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112章 沮授的殺心

 荀彧的擔憂是正確的,對於這場算是鬧劇的事王弋處理的並不好。 

 許多人看向王弋的眼神有些不對,這種表現可不像是一個人主該有的表現。 

 王允如此傲慢無禮,就應該當場殺了他,這才是人主應有的作為,王弋這樣跟認慫沒什麼區別。 

 王弋注意到了那些閃爍的眼神,不過他卻沒有和臣下解釋,也不需要和這些人解釋。 

 自己的戰略意圖只要最核心的一些人知道就可以了,其他人還不夠這個資格。 

 其實王弋也很尷尬,幽冀光鮮的外表下財政真的很要命,他總不能和別人說現在他連一場正經的大戰都打不起了吧? 

 有人會說不對啊!王弋不是繳獲了白馬的糧草嗎?怎麼會打不起一場戰爭? 

 那是以前,剛剛攻陷白馬的時候王弋確實打得起,但是現在不行。 

 為了得到荀氏效忠,王弋默許了荀氏多方下注的做法,這就讓同出荀氏的荀衍也很清楚王弋的稅率和政策。 

 有道是:存人失地,人地兩得。 

 但這種說法也要看情景,荀氏之中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傢伙。 

 青州已經廢了,徹徹底底的廢了,如果不從其他地方遷徙百姓,青州就是個永遠也收拾不好的爛攤子。 

 可想要遷徙百姓最大的麻煩不是路途上百姓的死亡,也不是其他地方的百姓來了要吃什麼,而是青州這些遺留下來的百姓。 

 能在這種破世道活下來的人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一旦新的百姓遷徙過來,必定會和這些人因為習俗、語言、文化等各種原因爆發衝突。 

 到時候但凡有個有心人煽動,新一輪的叛亂必將再次席捲整個青州。 

 看穿了事情本質的荀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這些青州人趕到平原郡和濮陽。願意走的趕緊收拾包袱快滾,走慢了的人只會成為淳于瓊麾下士卒的軍功。 

 這一手存地失人玩兒的相當漂亮,直接逼得王弋緊急從濮陽往平原調糧。 

 王弋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冀州的存糧也不多,他還要靠這些糧草維持數量龐大的軍隊運營,輕易不能調動。 

 其實王弋的賦稅真正論起來也不低,只要人活著就要社交,就要做生意。 

 龐大且繁雜的商稅波及到了他治下的每一個百姓,而且每個人交得還不少。 

 然而這個時代餓怕了的百姓寧願摳摳搜搜從身上扣出那幾枚少的可憐的銅板,也不願意將到手的餘糧折成稅金交上去。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真的不是說說而已,存糧基本上已經成了印刻在每一個底層人民骨頭縫裡的常識。 

 王弋又不想搞曹操屯田那一套,曹老闆的屯田確實直接解決了他所有的後勤問題,可聽起來十分美好的屯田制真相卻異常恐怖。已經不能用殺人不見血來形容了,而是趴在屯民身上世世代代吸他們的血液。 

 民屯的本質是官府出地、出農具,屯民負責耕種,收穫的時候和官府分成。 

 這似乎沒什麼問題,可一旦成為屯民,世世代代都將是屯民,不會有機會恢復成自由民。 

 這些屯民甚至不能憑藉自己意願出行,出了規定的區域之後只能死路一條,而且還是全家死絕的那種死路一條。 

 更要命的是屯民不僅需要種田,還要負責各種無償的徭役。無論是曹操征戰時候的軍需徭役,還是修建各種堤壩水渠的民政徭役,大多都是由這些屯民來完成的。 

 不要覺得徭役只是無償勞動這麼簡單,滿寵是怎麼使用王弋最初抓的那一批黃巾的,那些屯民就是被怎麼使用的。 

 只要累不死,就往死裡累。累死了再換下一批。 

 這就是曹操屯田的真相。 

 王弋很清楚,自己的想法和這個世道格格不入,很多時候很難得到上層勢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