊聞名於整個世界,讓中華文化屹立於世界之巔峰,而曾經的古代文字也被悉數的保留了下來。”

 “皇宮當中除了皇上以及皇子們,更多的便是後宮妃嬪們了。”

 從那時起,他就有了自己的理想,要做個有出息的人。

 “在紙張未發明之前,古人經常會使用那種極為沉重的竹籤來記錄文字。”

 “既造就了紙張,又簡便了生活,同時也保護了環境。”

 “於是,對鑄鐵一事有著豐富經驗的蔡家,便與朝廷官員來往密切。”

 “蔡倫出生在桂陽縣,而當時的朝廷便是在他的出生地設置鐵官。”

 “他的父親和爺爺都是當地打鐵的鐵匠,家境也十分殷實。”

 打眼所見出入宮闈的達官貴人各個錦衣華服,奢華糜爛,又各個趾高氣昂。

 “於是便得到了掌事大太監的推薦,給蔡倫升了官,做了一個能夠出入皇宮傳遞召令的小黃門宦官。”

 “此時的蔡倫與從前相比早已判若兩人,而蔡倫也漸漸的有了接觸皇帝的機會。”

 不過話又說回來,宮裡的宦官大多是就近取材,從都城附近的孩子中尋找合適人選。

 “蔡倫出生於東漢初年,祖上是鐵匠世家。”

 “小小年紀便熟讀詩書,不說出口成章,但也是很有才華的少年了。”

 “基於這方面的聯繫,蔡倫在十幾歲的時候,便被當地的官員推薦進了宮,做了一名宦官。”

 “在學習《四書》《五經》《論語》《禮記》諸多典籍之時,蔡倫也對周圍的生活環境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而在那個年代,鹽、鐵等這類相關的產業,基本上都由朝廷主辦。”

 蔡倫:為了做一個有出息的人,進宮當太監不失為一條捷徑。

 “蔡倫最開始只是一個在夜幽庭為奴的下等差役,但他憑藉著他在市井中生活過的經驗。”

 “而這些小東西,便成為了他在宮中討好別人的最佳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桂陽郡的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來自南方的宦官。

 他進宮之後的命運大起大落,初衷則是來源於對權利的渴望,想以此為跳板為自己爭取一個前途似錦。

 “小時候的蔡倫在鄉學啟蒙,對學習一事十分上心。”

 小時候的他一方面羨慕著這種奢華的生活,一方面也在暗暗打量著這些看不起自己的貴人們。

 但能入宮代表著有機會侍奉皇帝,不但吃穿再也不愁,還有機會享受高官厚祿。

 “而蔡倫為人處處逢迎,與人和善,又憑藉著他在製造一事上的技巧,搞出了許多精巧的小東西。”

 “而且對冶煉制鐵一事很是喜愛,也十分擅長,偶爾還能幫襯家裡進行鑄造。”

 “而蔡倫的出現則徹底地改變了歷史,經過他的長期努力。”

 “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這樣的記載方式過於繁瑣,同時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損害。”

 遙想當初進宮之後,皇宮金碧輝煌與當時只是小平民的他形成鮮明對比,晃花了他的眼。

 “所以

算起來,蔡家也是為朝廷打工的。”

 所以一番斟酌之後,他就被父母送進了皇宮。

 不足的是就算志向高遠,淨身之後的他也只能做個有權勢的宦官。

 “他也是憑著這身技藝得到了當朝皇后竇氏的賞識,成為了竇氏的心腹宦官。”

 “而當時的竇氏,作為一宮之主。”

 “雖然算得上是寵冠六宮,可她並沒有為漢章帝生下過一兒一女。”

 “可皇后無所出,不代表後宮其他的嬪妃也無所出。”

 “當時宋貴人生下了皇三子,被漢章帝立為了太子。”

 “作為儲君之母,宋貴人雖暫時還只是貴人之位。”

 “但母憑子貴,竇氏覺得宋貴人的位份往上升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