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103章 鬧劇

 主要是王斌住在遼隊,現在父子二人的關係幾乎降到了冰點,行冠禮時王斌也不過是露了一面後匆匆離去,甚至連字都沒有給王弋取。 

 兩人關係之所以成為現在這樣是因為荀攸一年多以前查到了一個要命的線索,桓典年輕時和龐德公、司馬徽的關係似乎非常不錯。 

 王弋也算是家大業大,想請一個名士來冀州根本不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只要派出兩什射聲營即可。 

 只是沒想到射聲營沒出發龐德公卻先來了,細聊之後王弋才知道自己父親的人脈到底深到什麼程度,也清楚了原來黃承彥一直都在遼隊。 

 冀州事務繁忙,王弋沒有時間去遼隊拜訪黃承彥,只能讓人將他請過來,希望他能出仕。 

 對於出仕這件事黃塵煙倒是沒什麼牴觸,欣然答應。 

 不過黃承彥同時告訴了王弋一件事,讓他小心自己的父親。 

 王弋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桓典和王斌有關係,直到司馬徽也來到鄴城,偶遇桓典相聊甚歡後和黃承彥說這件事,黃承彥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黃承彥將他的發現告訴王弋後,王弋非常苦惱,他不清楚王斌到底想要幹嘛?未來老老實實當個太上皇不好嗎?光宗耀祖、榮耀門楣不好嗎?劉邦的天下不也是搶來的?這有什麼可算計的? 

 可另一個人的到來讓王弋陷入了危機敢,王弋的兄長王斌來告訴他,父親最近若有若無的再刺探遼陽的情報。 

 王弋簡直都要瘋了,他扛過了一無所有,扛過了穿胸一箭,現在卻要被自己的親人捅刀子? 

 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兩個人一個都不能殺,王斌不必說,那是他父親。 

 桓典也不能殺,桓氏的影響力非常大,如果王弋幹掉了桓典,整個荊揚豫徐的文士會對他群起而攻之,到時候袁氏肯定會插手。 

 最終王弋選擇了攤牌,他直接質問桓典到底想要做什麼?和自己的父親到底有什麼交易。 

 桓典沒有隱瞞,告訴王弋他老子王斌想要找機會廢掉王弋,迎劉辯來冀州。 

 桓典能這麼痛快其實跟王弋一點關係也沒有,真正讓他對王弋坦誠的是司馬徽三人。 

 如果連這三位都不看好王斌,那麼王斌一定有不對的地方。 

 桓典也告訴了王弋他父親看他不爽的原因,那就是桓典得知了一個情報,劉辯和黃巾聯手了,所以桓典不想和王斌玩兒了。 

 桓典是個非常有魄力的人,為了恢復漢室統治他願意拿出自己整個家族做賭本,搏一搏那飄渺的生機。 

 同樣的當他得知劉辯和黃巾聯手後對長安大失所望,導致他嚴重懷疑王斌的眼光,現在還留在冀州其實是想考察一下王弋。如果王弋不行他會毫不猶豫的離開,尋找能給天下帶來穩定的人。 

 王弋對此無可奈何,這個年代的人就這種德行,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們能不顧一切效忠一個瘋子,也能毫不猶豫拋棄昔日舊友。 

 他甚至都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還是一種心懷天下的豪邁。 

 不過他不理解不代表不做出反應,王端被他調回了中樞鄴城,並且派人將王泫接到自己身邊。 

 王斌對此非常不滿,寫信質問王弋到底想幹什麼。 

 王弋看都沒看,讓人將信帶回遼隊,當著王斌的面給燒了。 

 自此以後父子二人幾乎形同陌路,非必要場合都不會見上一面,見了也不會說上哪怕一句話。 

 黃承彥還要繼續他的遼隊改造計劃,他答應王弋會幫著王弋看住王斌,不讓王斌亂來。 

 司馬徽和龐德公則對古今學堂很感興趣,留在鄴城開始公開授課。 

 這就是王弋去年的糟心事。 

 當然,這件事對於王弋現在來說依舊很糟心,只是他不願意多想罷了。 

 他能怎麼樣?幹掉自己老子嗎? 

 而且糟心事兒經常發生,就比如現在,橋氏族長橋羽來報,說是有人想要造反。 

 王弋都麻了,好好的日子不過這些人到底想要幹啥? 

 詢問之後才知道因為王弋對世家的態度實在是說不上好,有人想要對他行刺。 

 王弋將橋羽和這件事一起交給了荀攸,他相信荀攸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 

 橋羽其實也很無奈,自己的老父親橋玄為人非常剛烈,嫉惡如仇、剛正不阿。 

 這固然能給他贏得好名聲,卻也為他帶來了大量的敵人。 

 好在橋玄夠生猛,在他生前沒人能擺平他。 

 問題是橋玄現在已經死了,橋羽做過最高的官職也不過是個任城相而已,根本抗不住來自敵對家族的攻擊,這也是為什麼橋氏一族越來越弱的原因。 

 所以他先是從梁國搬到了人煙稀少的廬江郡,之後乾脆從廬江搬到北方,就是為了躲避以前的所有人際關係。 

 誰能想到他官都不做了,帶著全家跑路還能有人找來。 

 來人是他父親舊友的兒子,他準備刺殺王弋,希望得到橋氏的支持。 

 橋羽覺得那傢伙是瘋了嗎?居然想殺王弋?作死不要連累自己啊! 

 不過對方的準備似乎非常周密,什麼話都沒套出來。 

 橋羽只能假裝答應,將對方送走後轉身就跑來告密了。 

 那傢伙死不死跟他一個銅錢的關係都沒有,橋家一家老小可都在幽州呢?誰敢陪他這麼玩兒? 

 ps:說一下蔣義渠。 

 這個蔣義渠個人認為應該是個很有能力的人,袁紹官渡之戰失敗後能挺到自然死亡,全都是因為將兵事交給了一個叫蔣奇的人,蔣奇很有可能就是蔣義渠,不過蔣義渠是演義裡出現的名字,後漢書中對蔣奇的描述非常少,我這裡就用蔣義渠這個名字了。 

 原本在官渡之戰後是曹操擴大自己戰果最好的時機,結果袁紹雖然重病,可兵勢卻沒有削弱多少,足見這個蔣奇的組織能力到底有多恐怖。而當袁紹死後三個兒子根本擋不住曹操的情況來看,蔣奇的統兵能力應該很一般。 

 這個人名聲不顯,似乎就是個路人甲。他和另一個同樣很有能力的人情況差不多,那個人相對來說名氣還算大些,那個人叫霍俊,是個統兵很厲害的大佬。 

 個人觀點,不惜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