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25章 兵家鼻祖孫子

 

“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

 

“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

 

“吳軍乘勢進攻,大敗越軍。”

 

“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五千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王夫差屈辱求和。”

 

“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逼進。”

 

“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

 

“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數萬精兵,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

 

“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

 

“孫武雖沒有直接參加攻齊取勝、與晉爭霸兩事。”

 

“但在此之前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李世民:吳王夫差取得一點成績就飄飄然,最後落得被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悲慘下場。

 

吳王夫差在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

 

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不再那麼重視,反而重用奸臣。

 

越王勾踐為了消沉吳王鬥志、迷惑夫差,達到滅吳目的。

 

一方面自己親侍吳王,臥薪償膽,一方面選美女西施入吳。

 

西施入吳後,夫差大興土木,日日飲酒,夜夜笙歌,沉醉於酒色之中。

 

孫武和伍子胥看得很清楚,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報復回來。

 

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養奸,留下後患。

 

但吳王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拔,不理睬孫武、伍子胥的苦諫。

 

由於伍子胥一再進諫,夫差大怒,製造藉口逼其自盡。

 

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一隻皮袋裡,扔到江中,不給安葬。

 

伍子胥的死,給了孫武一個沉重的打擊。

 

孫武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識到吳國已經不可救藥。

 

孫武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於是便悄然歸隱深山。

 

孫武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孫子兵法,使其更臻完善。

 

孫子兵法能說的實在太多,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孫子兵法在激勵士兵上的思路讓他想起商鞅變法的軍功制,白起和韓信的用兵思路也能在孫子兵法中找到痕跡。

 

雖然是一部兵書,但從古至今影響了方方面面,到如今這樣的思路仍然有用,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書籍。

 

“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孫子兵法。”

 

“這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

 

“孫武的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

 

“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繫。”

 

“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體現了他樸素的唯物論觀點。”

 

“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

 

“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表現了孫武活躍的辯證思維。”

 

“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全面的哲學道理。”

 

“因此確立了孫武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孫武的軍事理論中並非沒有缺點和錯誤,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

 

“他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

 

“孫武的許多主張都古今通用,例如主張慎戰,在孫子兵法中開宗明義的指出。”

 

“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慮的。”

 

“孫武又警告國君不可因憤怒而興兵,將帥也不可因惱火而交戰,一定要瞻前顧後,以國家利益為尺度作出決策。”

 

“例如,孫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個著名論斷。”

 

“認為一定要對自己的實力和對方的情況瞭如指掌,隨時隨地掌握對方的動態變化,採取相應的應變措施,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例如,孫武又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主張。”

 

“認為不管敵我總體力量對比的強弱如何,一定要創造機會。”

 

“造成我軍在局部兵力上的優勢,以十攻一,以眾擊寡,全殲敵方。”

 

“這些光輝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論斷都倍受軍事家們的推崇,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

 

朱棣:孫武的戰績雖然寥寥無幾,但憑藉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足以讓他配得上兵聖二字。

 

孫武相關的戰績在史記中僅僅只有兩句話,卒以為將和孫子與有力焉。

 

不難看出,孫武在戰役中肯定不是統帥。

 

而僅僅是個參與者,要麼是部將要麼是謀臣。

 

如此一來,難免給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覺。

 

孫武有不世之才,但吳王闔閭沒有讓孫武擔任統帥。

 

原因也很簡單,一是闔閭本身雄才大略,完全具備擔任統帥的能力,不需要假手他人。

 

二是孫武在見吳王闔閭之前名不見經傳,吳宮教戰表現的再好,也不能代替實戰。

 

闔閭身為一國之君,自然不敢輕易拿事關國家命運前途的戰役來冒險。

 

儘管孫武戰績平平,但他認為有兩個原因讓孫武配得上兵聖二字。

 

第一,孫武對人性具有極其深刻的瞭解,並且能夠了無痕跡的利用對人性的操控來達到目的。

 

孫武橫空出世的第一個場景,同時也是流傳最廣的事蹟,就是吳宮教戰。

 

即用吳王闔閭王宮內的妃嬪、侍女來演練陣型,孫武的表現堪稱一絕。

 

吳宮教戰,表面上看是吳王闔閭的一次考查。

 

而實際上對於孫武來說,完全是精心策劃的一場戰役。

 

戰役地點在吳宮,戰役目的是讓吳王闔閭心悅誠服,戰役雙方則是孫武和吳王。

 

不難看出,吳王既擁有主場作戰的優勢。

 

且闔閭本身就是雄才大略的一代梟雄,位高權重,有居高臨下之勢。

 

但是,在孫武輕描淡寫的佈置之下,最終一敗塗地。

 

首先,孫武把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與智慧的兵法獻給闔閭,取得先聲奪人之勢。

 

緊接著,面對闔閭近乎戲耍的驗證企圖。

 

孫武乾脆利落的答應下來,從而把闔閭引入自己的套中。

 

然後,孫武在沒有引起闔閭警覺的情況之下,讓兩位寵妃擔任隊長。

 

最後,用殺死闔閭寵妃的方式來震懾闔閭,展露出自身的能力,同時以闔閭的反應來評測對方是否是值得效命的英明之主。

 

相信以孫武之能,拜見吳王之前肯定早已做足了功課,摸透了其秉性。

 

故而大膽設局,將精明過人的闔閭玩弄於鼓掌之間,可謂牛刀小試。

 

第二,孫武對戰爭認識之深刻,無人能及。

 

漫長的中華文明史同時也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名將。

 

他們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屬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打勝仗靠的是經驗和運氣。

 

孫武之所以出類拔萃,是因為在孫子兵法中展現出對戰爭的殘酷性和與國家綜合實力的關係,以及戰爭的深度有著異乎尋常的深刻認識。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放眼歷朝歷代,能夠把戰略戰術詮釋的如此深刻全面的,唯有孫子兵法。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