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552章 果斷的郭嘉

 鄭玄的題目和夔音寺的題目是相同的,這是一種巧合嗎? 

 當然不是,如果真的有人認為這是巧合,那隻能說明他是一個傻子。 

 那麼這是一個陰謀?一個夫餘人看到之後為極為警惕的陰謀? 

 很可惜同樣不是。 

 這確實是一個陰謀,但夫餘人知道後並不會警惕,因為這是夫餘人設置的陰謀。 

 在觀看夔音寺的辯論時夫餘人認識了許多名士大儒,其中就有鄭玄的兒子鄭益恩。 

 夫餘人先是將議題被洩露的事情透露給了鄭益恩,見到鄭益恩非常憤怒後便傾其所有討好鄭益恩,用金錢硬生生的砸出了如今這個議題。 

 所以夫餘人並不認為這個議題有什麼問題,議題確實是個陰謀,只不過是他們佈置的陰謀罷了。 

 至少夫餘人對此深信不疑。 

 不論如何,只要夫餘人相信就好。 

 夫餘無論是自身實力還是戰略位置其實都不重要,對於北方那些小國來說它不是最強的,也不是位置最關鍵的。 

 但是夫餘本身很重要,曾經夫餘也曾短暫強大過,和北方諸國都有仇怨,王弋看重的也正是這份仇怨。 

 師出有名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特別是在發動國戰的時候,戰勝從不是塵埃落定,後續安定的統治才是重中之重。 

 翻開華夏的史書,每一個文字都是那麼平淡,連在一起的意思只有一個:我們愛和平。 

 可這部黑色的歷史卻是由殷紅的鮮血書寫而成,在華夏人對外擴張的戰爭中,版圖越來越大,各民族卻越來越少。 

 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每一個熟讀歷史的人都很清楚,他們清楚王弋想要做什麼,也清楚接下來王弋會怎麼做。 

 這是每一位英明的君主在對外擴張時都會用到的手段,不怎麼高明,卻非常有效。 

 所以很多人都不怎麼贊同王弋的說法,滅國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這種事情大到宏觀謀略、小到細作人選的決定權都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將希望寄託在夫餘人犯蠢上面。 

 鄭玄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少人覺得鄭玄並沒有掌控全局的能力。 

 其中反對最強烈的便是荀攸和劉曄,他們非常反對王弋使用戲志才的計劃,就是因為掌控太低,而且時間太短。 

 如果王弋準備用五年時間來解決夫餘,那這個計劃絕對是好計劃,哪怕三年也行,可王弋只有三個月。 

 三個月能幹什麼?夫餘人會不會回去都是個問題。 

 到時候萬一一切都準備好了,結果夫餘人還在鄴城,那之前所有的投入全部都會打水漂,沒有任何意義。 

 況且夫餘人也需要時間,王弋還不想給他們時間。 

 望著兩個態度強硬,希望得到解釋的臣子,王弋緊皺的眉沒有一絲鬆動的跡象。 

 劉曄依舊在強調:“殿下,此時的時機真的不合適,夫餘使團的領隊死了我們沒有任何表示必然會讓他們不滿,這個時候需要時間來將這件事淡化。” 

 劉曄的擔憂很有道理,以目前的進度來看,諸連伯的死訊一定會比夫餘使團先一步回到夫餘。 

 如果王弋不給予一個解釋,那夫餘會不會做帶路黨不好說,但只要有心人稍微鼓動兩句就一定會爆發出仇視漢人的情緒。 

 而且只要是個有智力的人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王弋敢肯定夫餘國王會一邊大張旗鼓鎮壓,一邊悄悄派人散佈謠言,將所有的髒水都潑在王弋身上。 

 荀攸也在一旁勸說:“殿下,既然要施行這樣的計策,那不如派人護送諸連伯的屍體返回夫餘,只要一路上宣揚諸連伯的罪行,夫餘人只會怪罪諸連伯,不會埋怨我們。” 

 現在的王弋已經不像從前那樣那麼聽勸了,他是王,他不能誰說的都聽,也不能朝令夕改,荀攸只能想辦法補救。 

 然而今日王弋格外不停勸說,他沒有回應兩位重要謀士的建議,而是說道:“我們在這裡想一萬種可能都沒有用,夫餘的問題我準備交給文遠和奉孝,不如聽聽他們的想法如何?” 

 如何?當然不如何! 

 郭嘉能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既然讓他做隨軍參謀,那他只有一個想法:打! 

 只要給他軍隊,他能從天這邊打到天那邊去! 

 果然,郭嘉見王弋提到自己,立即說道:“殿下,此戰必須要打,而且就要讓夫餘人生出那些忤逆的想法。” 

 “郭奉孝!你是要瘋嗎?”劉曄率先反駁。 

 可現在的郭嘉早就不是需要前輩教導的少年天才了。 

 風度翩翩、舉世無雙的青年站起身,對著劉曄笑了笑說道:“劉尚書,必須要這麼做的原因有四,尚書且聽我一一道來。 

 第一,殿下的威勢已成,已經不需要和任何人妥協,做了便是做了,想做而已,其他人要怪就只能怪自己為什麼要擋了殿下的路。 

 第二。右軍自整編以來一直在打攻城戰。中原的其他人要麼畏懼殿下軍威不敢外出交戰,要麼根本就沒有交戰的機會便已經敗了。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打攻城戰,可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在打攻城戰,這次是個機會。夫餘人只知道我們強,卻不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強,很有可能會和我們野戰。 

 第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戶部已經開始準備了,我們不可能讓戶部白忙活,讓殿下白白謀劃。 

 第四,我認為直接讓夫餘使團回去做帶路黨反而是錯的,真正要做的正是先激發出夫餘人的憤怒,隨後使團再回去宣揚加入我們的好處。這樣一來夫餘必然會發生內亂,夫餘國王會為我們先削弱一次自己的實力,之後他會將最為堅定的反對者集結在一起方便我們一次性解決乾淨。 

 劉尚書,仇恨是一種情緒,但同樣也是一種力量。當夫餘人開始互相仇視,仇恨就會讓他們想要徹底殺死對方。那時才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郭嘉的言論讓劉曄很是驚訝,這些東西他也想到了,但或許是跟隨王弋一起經歷過從頭創業的艱辛,他不敢像郭嘉這樣下達如此激進而又果斷的決定,依舊想著以穩為主,儘量保證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