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99章 印刷術畢昇

 木活字的字模跟藥劑容易粘連,一旦排在鐵框裡,不容易取下來。

 用泥來燒製字模,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結束後,用火烘烤,使藥劑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會自行脫落,不被藥劑弄髒。

 “印刷術發明以前,手抄書籍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發展成為抄書的產業。”

 “春秋戰國時期,在諸子百家的帶動下,讀書寫字的權利和能力從貴族階層向士階層乃至平民階層延伸。”

 “士階層為了實現理想,在遊學期間就開始抄書。”

 “兩漢時期,世家大族深受經學思想薰陶,書香門第形成。”

 “他們有經濟實力,對讀書的渴求更強烈,單靠自己抄書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要。”

 “於是便樂意出錢僱人抄書,這種私家抄書的風氣越發普遍。”

 “而抄書的弊端顯而易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抄錯。”

 “扭轉抄書風氣的,是雕版印刷術的出現。”

 “雕版印刷,讓書籍的複製速度大幅加快。”

 “到了北宋時期,雕版印書更是蔚然成風,數量驚人。”

 “不過,雕版印刷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

 “印一本書,刻那麼多板子,雕刻工人費眼費力,相當辛苦。”

 “一塊板子,如果有一個字錯了,或者要改動,那整個板子就作廢了。”

 “如果一本書不再加印,全套板子也就作廢了,沒法重複利用,存放又佔地方,造成巨大浪費。”

 “比如北宋初年刊刻的大藏經,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萬塊板子,花費十二年。”

 “活字印刷能在北宋應運而生,成全畢昇的歷史定位,離不開社會大環境。”

 “宋太祖立志宰相須用讀書人,宋太宗也曾說過喜歡讀書。”

 “宋仁宗更以文治著稱,組織編纂新唐書新五代史,詩詞、古文和理學都有了長足進步。”

 蘇軾: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整個印刷史上都是一次革命,對中華文明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

 在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

 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

 其製作程序是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

 使其成為膠泥活字,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

 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

 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

 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

 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

 等藥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

 待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

 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

 印完後,再用火把藥劑烤化。

 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以再用。

 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華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偉大貢獻。

 “北宋歷代皇帝主張尚文抑武,自然會帶動朝野上下形成不學無術為恥的社會共識。”

 “北宋王朝從籠絡知識分子,擴大統治基礎考慮。”

 “大幅增錄進士,年均錄取量是唐代的十四倍。”

 “北宋官員的經濟待遇相當於漢代的十倍,唐代的兩倍多。”

 “這樣的高收入,使他們有條件專注於讀書、寫書與文化傳播。”

 “北宋歷代皇帝還重視圖書事業,大量收集散落民間的古籍,組建文史館,開展圖書管理和研究。”

 “尤其作為官辦圖書館的崇文院,藏書多達八萬多卷,學科覆蓋面廣泛。”

 “對於科技人才和科技發明,北宋統治者是歡迎的。”

 “有人進獻火藥的製作方法,得到皇帝賞賜。”

 “有人制造了八車船,得到官府的表揚。”

 “科學家沈括業餘研究天文歷算,朝廷乾脆調去做提舉司天監,專門負責觀測天象、編纂曆書,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這種激勵導向為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帶來歷史性契機,畢昇不知不覺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畢昇發明了木活字印刷。”

 “公元1006年,宋真宗下御詔,讓畢昇協印國書。”

 “畢昇為趕印國書,在汴京八大印坊推廣木活字印刷。”

 “公元1018年,因氣溫變化,導致木活字變

形,字面高低不平,竟然印壞了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