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174章 圍攻漁陽

 公孫瓚聽著袁紹的話語,不禁冷笑道:“本初老弟,你我雖然兵力相差懸殊,但想我公孫瓚投降,你是痴心妄想!只管來戰!” 

 在漁陽城下,袁紹見無法勸降公孫瓚,只得下令攻城。守城方的箭矢不多,因此攻城戰便成了城頭上的肉搏戰。公孫瓚軍隊士卒十分驍勇,雖然兵力不及袁紹,但依靠居高臨下的優勢,一次次打退了袁軍的進攻浪潮。 

 袁紹率領大軍列陣城下,旌旗招展,戰鼓聲震天地。他麾下的一對酒蒙子將領淳于瓊和呂威璜指揮著攻城戰,希望能夠迅速攻破漁陽城,取得勝利。 

 不得不說這二將在不喝醉酒的情況下還算是中規中矩的將領,排兵佈陣,攻殺戰守,個人武藝都算是合格的將領。因此袁尚之前曾勸諫袁紹,對這二人一定要放在身前指揮,不得讓他們獨自領軍作戰。在袁紹的眼皮子底下,兩個酒蒙子就算喝酒也不敢喝到酩酊大醉的狀態。何況袁紹早有軍令,軍中沒有慶功宴等特殊事情的將領,是不得飲酒的。 

 說回戰鬥,城頭上的公孫瓚則鎮定自若,指揮著手下將士奮勇抵抗。他們手持長矛、刀斧,頂著敵軍的猛烈攻勢,毫不畏懼。 

 隨著號角聲響起,袁軍開始向城牆發動衝鋒。箭矢如雨般射向城頭,弓箭發射出利箭劃過天際。公孫瓚軍隊士卒奮勇抵抗,用盾牌擋住敵人的攻擊,用長矛刺向敵人的身軀。戰場上血肉橫飛,刀光劍影交錯糾纏。 

 公孫瓚父子站在最前線,親自指揮著戰鬥,鼓舞士氣。他身披鎧甲,手持長槍,英姿颯爽,激勵著手下將士奮勇作戰。不得不說公孫瓚的個人武藝十分高強,水準在五子良將張遼一般的水平。公孫瓚手中的兵器是一杆狼牙槊,遠看就像一杆長矛,但仔細觀看卻十分不同。 

 其柄端裝有的長圓形錘上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稜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被稱為"狼牙槊"。槊的主要技法包括劈、蓋、截、攔、撩、衝、雲、帶、挑、砸等。槊最早出現在戰國末期,但最流行的時候就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公孫瓚的狼牙槊在手中閃爍著寒光,他的眼神堅毅而冷靜。袁軍攻城部隊如潮水般湧來,城牆上弓箭如雨,箭矢呼嘯而過,但公孫瓚卻毫不畏懼,他揮舞著狼牙槊,迎接著敵人的衝擊。 

 敵人爬到城頭,公孫瓚身先士卒,英勇無畏。他的動作如行雲流水,快速而準確。他用狼牙槊刺向敵人的要害部位,每一次出手都帶著致命的威脅,大槊前端的矛頭十分銳利,刺破鎧甲輕而易舉;用槊柄拍擊敵人的盾牌和武器,每一次拍擊都帶著震撼人心的力量,這便是狼牙槊的特別之處,用槊柄的狼牙棒拍砸敵人,是專門破盾牌和敵軍武器的招式,凡是被此招命中的袁軍都被打下城頭,跌落致死致傷。 

 袁軍士兵紛紛向前衝鋒,試圖突破城牆。公孫瓚冷靜應對,身形靈活地躲避敵人的攻擊,同時用狼牙槊反擊。他的動作剛勁有力,每一次揮動都帶著凌厲的氣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戰鬥的掌控和自信。 

 最終,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公孫瓚身先士卒抵擋住了袁軍的進攻,併成功守住了漁陽城。戰鬥持續了數個時辰,在這場生死搏殺中,每一個士兵都在為榮譽和信仰而戰。袁紹率領的大軍雖然人數眾多,但面對公孫瓚堅守的漁陽城卻始終無法取得突破。公孫瓚則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揮,在居高臨下的優勢下一次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接下來的三天裡,袁紹一直命淳于瓊和呂威璜不間斷的猛攻漁陽郡,但雙方互有死傷,戰局一時陷入僵局。這時許攸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