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子鳴 作品

第五章 敲鐘上工 初幹農活 集體勞動 有說有笑

挑種子,都是幾個人一袋子,背到某一家,大家做在炕上,放個炕桌,手抓一把種子粒放到桌子上,用手指扒拉著挑選。

一般都是婦女或是半拉子(不是成年的勞動力)幹。

因為,我們是頭一年到鄉下幹活,所以,分配點輕活。

重體力勞動是刨糞,刨塔頭甸子積肥。

北方的塔頭甸子,在地理上講,其實就是溼地。

裡面長著,像蘑菇一樣的,大草墩子,春夏秋都不能進去。深的地方能沒過人,只有冬季上凍了,才能進去。

冬天刨塔頭甸子,那是真叫累啊!

數九寒天,冰封大地。一鎬下去,震得虎口發麻,滿頭大汗,汗流頰背。

脫下棉襖,摘掉帽子,只穿秋衣,光著頭幹,一天下來,刨得胳膊生疼。

刨下來的土塊用牛車拉回去,堆到一起漚肥。這中間還要倒兩次才能漚好,成為腐質土。

開春以後,把它拉到水田地裡,用篩子篩過後,把它鋪在苗床上,用它來培育水稻秧苗。

在馬廄住了一段時間

生產隊長,又把我們按排到村中心的一處,三間茅草房居住。東西兩間住人,中間伙房。南北火炕。

我和史衛國住在北炕。

南炕灶臺做飯菜,北炕灶臺烀豬食或燒水。

住到這裡以後,我們每人輪流做一週的飯。

水是我們男生到井臺去打,燒柴也是我們輪流劈。

這就是:

鐘聲一響,邁出門檻。

帶上農具,直奔馬廄。

分工明確,出工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