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409章 王弋的戰略(三)

 三線就是屯田兵。不要小看屯田兵,漢匈大戰的時候,四萬屯田兵駐紮在涼州種田,揍得西域諸國放屁都不敢大聲一點兒。 

 不過這個想法他沒說出來,因為他不太想要屯田兵,他想要職業軍人,估計群臣暫時不會同意他的想法。 

 王弋一路思考對策,馬車一路前行,終於來到了正在建造的太學院。 

 見到王弋前來,立即有人上報給了鄭玄。 

 鄭玄已經出仕了,匆匆趕來行禮迎接。 

 跟著鄭玄參觀了一圈,王弋不得不對這位大教育家豎起大拇指,太牛了。 

 鄭玄專門展開了一門關於寫文章的課,要求每個學子必須上,他會在學子之間傳播的文章中選出一篇最華麗的和最差的進行討論。 

 這種討論是全方位的,從實用性、文學價值、政治價值、影響力等等方面出發。 

 所以寫得好的不一定能得到誇獎,寫得差的也不會全是鄙視。 

 這就大大改善了學子們寫作的出發點,要比下令禁止強上許多。 

 而且在民間傳播的畫本詩篇都是從太學院流出去的,出發點一改變,很多人的寫作風格也就隨之改變了。 

 王弋估計他手裡那本書就是這種環境下的產物,是哪個學子無聊打發時間寫的,原文可能都不是這個。 

 他將書交給了鄭玄,鄭玄找了一間靜室便細細閱讀起來。 

 讀著讀著,鄭玄的臉色就有些難看了,他指著一句話說道,“殿下,您且看這句。” 

 王弋湊過去看了看,覺得沒什麼問題。 

 那句話的大致意思是“代表王弋的諸侯徵募了天下的能工巧匠,為新皇建造了一座最華麗的宮殿。” 

 “康成公,有什麼問題嗎?”王弋疑惑的問。 

 不能怪王弋不懂,以他現代人的思維,最習慣的理解方式是將文言文轉化為白話文,方便自己閱讀。 

 但鄭玄不是,鄭玄都不懂白話文。 

 他指著一個字說道:“殿下,這可不像是什麼都不懂的人寫的啊……” 

 看著鄭玄那意味深長的神色,王弋仔細看去,終於發現了些端倪。 

 書中的背景是新漢已然成立,皇帝君臨天下的時間。可是這個作者在書寫諸侯招募工匠時用了“徵”這個字。 

 這裡面的學問可就大了,不懂的人只會對情節感到有趣,明白人卻會對諸侯產生厭惡。 

 因為這個諸侯想要造反,也必定會造反! 

 “康成公,會不會是筆誤?或者原本的字並不是這個?” 

 “殿下,這本書您是從什麼地方得到的?” 

 “文若交給我的。” 

 “那就不會了。”鄭玄的神色忽然有些陰冷,說道,“能夠傳到荀文若手中,必定幾經輾轉,看這本書的人不會不懂這些。裡面其他的描述都沒什麼,無論殘暴與否都是人的本性,以殿下所作所為不會有人相信的。但是此書不是給一般人看的,類似的寫法有很多,一旦未經世事的少男少女看過,對殿下的印象將會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