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124章 冀州進行時(五)

 而且這種歧視不僅會在百姓中蔓延,在文人階層同樣會蔓延開來,那個才是大麻煩。 

 現在同一地域的文士已經非常抱團了,再以出現歧視問題就更大了。 

 王弋的神色有些凝重,問道:“子尼可有良策?” 

 “良策不敢,確實有些想法。”國淵緩緩說道:“遷徙、置換。將其他州郡的百姓遷到幽冀來,將幽冀的百姓遷到其他地方去。幽冀百姓用舊田置換更多的新田,再輔以惠民之策便可無憂。” 

 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能快速開墾出大量的田畝以及有效控制官場上的地域情節,而且還能抑制世家發展。 

 可對於百姓來說,這個點子糟糕透頂。沒人願意用熟田去置換生田,更別提故土難離和遷移途中的死傷問題了。 

 這點樂進最有發言權,他從老家帶回來的那一大票人中,死在路上的就接近兩成。 

 王弋眉頭緊蹙,他需要在這兩條答案中做出選擇。 

 選擇國淵的計策就意味著他必須走上霸道這條路,因為他的名聲在百姓之中絕對會一落千丈。 

 當然,百姓的看法對於這個時代大多數統治者來說意義不大,軍隊在手百姓沒什麼反對的權力,世家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但王弋對抗世家的根本就是百姓,這一點他無論如何不能捨棄。 

 可如果選擇百姓的話,王弋打完一州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治理才能去打下一州,不然後勤補給根本跟不上,軍糧甚至都有可能被饑民搶奪。 

 這不是沒可能的,有些郡縣已經上報今年黃河可能決堤,希望州府做好賑災的準備。 

 餓急了的百姓不會顧忌什麼,餓死和飽死怎麼看都是選擇後者更划算。 

 “這樣的做法牽扯過大,子尼還有其他計策嗎?”王弋不準備使用國淵這條建議。 

 國淵似乎早就料到了王弋的選擇,面色同樣凝重的說:“有,只是……官吏們對主公的態度就不會那麼好了,畢竟會讓他們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世家一定會起波瀾。” 

 “說。”王弋面色發冷,他養著那些人不是吃白飯的,想當官就要幹活。 

 “固定戶籍以及……”國淵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氏姓論。” 

 王弋臉色一變,氏姓論是什麼他不清楚,但大名鼎鼎的氏族志他還是知道的。 

 這也是王弋私藏的殺手鐧之一,世家還沒逼他到那個份上,不然王弋早就讓人編撰氏族志了。 

 可是這種事國淵是怎麼知道的?氏族志可是唐朝的產物。 

 其實王弋想岔了,氏姓論確實是漢人編撰,而且這個人就是管寧。 

 可惜這本書並沒有流傳下來,只能當個傳說,沒有參考價值。 

 國淵曾跟隨過管寧,知道一些他的想法也不為過。 

 “關於氏姓論,你有什麼想法?”王弋動了殺心,但凡國淵有一點問題,他都會毫不留情的解決掉。 

 老鄉固然值得思念,但這個時代有他一個就夠了,真要蹦出來個老鄉,那就是個大麻煩。 

 “主公,氏姓自上古流傳下來幾經演變,很多含義早已不復從前。”國淵臉上沒有一絲異色,反而十分認真的說:“若是將姓氏的歷史考證出來,想必世家們對地域的歸屬感就會小很多吧。” 

 國淵的回答讓王弋鬆了口氣,得虧不是氏族志那種給世家論排名的東西。 

 但這裡隱性的排名同樣也有,於是王弋問道:“何為第一姓?” 

 “主公英明!臣以為當是有熊氏。”國淵顯然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同樣打起精神說道:“氏姓論不該有高低貴賤,只應由時間排序。歷朝歷代王者為尊,其後便是各方諸侯,再次乃是麾下臣子。臣子不論官職,只看出生年歲。” 

 “這不是一個小工程,沒有十數年很難編撰校對完成,你準備以後就做這個嗎?”王弋算是應下了國淵的建議,不過他有些不捨,國淵這樣的人才不應該將時間浪費在這上面,雖然氏姓論真要編出來絕對是一部震驚天下的奇書。 

 國淵自己也不願意,起身行了一禮說:“主公,編撰氏姓論之人必然要德行充沛。臣以為臣私德不及,不足以編撰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