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闌牽絲戲 作品

第454章 男人的簡單快樂

 1980年,國內首部表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廬山戀》熱映。 

 片中出現了當時罕見的吻戲,女主角在82分鐘的影片裡換了43套服裝,影片的前衛、大膽讓看慣了樣板戲的觀眾耳目一新。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廬山戀》成為上世紀80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被評為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后”。 

 《廬山戀》還大大提高了廬山知名度,為此,廬山風景區專門興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從早到晚放映這部影片。“遊廬山,看《廬山戀》”,成為廬山多年來一個固定的旅遊項目。 

 1982年,影片《少林寺》上映,迅即火遍神州大地,據統計,國內的觀影人數高達5億人次。 

 與其他武打影片使用替身與特技不同,該片從頭至尾全是真打,以致在中國乃至世界影壇掀起一股新風格的武術電影熱潮,更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少林寺這個“中國功夫”的發源地,一座荒山上的冷廟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 

 《少林寺》引發了一股強烈的“少林旋風”和“功夫熱潮”,“到少林寺去”成為那個時代不少年輕人的夢想。 

 至於那個“跟我學”的欄目嘛,上世紀80年代,國門初開,年輕人逐漸認識到,英語是走出國門、認識外面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英語熱”持續升溫。 

 1982年,中國第一部原版引進的情景會話英語教學節目《跟我學》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跟我學》以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的方式,顛覆了中國人以往的“語法英語”和“口號英語”,節目一經播出便紅遍全國。 

 由於節目太火,又來不及出教材,欄目組開始在《電視週報》上刊登《跟我學》教材,每次半個版,《電視週報》因此增加了約50萬訂戶。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中國人對英語以及這一語言背後的西方文化的初步認識,就是從這裡起步的。在節目反覆播放的數年裡,與之配套的同名教材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書。 

 1983年,由香港亞洲電視臺製作的《霍元甲》引入內地播放,這是第一部在中國內地播放的香港電視連續劇。 

 《霍元甲》引發收視熱潮,由黃元申和梁小龍分別飾演的霍元甲和陳真,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人物。 

 其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傳唱神州大地,蕩氣迴腸的旋律讓億萬國人熱血沸騰。內地電視臺每一次播放該劇都會掀起收視熱潮,也引來一陣愛國熱潮。黃元申和梁小龍剪的那種前面有劉海,後面長及脖子的髮型流行於年輕人中。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沙發價格昂貴,普通百姓是買不起沙發的。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發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在20世紀80年代,沙發便開始成為中國家庭客廳的主角,是客廳的視覺焦點,也是體現客廳風格的重要選擇。 

 這時候,沙發款式還比較單調,如果客廳裡能放上一張轉角沙發,整個客廳頓時就氣派起來。 

 兩人在紙上奮筆疾書,屋內響起“唰唰”聲,時不時的李懷德還抬頭看一眼何雨柱,發現他還在嗷嗷寫,當即低頭繼續猛想猛寫! 

 倒不是出不起一頓飯錢,對於他倆來說這都不是事兒,但男人的世界就這麼簡單,不蒸饅頭爭口氣嘛! 

 直到何雨柱停下手裡的動作,李懷德這才隨即停下,兩個人對視一眼,臉上露出爭強好勝的笑容。 

 “換著看看?” 

 “來來來,今兒個這頓飯必須讓你出了!” 

 “做夢,咱們哥倆還是先對一對來的好!” 

 何雨柱老神在在的點上一支菸,然後兩個大老爺們蹲在座位上開始比劃起來。 

 良久,李懷德嘆了一口氣,“孃的,服了!” 

 “東來順?” 

 “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