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01章 中國高鐵的崛起

 中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並不多,畢竟封建社會沒有科學發展的土壤。

 因此蘇晨介紹完最後一個科學家李淳風后,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就已經全部介紹完畢了。

 “之前魯班大師想了解後世的基建工程,主播現在就回答魯班大師的問題。”

 各朝各代的古人紛紛打起精神,他們對後世的基建工程格外感興趣。

 畢竟他們已經見識過後世的繁華,自然想多瞭解一下後世的情況,尤其是規模宏大的基建工程。

 中國基建工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蘇晨最先給各朝古人介紹的就是高鐵。

 他之前放假回家就是乘坐的高鐵,相信各朝古人對高鐵的印象最為深刻。

 “作為今天的中國人,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高鐵對於老百姓生活的改變。”

 “高鐵改變了人們出行的方式,也對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更是體現了中國越來越先進的科技水平。”

 “不過,跟發達國家相比。”

 “中國的高鐵起步是比較晚的,只不過在21世紀後才實現快速超越。”

 “1978年,當時中國代表團訪問日本,從東京到京都。”

 “乘坐的是新幹線高鐵,平均時速達到210公里。”

 “而當時的中國,鐵路上跑的還是燒煤的蒸汽火車,平均時速只有40多公里。”

 “日本的新幹線讓中國大受震撼,中國的鐵路人開始探索之路。”

 “隨後的四十多年,中國高鐵不斷發展,如今已經建成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高鐵網絡。”

 “中國從技術和經驗都不足的末尾生,搖身一變成為領頭羊。”

 “中國的高鐵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初期自行摸索階段、國外技術的消化階段、中國高鐵的反超階段。”

 嬴政:短短四十年時間,中國高鐵就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實在是令朕敬佩。

 高鐵是什麼,他再清楚不過。

 自從主播之前直播後世的生活場景時,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高鐵。

 他還清楚地記得,主播過年回家乘坐的高鐵速度之快,令他瞠目結舌。

 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是一個什麼概念,光是想一想就頭皮發麻。

 以他大秦目前最快的駿馬來看,時速還不到50公里,連後世高鐵的一個零頭都不到。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駿馬再怎麼奔跑,也跑不了多長時間。

 可高鐵則不同,跑上一天一夜都沒問題。

 在上次見識過高鐵的威力之後,他就時常在幻想,要是大秦全國各地通高鐵,那場面該有多麼壯觀啊!

 當然了,高鐵的厲害固然讓他震撼,但後世能在如此短時間躍居全世界第一更加令他駭然。

 要知道,中華民族一直到民國時期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況。

 況且還有西方列強盤踞在中華大地,隨時準備侵吞瓜分中華大地。

 中華民族就是在這種瀕臨滅亡的危機下,不僅趕跑了外國侵略者,還在高鐵這方面超越外國列強,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不過他在震撼於後世高鐵成就的同時,也無比欣慰取得這一成就的後世子孫萬代。

 畢竟他是後世人的老祖宗,看到後世子孫努力奮鬥取得偉大成就自然再高興不過。

 按照主播所說,中國高鐵發展經歷了三個艱難的階段,他倒是非常好奇這其中的過程。

 “1978年中國代表團乘坐新幹線的新聞,讓中國人第一次瞭解了高速鐵路。”

 “這給了中國鐵路人很大的觸動,覺得應該追求更快的速度,中國高鐵的種子從此開始萌芽。”

 “這段時間,一大批中國的科技人員走出國門,參與國際交流,去各國瞭解他們的高鐵技術。”

 “可惜,中國當時沒法開展高鐵建設,經濟基礎還是薄弱。”

 “1993年,為了解決京九鐵路的施工問題。”

 “當時中央的大領導在京九鐵路的建設工地現場辦公,親自幫鐵道部解決鋼材不夠的問題。”

 “一直等到即將進入21世紀,鐵路人才感覺,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去建設高鐵了。”

 “想要建高鐵,首先需要新型列車。”

 “1978年時,中國的火車很多還是蒸汽火車。”

 “到了1993年,雖然大多數換上了更先進的內燃機車,但是最高時速也只能達到110公里左右。”

 “想要實現高速鐵路,迫切需要新一代的火車。”

 “從1995年到2005年,這十年間,中國陸陸續續研發了20多種高速火車。”

 “只不過,這些新型火車因為穩定性不高,難以投入實際使用。”

 “其中的代表,是中華之星新型火車。”

 “曾經在衝刺試驗中跑出過321公里的時速,當時被稱為中國鐵路第一速,是當時被寄予厚望的列車型號。”

 “可惜在試驗階段,中華之星就出現了穩定性差的問題,最終只作為臨時客車使用過一段時間。”

 “這些實驗車型,提升了我國高鐵的自主研發水平。”

 “但是實踐中發現,想要藉助我們自己的研發力量,實現一步到位,還是有很大困難。”

 “於是,這才有了之後對國外先進高鐵技術的吸收與消化。”

 詹天佑:能看到後人在高鐵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死而無憾了。

 他身為一個鐵路工程師,最清楚其中的艱難。

 現在看到後世的高鐵成為全世界第一,他在欣慰的同時也感到深深的自豪。

 這就是中國人,不管多麼艱難險阻,總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中國鐵路的發展有多麼艱難,他最有發言權。

 1881年清政府修建一條唐山至胥各莊的貨運鐵路,當時還聘請了英國的工程師修建。

 唐胥鐵路是中國自建鐵路和中國鐵路的歷史起點,從此便開啟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

 直到1909年,中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京張鐵路正式投入運營,而他便是總設計師。

 京張鐵路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自行籌資、勘測、設計、施工建造完成。

 投入使用的鐵路,全長約200千米。

 這條鐵路修建雖然十分艱難,但意義重大。

 在戰火紛飛的特殊時代背景下,如此成就讓外國人刮目相看,蘊涵其中華民族偉大不屈精神。

 也正因為他深知修建鐵路的困難,他才深刻的明白一點。

 那就是後世的高鐵能取得耀眼的成就絕非一蹴而就、一帆風順的,必定是經過幾代人殫精竭慮、默默付出,克服重重困難換來的。

 瞭解其中的艱難,便可知一群多麼偉大的後人創造出多麼偉大的舉世矚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