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舞春秋 作品

第1518章新嫂子能行嗎?

  但凡是報道關於軍事的新聞,幾乎全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東西。

  至於民生和常態,那就自然不用說了。

  什麼髒亂差,人性差,貧窮,種族劣根以及各種負面的報道更是滿天飛。

  就更不用說哪裡地震了,發大水了,又或者是搶劫犯和一些變態們做出了一些變態的事情了,添油加醋的多報道一些,那麼華夏的形象在美國人民的心中自然也就那麼定格了。

  在他們的想象裡,華夏以及華夏人,便就是他們“想象”中的那樣了。

  任何國度都有小腦被裹住的居民。

  他們只能憑藉媒體為他們做出判斷,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大人如此,小孩子們就更不同說了。

  於是一種有趣的現象便這麼誕生了。

  歧視。

  這是一種來自“血統”裡的優越和高傲。

  他們把這種優越感和高傲稱之為——自信。

  民族自信。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

  富人去看窮人的時候,其角度永遠都是俯視的。

  就算表面上不表現出來,但內心一定是捂著鼻子的,是嫌棄的。

  就像華夏人在東南亞,覺得那些落後國家的男人無能,覺得那些落後國家的女人廉價,從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一個道理。

  這是人性的邏輯。

  此時的美國居民也是這麼看待華夏的。

  他們會覺得華夏的男人無能,華夏的女人廉價。

  自然,他們的孩子也是廉價的。

  在這個時代,但凡可以跨出國門,把孩子送到美國來讀書的,不僅僅是那些高官子弟和富商的子弟。

  還有絕大一部分人,都是傾家蕩產砸鍋賣鐵,在美國打著低廉的工,賺著微薄的薪水。

  目的,就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人上人”。

  這是現象導致的。

  因為在這個時代,“海歸”已經成了高薪人群的代表,成為了社會精英的標籤。

  傾盡三代之力也要培養出一個海歸,把家族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更是成為了這個時代背景下的縮影和特色。

  至於他們的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受到歧視或欺負,在為了生活而奔波在海外的那些家長們來說,只給出了短短四個字,便是他們的全部看法了。

  忍辱負重。

  這種現象,導致了一種極為恐怖的現象快速滋生。

  毫不誇張的說,父母沒有社會地位和金錢的海外留學生,尤其是黑膚和黃膚的孩子。

  百分之六十以上都被x侵過。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

  施暴者或者是老師,或者是學生,甚至是校園裡的一個外聘的宿舍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