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25章 兵家鼻祖孫子

 

“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

 

“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美姬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有度,摸爬滾打,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

 

“孫武傳人請闔閭檢閱,闔閭因為失去愛姬,心中不快,於是託辭不來。”

 

“孫武便親見闔閭,對斬殺兩位美姬的行為解釋一番。”

 

“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

 

“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

 

“聽了孫武的一番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

 

“通過孫武的嚴格訓練,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曹操:我看了那麼多兵書戰策,孫武的孫子兵法是最印象深刻的。

 

孫子兵法是中華歷史上最早的兵書,被譽為兵學聖典。

 

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本軍事著作,它背後蘊含的思想和理念,對如今的政治和軍事都有非常大的啟發意義,這才是他依然要學習孫子兵法的原因。

 

比如孫子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非善之善者也。

 

之所以說百戰百勝不好,是因為如果戰爭的目的就是戰勝對方。

 

那我們的視野就會侷限在如何贏得戰爭上,而忘記了戰爭的本質是為了避免更多的戰爭。

 

戰爭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本身。

 

春秋時期,吳國軍隊大敗楚軍,佔領了楚國都城,孫武也因此一戰成名。

 

但孫子兵法在春秋時期並不出名,孫子兵法是在之後的戰國才開始流傳開來的,並逐漸成為了歷代帝王將相必讀經典,很多歷史名人都對它有極高的評價。

 

孫子兵法之所以能廣為流傳,影響至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歷史上非常多人曾經給它註釋。

 

他也如此,由於世人並不掌握孫武的思想本質,所以他寫了註解。

 

這些註釋對於後人研究、理解和推廣孫子兵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很多人對孫子兵法有誤解,以為是一本蘊含了很多奇謀詭計的秘笈,讀了它就可以無往不利。

 

但其實孫子兵法中講的很多都是淺顯易懂的道理,可能正是因為看起來太簡單了,以至於世人總覺得其中還有什麼秘密沒有被發現。

 

但正所謂大道至簡,簡單的道理背後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公元前512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國的屬國鍾吾國、舒國。”

 

“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國國度。”

 

“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勸誡吳王闔閭。”

 

“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

 

“我軍已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

 

“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

 

“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回國。”

 

“伍子胥也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

 

“人馬疲勞,不宜遠征。”

 

“不過,我們吳軍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

 

“於是伍子胥與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疲睏楚人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

 

“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

 

“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

 

“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

 

“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連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虛空,楚人紛紛叛離。”

 

“吳國卻從輪番進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國對峙中完全佔據上風。”

 

“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已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吳軍因此有了伐楚的藉口。”

 

“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三萬精兵,乘坐戰船,直趨蔡國與楚國交戰。”

 

“楚軍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

 

“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

 

“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趨楚國要地。”

 

“伍子胥疑惑詢問孫武,吳軍擅長水戰,為何要從陸路進軍。”

 

“孫武回應用兵作戰,貴在神速。”

 

“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

 

“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

 

“伍子胥聽完之後,連連點頭稱讚。”

 

“就這樣,孫武在三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三千人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

 

“吳軍攻入楚國的國都,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

 

“孫武以三萬軍隊攻擊楚國的二十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

 

“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

 

“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選擇遷都。”

 

劉徹:吳國消滅鍾吾國和舒國後,伍子胥提出疲楚誤楚的策略就有孫子兵法的思路。

 

具體為強而避之、佚而勞之,然後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最後亂而取之。

 

伍子胥就是利用疲楚誤楚這一策略,整整騷擾楚國六年。

 

用兵本就是詭詐之道,所以能卻假裝不能,準備用兵卻假裝不用。

 

靠近敵人卻讓敵人覺得你還遠,遠就讓敵人覺得你已靠近。

 

敵人貪利就利益誘惑來取勝,敵人混亂就抓住時機消滅敵人。

 

敵人實力雄厚就要戒備做好充足準備,敵人強大就暫時避開,敵人易怒就故意挑逗他。

 

敵人小心謹慎就要讓他驕傲,敵人休整好就要讓他們疲勞,團結一致就要離間關係。

 

在敵人沒有準備好就去攻擊他,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和地方攻擊他。

 

這就是用兵勝利的道理,是事先不可傳授的。

 

其實這是孫武的攻心之術,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戰場,都可以作為一種思路去使用。

 

吳國三萬大軍攻打楚國,就是運用了孫武因糧於敵的計策,這才很快攻入了楚國國都。

 

三萬吳軍千里奔襲,食物的獲取在孫子兵法作戰篇中闡述了作戰思路。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善用兵的將領,不多次徵兵,糧草不可多次轉運。

 

在戰爭中,取他國的物資作為補充,食用敵人的糧食來維持作戰,故而軍隊糧食足夠了。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作戰思路,這也要取決於兵貴神速,快速出其不意拿下,不然被敵人帶走或燒燬就非常被動了。

 

在整個孫武的軍旅生涯中都是在踐行孫子兵法,可以說是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真理。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計劃征服越國。”

 

“公元前496年,越王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越國國內不大穩定。”

 

“闔閭聽說後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便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

 

“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於吳越邊境。”

 

“勾踐施展巧計,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

 

“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刎於陣前。”

 

“吳國士兵不知那些人是罪犯,既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

 

“越軍乘機發動衝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閶也傷重身亡。”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

 

“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

 

“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十萬精兵迎戰。”

 

“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連夜佈置了許多詐兵。”

 

“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