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子鳴 作品

第五章 敲鐘上工 初幹農活 集體勞動 有說有笑

打大繩,事先要找好一個寬敞的地方,把事先搓好的三根單股細繩一頭綁好,固定住。另一頭掛在一個旱爬犁上,旱爬犁齊腰高,門型,橫旦上面有三個等距的圓孔,穿上一個用金屬製作的曲柄,靠外面的末端有個勾,用來掛單股麻繩,裡面的手柄是用一塊窄木板掏三個窟窿眼,穿在手柄上,這樣三個手柄就可以聯動了。

把繩子掛上後,伸直蹬緊,站立在旱爬犁上的人用力不間斷地轉動手柄,三股單根麻繩就一齊均勻擰上勁了。

一開始上勁,繩子長,轉動起不費力。越到後來,距離越來越近,也就越來越費力。

繩子的另一頭,有一個人拿著一個錐形的木頭,插在三根單股繩的中間,把它們等距地分開。錐形木頭的中間,橫向有一個圓孔,穿過一個小木棒,這個人用雙手緊緊地握著木棒,雙腳蹬地,身體使勁向後傾斜,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繩子的質量好孬就掌握他的手上。

繩子在上勁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縮短距離,此時的旱爬犁就在地上慢慢的向前移動。直到一根大繩打完為止。

搓苞米要用一種工具,叫玉米穿子。

就是一個長方形的木方,一面有條半圓形的凹溝,中間有一個大釘子,倒向一面呈35度角,下面有個小圓洞,把苞米棒平放在凹槽裡,用手摁在上面向前一推,苞米棒經過時玉米粒就通過下面的圓孔掉下來了。下面要用笸籮接著,穿兩三下,扔到一邊,再人工用手擰下玉米粒,玉米和棒子就分開了。

幹這種活時,人比較多,大家在一起,一邊扯大欄或是講笑話,說著笑著,就把活幹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