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551章 隱形的刀

 雙方拿出的論據無一不是在從側面論證這一點,這場辯論與其說是在規劃民族的問題,不如說是在夫餘人的認知上建立起了一道高高的圍牆。 

 這道圍牆名為漢人,而圈禁的正是夫餘人的自卑。 

 國力弱小,自卑無可厚非。 

 可是由於這道圍牆的存在,夫餘人的自卑並不會逐漸消失,反而會因為沒有競爭而在他們的思想中扎穩根鬚、茁壯成長。 

 辯論會後文士們十分大度地允許夫餘人抄錄自己書寫的辯論材料,在不懂的地方甚至給予了足夠多的指導。 

 夫餘人則帶著無盡的遺憾回到了東林館,回到了王弋特意給他們修繕的華麗到了極致的公館。 

 望著這些奢侈的東西夫餘人的心情更是低落,有些人的心態開始發生了轉變,他們不想繼續做一個夫餘人,他們想成為漢人,他們需要成為漢人。 

 無論是為了維護貴族奢靡的生活,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亦或是為了那虛無縹緲卻無處不在的虛榮心,他們支持了歸化漢人應該算是漢人這個論點,並且支持的人非常多。 

 種子已經種下,距離生根發芽也就不遠了。 

 這便是戲志才的計劃,也是為什麼王弋聽完大為震驚的原因。 

 在他上一世那個年代,這並不是一件什麼稀奇的事,什麼人都能說上兩句相關的話題。 

 畢竟很多不懷好意的傢伙在腳下這個國家最虛弱的時候為很多國民建造起了相同的圍牆,後來哪怕這個國家經過多年努力走到了最前面,依舊有許多人不願意拆毀心中那道可悲的圍牆,將自己的自卑當成了可笑的信仰。 

 而戲志才竟然在這個時代就想到了這個計策,王弋不驚訝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只要夫餘使團中有兩成的人回去之後願意成為帶路黨,他就有八成的把握輕鬆拿下夫餘。 

 只要有一半的人願意成為歸化漢人,那攻下夫餘之後他就不會有任何統治上的困難。 

 漢人嘛,高高在上的上等民族。 

 帶路黨和歸化的傢伙們會在自適應的同時為王弋做得任何事找到足夠正義的藉口,根本不需要王弋操心什麼。 

 夔音寺終於露出了自己鋒利的獠牙,不過卻潛藏在陰影之下。在無法反光的官場,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察覺到危險,那就只能看個人水平了。 

 而夔音寺只是第一步,鄭玄才是第二步。 

 就在王弋進城的時候,鄭玄對著太學院中的很多教授發了一大通脾氣,將所有人都罵了個狗血淋頭。 

 原因其實很簡單,鄭玄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得知了自己設置的議題被洩露,對此非常生氣,並設置了新的議題。 

 這一次的議題鄭玄乾脆直接公佈了出來,隨便其他人查閱資料和事先準備,誓要斷絕用議題謀取錢財的情況。 

 議題也並不複雜,就是:歸化的漢人到底算不算是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