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公孫瓚的妥協是有多麼無奈

 歷史上有兩支非常出名的白色騎兵部隊,一支是陳慶之的白袍軍,一支是東漢末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公孫瓚曾割據河北,一度是天下實力最強大的諸侯之一,與袁紹爭雄,打不過,最後殺光妻兒後自殺。

 很多人對公孫瓚的評論是敗於驕橫,沒有朋友,德不配位。這中間的誤會其實挺大的,當我們回顧他的一生,不禁感嘆普通人創業之艱難。

 有人說公孫瓚出身不錯,史書記載他家出過兩千石的高官。不管怎麼記,反正他爹早死,他娘出生低下,他沒什麼身份光環,成年後當了個草擬文書的小吏,古代吏和官是不同的。

 出身不好,肯定沒人會舉薦自己當官的,只能為吏,公孫瓚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他把優點最大限度展現,長的帥,身材高大,聲音中氣十足,而且對工作很認真。

 這些優點還真被人賞識了,侯太守看中他的:“小夥子,我看你骨骼精奇,是個做大事的人願意娶我女兒嗎?嫁妝豐厚。”

 公孫瓚同意了。人生就是這樣,機會來了,不把握就什麼都沒了,把握住了,什麼都來了。婚後太守推薦他去名士盧植那裡學文化,也知道鍍個金,混個身份,在這裡他還遇到了那個坑貨師弟,劉備。

 學成歸來,還沒來得及發揮,他的上司劉太守犯事被抓了,要移交去洛陽廷尉處理。公孫瓚裝成僕役親自駕車,一路照顧,直到洛陽。

 判決下來了,流放日南郡,日南郡在哪裡?現在的越南,那時候這地方屬於中國的,但環境惡劣,蛇蟲瘴氣嚴重,容易死。

 漢朝最重孝道,你如果名聲壞了,大家說你不孝順,當官這事和你終身無緣。公孫瓚怎麼辦?他的行為真值得所有人學習。他要陪太守一起去,不但去,他還演上了。在北邙山找了個人多的地方,擺了個壇祭奠先祖,嘴裡大聲說道“我不孝順啊,做為屬官,我要陪太守去日南,大概率就死那了,你們別怪我啊”

 公孫瓚先祖怪不怪,我們不知道,但當時人們都驚了,這公孫瓚真可以啊,恩圖報,是個大好人。

 後來太守沒事被放了,公孫瓚的名氣已經傳開了,於是被舉薦為孝廉,成了郎官,出任遼東屬國長史。你看看,由小吏變成官了。靠什麼?靠一股子狠勁,敢賭命。捨得一身剮,名氣出來了。漢朝就是這樣,有名氣,只要你想,就能當官。

 公孫瓚如果只靠這些小聰明和狠勁,也達不到後面的成就,他是實打實的軍功。

 帶著幾十個人去邊境巡察,遇到幾百個鮮卑騎兵。這時候跑肯定跑不掉,他帶著人主動衝殺過去,殺傷幾十個鮮卑兵,雖然自己人也死了一半,但其他人活了下來,還嚇的鮮卑兵再也不敢入關。公孫瓚也被升為縣令。

 一個又孝順又能打的人,朝廷一直記得他。後來涼州韓遂等人叛亂,朝廷讓他帶三千幽州精騎去平亂。

 好巧不巧,走到薊中時,漁陽人張純引誘同郡張舉與丘力居等人反叛,自稱彌天將軍,部眾發展到十萬人,殺了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還劫掠了很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