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松寒 作品

第121章 單方雙贏

 怎麼回事呢? 

 卻說一年之後,農民卞某在家裡看電視,新聞報道里提到的一幅天價的《嵩山漢柏圖》,怎麼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論怎麼看都像是自家原有的傳家寶呢。 

 電視上報道說,近日,在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這幅《嵩山漢柏圖》居然以7600萬元的天價競拍成功,加上佣金,總價高達驚人的8720萬元,成為一大新聞。卞某反覆觀看新聞,確認那幅畫就是自家被魏鴻儒鑑定為贗品的那一幅,這的確就是乾隆的真跡! 

 這,難道不是一種串通好了的欺詐嗎? 

 一氣之下,卞某一紙訴狀,將魏鴻儒推到了法院的被告席上。由於這場官司涉及金額巨大,而且在古玩收藏界並不多見,涉案的被告人又是河東名人,自然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魏鴻儒與農民卞某的官司,前前後後持續了半年之久,法院並未立案,卞某以敗訴而告終。 

 法院接到訴狀後,感到很棘手。此案要想作出公平的審判,必須弄清鑑寶與交易的整個過程,於是,就轉給公安部門,要求予以協助偵查。 

 公安人員找到魏鴻儒,魏說,當時在鑑寶海選現場,自己見需要鑑寶的人太多,而卞某又很焦急,只是建議他可以回頭找自己。到酒店找自己,是卞某的自願行為,並沒有強迫他去的意思。 

 魏鴻儒又說,古玩這玩意兒,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自己也並未明確說是贗品,只是說看上去不像是真的。卞某說當時我直接斷定為贗品是一面之詞,不足以採信。 

 公安人員犯了難,在酒店鑑寶,當時沒有第三者在場,農民卞某指責魏某直接斷定為贗品的欺詐行為,既無人證,又缺乏錄音錄像之類的物證,的確無法採信。 

 魏鴻儒還說,卞某與李某的交易,自己只是當了箇中間的紅娘,牽了牽線,好心幫忙,反而被倒打一耙。這世道人心,以後說啥自己也不會攬這類出力不討好的事兒了。 

 至於後來拍出的天價,魏鴻儒說,這就更沒法品頭論足了。拍賣會嘛,本來就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拍賣公司為了按比例賺取佣金,是不擇手段的,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的,受到人為炒作極其常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