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11章 高速公路

 

“十二五期間,全國高速公路建設取得歷史性新突破。”

 

“五年間,公路累計完成投資7萬億元,是十一五期的近2倍。”

 

“全國高速公路年均新增里程9900公里,是十一五期的1.5倍。”

 

“2012年,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9.6萬公里,首次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

 

“到2015年底,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12.4萬公里,覆蓋全國97.6的城鎮人口。”

 

“十二五期,針對尚有900多個縣沒有連接、規模明顯不足的問題。”

 

“面對國家高速公路網中主要通道能力不足,新的城鎮人口沒有連接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及時研究編制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經高層批覆後印發。”

 

“國家公路網規劃方案,由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兩個路網層次構成。”

 

“國家高速公路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南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等組成。”

 

“總里程約11.8萬公里,另規劃遠期展望線1.8萬公里,簡稱71118網。”

 

“普通國道由12條首都放射線、47條南北縱線、60條東西橫線和81條聯絡線組成,總里程約26.5萬公里。”

 

“國家公路網規劃的頒佈,對指導新時期國家公路網建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京滬等一批長距離、跨省際的高速公路大通道相繼貫通,擁擠路段相繼擴容改造完成。”

 

“我國主要公路交通運輸緊張狀況得到明顯緩解,長期存在的運輸能力緊張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重要城市之間的距離。”

 

“加快了區域間人員、商品、技術、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產運輸成本。”

 

“對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隨著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斷延伸,規模效益逐步發揮。”

 

“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也已經走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日益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

 

趙禎:後世的高速公路看著就大氣壯觀,也不知道我大宋有朝一日能否修建這樣的高速公路。

 

他大宋目前雖然沒有高速公路,但也修建了以汴京為中心抵達各個州郡縣的官道。

 

大宋修建的官道,往往需要各地官府在官道的兩側種植榆柳。

 

有些不適合種植榆柳的地區也可以在官道兩側種些雜木,另外有些州縣官道的兩側種植杉,松,楊柳等。

 

對於官道兩側應當種些什麼並沒有嚴格要求,畢竟種植這些植物的作用也只是為了防範塵沙。

 

只不過官道雖然種植了用來防塵沙的植物,但效果並不明顯。

 

很多時候官道的塵沙仍然很大,這也是官道上一個不可彌補的缺陷。

 

其實官道除了塵沙大的缺陷外,還存在著另一個缺陷。

 

由於道路都是土路,因此難以承受大雨沖刷。

 

河北的官道就因為連年暴雨的襲擊而不斷地被損壞,於是他特別下詔,命令人在官道兩側開挖排水溝。

 

他的這一措施得到了全國大範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官道容易被暴雨積水損毀的問題。

 

“2016年之後,就是我國高速公路的全面規範和高質量發展階段。”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四十餘年的發展,我國公路交通運輸歷經了從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超前的發展歷程。”

 

“公路規模總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已穩居世界第一位。”

 

“到2020年底,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5.5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主線基本建成。”

 

“十三五期,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陸續建成和開工建設,有力支撐了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地實施。”

 

“京津冀交通建設方面,一大批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正在抓緊實施,預計年內建成。”

 

“長江經濟帶交通建設方面,多座跨江大橋建成通車,長江兩岸聯繫更加緊密。”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港珠澳大橋等重大項目建成通車,公路交通基礎設施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高速公路發展將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從注重里程規模轉向更注重可持續發展。”

 

“交通部明確提出建設以質量優良為前提,以生態環保為主要特徵的綠色公路。”

 

“提出了五大建設任務,決定開展五個專項行動,推動實現公路建設可持續發展。”

 

“先後確定了多條高速公路試點工程項目,初步形成一批可推廣的綠色公路建設經驗成果。”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截至2020年底,高速公路總里程已超15.5萬公里,湧現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工程項目。”

 

朱棣:朕已經下令在北京和南京之間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相信要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竣工了。

 

之前在得到水泥配方的時候,他就想著修建一條水泥路貫穿北京到南京。

 

經過這段時間的準備,屬於大明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即將破土動工。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水泥路遠比不上後世的高速公路。

 

但對大明的道路情況而言,水泥路說是大明版的高速公路也不為過。

 

大明在立國之後,一方面對前代的交通道路進行修繕。

 

另一方面新建道路,使得全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

 

明朝目前的交通道路主要有三種,驛路、遞運所路、民間小路。

 

驛路的主要使用者是朝廷,所以也可以說是官道。

 

官道是官府使用的,不對民間開放,每段時間有專人會負責路況的整修。

 

官道每隔一段路上會設立驛站,有住宿、吃飯、換馬,由朝廷派人專門管理。

 

官道的作用要比後世的高速公路多,不僅承擔了通信的功能,傳遞公文也需要官道承擔。

 

官道是全國路況最好,最為寬整的道路,好走而且平整。

 

遞運所路則有所不同,專門負責物資的補給,這條道路屬於專線。

 

專門負責軍事性質的專線,專人專用,只有軍隊才可以使用。

 

平常軍隊的調動以及戰時的軍隊行軍,往往走這條路。

 

民間小路,即是平常百姓所使用的道路,主要包括鄉道、無名小路。

 

這種道路的特點是多而且雜,距離短,路況差。

 

這些道路的出發點主要是方便普通百姓生產生活所用,使用頻率較高。

 

經常是連接幾個鄉里之間,所以路途不會太長。

 

又因為疏於管理,道路坑坑窪窪。

 

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濘不堪,難以下腳。

 

不過他相信,遲早有一天,全國各地遍佈水泥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