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公孫瓚的妥協是有多麼無奈

 公孫瓚帶著人就討伐張純,立下戰功,升遷為騎都尉。打敗張純後,公孫瓚帶著騎兵一路追擊丘力居,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馬吃光了吃弩和皮盾,硬是不投降,最終兩邊都退兵了。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知道公孫瓚的大名,率眾歸降。公孫瓚升遷降虜校尉、中郎將,封都亭侯,開始守護邊境。

 後面的五六年時間,公孫瓚一直和北方遊牧民族在打。只要聽到他們來襲,就像是打仇人似的拼命,不死不休,後面烏桓人害怕了,再也不敢進犯。這個時期,他的白馬義從組建起來了,猛將趙雲就是裡面的一員。

 丘力居一直為禍邊境,公孫瓚人少打不贏,朝廷就派了宗室劉虞為幽州牧。劉虞以前幹過幽州刺史,為人比較公正,少數民族都服他,他一來就連哄帶騙,把動亂平息了。

 公孫瓚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這麼多年的戰爭,不知道多少戰友和百姓死在他們手上,現在說和解就和解了?他心裡怪劉虞不懂行情,就知道瞎搞。劉虞也不慣著公孫瓚,他一個皇室宗親可沒必要搭理誰,直接讓朝廷把部隊撤了,只留下公孫瓚的萬把人。

 這樑子就這樣結下來了。兩個人一直鬥法,誰也沒搞定誰。

 袁紹想霸佔冀州,但又沒信心吃掉冀州牧韓馥,於是用了一計。他告訴公孫瓚,我們一起打冀州,事成之後五五分賬。

 公孫瓚相信袁紹這哥們,畢竟袁家四世三公啊,於是出兵打韓馥。但袁紹做人不地道,他又派荀諶等人勸說韓馥把冀州讓給自己。韓馥怕被公孫瓚揍,乾脆就把冀州讓給了袁紹。袁紹憑著張嘴和四世三公的名頭,就輕鬆搞定冀州,真是人比人氣死公孫瓚啊。

 公孫瓚和袁紹的衝突,除了冀州被擺了一道外,還有就是他弟弟公孫越被袁紹手下週昂殺了。新仇舊恨,不算都不行。

 袁紹一看公孫瓚來真的,也怕了。把渤海太守的大印交給了公孫範,想緩和矛盾。公孫範也沒客氣,帶著渤海的軍隊就跟了哥哥公孫瓚。兩兄弟一起創業。

 當時青州黃巾軍幾十萬人攻打渤海,公孫瓚帶著兩萬人就殺過來,先後殺了五六萬,抓了七八萬,一時間天下人都驚歎公孫瓚牛逼。公孫瓚也被拜為奮武將軍,封薊侯。他還任命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並設置郡守、縣令,冀州長吏皆望風響應。

 公孫瓚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算創業有成,地盤有了,人馬也有了。

 不知道是不是命,公孫瓚和別人打很牛,和袁紹就不行。界橋一戰,公孫瓚兵力佔優,而且都是百戰精兵,結果引以為傲的白馬義從居然被袁紹手下麴義的八百先登死士打敗,嚴綱被當場斬殺。

 後來田楷在青州和袁紹打了兩年多,又不分勝負,公孫瓚讓劉備去幫田楷,趙雲以騎兵統領的身份跟隨。結果劉備拐走了趙雲,跑去曹操家了,真是坑師兄啊。