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112章 沮授的殺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弋想到的辦法就是將自己的生命和最下層人民綁定在一起。 

 比如說他制定的一些商稅本質上就是在剝削民眾,可這個稅的名目是商稅而不是農稅,百姓就會對他感恩戴德,就會覺得他是在為種地之人著想。 

 就好像他制定的十稅一這種政策,這裡面也是有套路的。十稅一的操作空間很大,每年都會有一些貪婪的人去貪一些不屬於他們的東西,王弋只需要將這些人找出來一部分當眾殺掉,百姓們就會覺得他是一個青天明鏡,是天上下凡救苦救難的神仙。 

 再比如王弋一直堅持派人去軍隊中宣傳士卒們不是在為他王弋而戰,而是在為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生活而戰。但可笑的是,是人都知道這種好日子是王弋帶給他們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王弋而戰,想要保住家人的生活就得為他王弋拼命。 

 這種做法固然讓王弋避免了很多次可能發生的叛亂,可綁定了下層人民就意味著捨棄上層的世家。 

 在王弋手下任職的士族子弟大多數只是為了躲避戰亂在幽冀討生活,而不是為了舒展抱負。 

 不是每個世家都姓荀,也不是每個世家都有荀氏這種眼光。 

 荀氏算得上是一個神奇的家族,他們家政治家和戰略家層出不窮,可玩兒戰術的卻寥寥無幾。 

 這就意味著一旦亂世開啟,他們沒有多少自保能力。 

 但是可怕的一件事來了,不提五姓七望中一些藉著晉朝東風后崛起的名門望族,漢末最頂級的世家中,只有荀氏做到了一直延續且越活越滋潤。 

 這是何等恐怖的投資眼光!所以高傲的荀氏所謂折節下士只是給你面子。 

 說起來荀彧算得上是荀氏的一個異類,他十分願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儘可能發揮出所有人的才能。 

 然而這件事如果讓荀攸或是荀諶、荀衍來處理,多半就是誘惑對方叛變,最後砍了了事。 

 有才能能有多有才能?比他們還強?呵……扯淡! 

 所以當荀攸聽完荀彧和王弋的對話後一陣頭大,心道自己這個小叔叔到底是要搞毛?王弋的戰略思想他看得起的那些人大多都知道,剩下那些廢物愛死死去唄,何必顧忌他們的想法?真要敢挑事兒不過是多砍一個少砍一個的問題,糾結個啥? 

 荀攸在心中暗自吐槽,可有一個人已經起了殺心。 

 沮授,這個在王弋麾下存在感並不強的人。 

 沮授在王弋這裡存在感不強,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夠。正相反,沮授無論是戰略眼光,還是戰術思路,亦或是民生政策都相當厲害。 

 但沮授的職務卻只是個從事,因為王弋不太喜歡他。 

 沮授論才能哪方面都好,和荀氏族人掰掰手腕也沒有任何問題,可他的性格有著極大的缺陷。 

 歷史上因為袁紹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在官渡大戰前夕四處宣揚袁紹必敗這種事足以證明他有些自負且彆扭的性格。 

 袁紹沒有立即殺了他真的是袁紹宅心仁厚了。 

 深知這一點的王弋曾經因為一些其他的事和沮授談過,雖然王弋只是希望沮授改一改他那彆扭的性格,明明願意為對方效死卻不分場合的表示自己不滿。王弋坦言自己很難保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不會錯殺了他,希望沮授能儘量剋制一下。 

 沮授對此卻大為感動,他認為王弋身為人主願意正視自己的錯誤,並且願意規勸臣下不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是一件很難得的品質,更是愛護臣下的表現。 

 即便以他的能力成為一方刺史綽綽有餘,如今只是一個從事是主君在磨練他的性子,對此他甚至感恩戴德。 

 這就導致了在王弋不知情的情況下沮授成為了他一個狂熱的追隨者,而狂熱追隨者的核心思路就是他們追隨的人不會錯,錯的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