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103章 鬧劇

 高幹分了一千去防守糧倉,兩千埋伏在橋頭,自己留了五百守城,其餘五千全部分散到白馬周圍,阻擊襲擾太史慈的部隊。 

 想要打贏幾乎不可能,太史慈的部隊從張飛手中調過來的,戰鬥力驚人。 

 高幹的目的就是拖延時間,他下達的命令是騷擾完就撤,儘量拖延太史慈的腳步,等待袁紹派大將回防。 

 黑燈瞎火之下太史慈吃盡了苦頭,最後完全是靠強悍的兵員素質硬殺到了白馬城下。 

 太史慈十分清楚這件事絕對不能拖,於是也沒有讓部隊休息,直接下令攻城。 

 王弋的戰爭策略終於在這一個展現出了威力,黑暗中無數箭矢下雨一般落在城頭,對白馬守軍形成了火力壓制。 

 不過蔣義渠倒信心十足,他進攻的手段確實不行,當初指揮王芬的軍隊就能看出來。可防禦是他的強項,守城拼的就是組織能力,這一點他自信不輸任何人。 

 這就導致了戰況非常膠著,太史慈的士卒憑藉箭矢壓制衝到城下,蔣義渠卻能帶人頂著箭雨將衝上來的士卒打退。 

 其實這一戰太史慈是吃虧的,為了渡河方便,他根本就沒帶什麼攻城器械,唯一的輔助手段就是那些破梯子。 

 相反蔣義渠在適應了箭雨洗地後越打越順手,甚至想到了如何有效應對全身甲冑士卒的方法。 

 面對這種刀劍很難造成有效殺傷的士卒,蔣義渠直接命人用大槍將對方推下去,活活摔死。 

 膠著的攻防戰打倒了天色漸亮,直到高順到來才改變了太史慈被動的局面。 

 高順是一個幾乎擁有完美將領模版的人,沉默寡言、忠誠可靠、頭腦冷靜、武藝不凡,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當完成任務為信條。 

 他唯一的缺點就是性子有些過於執拗,但也正是這種執拗賦予了他成為名將的可能。 

 俗話說什麼樣的將軍帶出什麼樣的士兵,高順的士卒將他視為偶像,不自覺間進行著模仿。 

 這也就導致了他麾下士卒和他的性格差不多,從而造成這些士卒變成了一個個沒有任何感情的殺戮機器。 

 王弋不喜歡這樣的人,可他卻需要這樣的人。 

 他給著五千人裝備了非常精良的裝備,不僅甲冑堅固、刀劍鋒利,每人甚至還配備了一支小弩。 

 王弋沒有陷陣營,但他相信這支部隊絕對不會比陷陣營差,只會比陷陣營更強。 

 高順對王弋的做法很滿意,他也沒有為這支部隊起名字,他們只是張飛麾下軍團中的一個營而已。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沒有名號的營,卻顛覆了太史慈的認知! 

 “攻!” 

 隨著高順一聲令下,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響徹戰場,第一批次攻城的一千人舉著盾牌一步一步走向城牆,緩慢而又堅定。 

 這些人非常奇怪,按理說攻城就要快速接近城牆,可他們卻一點也不著急。 

 哪怕是被箭矢射中射死,後來人也只會誇過那具屍體,儘量不去破壞陣型。 

 “高將軍,為何不讓士卒們跑步行進?”太史慈有些疑惑,這不是在送人頭嗎? 

 高順卻沉聲說道:“一味的悍勇更適合突破搏殺,並不適合這種陣戰。保持陣型不便一方面會給對方非常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則能保證攀爬城牆時我們會有儘可能多的士卒同時出現在城牆上。” 

 太史慈依舊有不同意見:“可是高將軍,跑步也不會擾亂陣型啊,你這樣損耗會很大的。” 

 “體力。”高順繼續解釋:“我們這身甲冑的重量並不低,必須要保證士卒在登上城牆之後有足夠的體力拼殺才行。” 

 太史慈有些佩服高順了,他也練兵帶兵,卻沒有高順想得那麼周道。 

 “太史將軍,為將者應通陰陽、曉五行、知天地、識陣法。你是主公看重的大將,勿要辜負主公的栽培。太陽就要出來了,這也是我選擇這面城牆的原因。攻!” 

 高順對太史慈勸諫了一番,隨即下達了第二道將令,自己也帶上頭盔加入陣型,和第二批次的士卒一起去攻城。 

 先登的部隊已經在城頭站穩了腳跟,他要帶人上去擴大戰果,爭取一舉將城池拿下。 

 城頭的拼殺非常慘烈,雙方早已不在乎自己殺死的是個長什麼樣的人,殘肢斷臂到處都是,稍不留神就會被粘稠的血液滑到。 

 蔣義渠非常疲憊,他的嗓子已經喊啞了,完全是憑藉著意志在指揮戰鬥。 

 王弋的士卒太強,自己根本不是對手。 

 同樣疲憊的還有高幹,他根本就不理解那個王弋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弄來這麼多甲,如何將士卒訓練成這個樣子的。 

 然而當初晨的第一縷陽光映入兩人眼眸時兩人身軀同時一震,他們要敗了,因為他們面對著陽光…… 

 “高幹將軍,你先走吧。”蔣義渠操著嘶啞的聲音對高幹說道:“白馬乾系甚大,我們守不住了。你是主公外甥,主公是不會責罰你的。” 

 高幹看向蔣義渠的眼神非常古怪,最終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說道:“丟了白馬?不,我們應該連濮陽都丟了。這一夜的殺伐甚是痛快!蔣將軍,能與你並肩而戰實屬榮幸!且戰,且戰!哈哈哈……” 

 高幹大笑一聲,轉身繼續戰鬥。這一次進攻的人和之前明顯不同,他們更注重配合,殺起來有些麻煩。 

 蔣義渠痛苦的閉上雙眼,片刻之後再睜開,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和高幹一起戰鬥。 

 可惜士卒的素質相差太多,將領水平差距同樣不小,白馬最終還是被高順順利拿下了。 

 高幹拼死抵抗,最終戰死在了城頭。 

 蔣義渠因為武藝太差,非常幸運的被士卒活捉。 

 至此,袁紹損兵折將,軍事重地濮陽和屯糧之地白馬被破,元氣大傷。 

 當然他現在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依舊在為如何搞死曹操而頭疼。 

 王弋是在中午得到戰報的,他按照相應的功勞進行了賞賜,並將甘寧、太史慈、麴義召回。 

 太史慈和麴義要繼續回幽州練兵,那支弓箭部隊將是王弋未來致勝的關鍵一環。 

 甘寧則被他調去了遼隊。 

 事實證明海船在江河中作戰的效果並不理想,遼隊有專門的船匠,王弋讓甘寧自己去參與水戰戰船的製造。 

 說道遼隊王弋其實已經很久沒有回去過了,就連行冠禮的時候也是在鄴城草草舉辦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